妊娠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应答水平与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的相关性

2022-07-08 02:39王素华黄海燕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518112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逆转录脐带血感染率

王素华,黄海燕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112)

抗逆转录病毒药是一类治疗逆转录病毒(主要HIV)感染的药物。联合使用几种(通常是三种或四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临床应用中发现,使用该药物还会降低肝炎的传播率。CD4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当患者感染乙型肝炎(乙肝)后,病毒就会附着在CD4细胞上并开始攻击复制,因此CD4细胞大量被破坏,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损伤[1-2]。本研究即探究妊娠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应答水平与乙肝宫内感染率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科产检及分娩的慢性乙肝孕产妇90例,其中45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作为试验组,45例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则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1入选标准:慢性乙肝孕产妇;产妇均为单胎;均拟接受剖宫产手术;均接受常规保肝治疗,且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1.2慢性乙肝诊断标准:既往有乙肝病史或急性乙肝病程超过6个月未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乙肝病毒DNA阳性;可有乏力、食欲下降、腹胀等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超声检查,肝脏回声增粗。

1.1.3排除标准:心肺胃肠功能疾病,高血糖,高血压,近期接受过腹部相关手术。

1.2方法:对妊娠合并肝炎的孕产妇,在孕14周口服齐多夫定(湖北健文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开始按照0.3 g/次,2次/d;临产前按0.2 mg/kg的剂量口服奈韦拉平一次。对出生后的婴儿,24 h内按照2 mg/kg的剂量给予奈韦拉平混悬液,且连续用药至出生后第28天,并按常规治疗给予婴儿预防接种。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进行评估,采集2.5 ml的静脉血,于低温冷冻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待测。同时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乙肝检查以及采集母体血液进行肝功能检查。

1.3观测指标及方法:

1.3.1两组孕妇基本情况分析:统计上述两组孕妇年龄、产次和分娩时孕周,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2]以及感染途径(同性传播、异性传播、静脉输血/吸毒、其他)、胎儿体重做统计分析。

1.3.2两组孕妇治疗前后CD4应答水平结果比较:分别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清中CD4的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血清CD4水平检测方式如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采集孕妇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于低温冷冻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水平变化。

1.3.3两组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对比: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乙肝检查,按照试剂盒操作方法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以及脐带血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率。

1.3.4两组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羊水离心后,按照试剂盒操作方法测定AST、ALT、HBV拷贝数以及产后出血率。

1.3.5CD4应答水平与乙肝宫内感染率的关系:根据1.3.2、1.3.3和1.3.4所得数据,因素间相关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若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因素间的相关性越强。当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表明因素间的相关度越强,越接近于0,则相关度越弱。

2 结果

2.1两组基本情况:两组的基本情况指标如年龄、产次、分娩时孕周、病情临床分期、感染途径以及胎儿体重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孕妇对身体控制良好,两组患者治疗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CD4应答水平结果比较:两组在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CD4应答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增强孕妇体内免疫系统的快速构建。见表2。

表1 两组基本情况分析

表2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CD4应答水平结果比较

2.3两组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能够通过母婴传播,其中经过治疗的试验组AST、ALT和脐带血HBV感染率分别为(8.37±1.04)IU/L、(9.01±0.98)IU/L和(1.11±0.72)%,而未经过治疗的对照组则分别为(14.58±2.33)IU/L、(15.95±3.89)IU/L和(30.26±4.94)%,因此孕妇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率。见表3。

2.4两组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过治疗的试验组AST、ALT、HBV拷贝数以及产后出血率分别为(38.45±2.41)IU/L、(40.44±3.90)IU/L、(0.86±0.11)%和(4.68±1.11)%,而未经过治疗的对照组则分别为(44.61±3.98)IU/L、(60.11±5.37)IU/L、(2.68±0.43)%和(25.90±5.98)%,表明孕妇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不仅能够大大降低乙肝宫内感染,同时还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见表4。

表3 两组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比较

表4 两组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比较

2.5CD4应答水平与乙肝宫内感染率的关系:试验组孕妇的CD4+T/CD8+T与AST水平变化相关度最大,其次为Th2/Treg与ALT,而CD4+T/CD8+T与脐带血HBV感染率之间最小;而对照组孕妇的CD4+T/CD8+T与HBV拷贝数相关度最大,其次为产后出血率,而Th2/Treg与AST之间最小。见表5。

表5 CD4应答水平与乙肝宫内感染率的关系(r值,n=45)

3 讨论

HBV携带者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每年国家都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治疗乙肝并发症。HBV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母婴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预防HBV的传播,首先从预防母婴传播开始。近5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多的进展和一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3-4]。乙肝病毒在进入人体后会对T淋巴细胞系统产生攻击,研究发现,该病毒会选择性地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有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细胞等[5-6]。因此CD4细胞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当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CD4细胞将会呈现出进行性或不规则性下降[7]。临床研究发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通过三种方式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8],进而降低婴儿产前病毒感染[9-10]。本研究选取妊娠且均为慢性乙肝患者90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结果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孕妇体内CD4+细胞水平出现回升,且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率和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率,同时还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而未治疗的孕妇体内CD4+细胞数量则遭到了较大的破坏且乙肝宫内感染率大大增加。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建议在中孕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分娩时或至多产后4周停止抗病毒治疗。我国中华医学会肝病协会2018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龄女性临床管理共识》推荐,HBVDNA>106 IU/ml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TDF)或替比夫定(LDT),并于分娩前检测HBV DNA。对于不同发展病程的妊娠期慢性乙肝患者来讲,在治疗该疾病的同时给孕妇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降低对胎儿的损伤率[11-13]。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干预,可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13-15]。

综上所述,妊娠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阻断乙肝病毒传播,增高了CD4应答水平,提升了孕妇的免疫力,同时降低了乙肝宫内感染率,故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16-18]。

猜你喜欢
逆转录脐带血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脐带血是否值得花钱保存?
误区!花钱自存脐带血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脐带血要保存吗
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疑难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