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结合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痉挛指数的影响

2022-07-08 02:39王云江陈正楼火旭其王宏盛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盐城224000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压氧痉挛颅脑

王云江,陈正楼,胥 敏,火旭其,薛 亚,季 祥,王宏盛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盐城 224000)

颅脑损伤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头部所引起的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此症患者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抽搐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1]。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且常并发脑脊液漏、脑损伤等,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会导致严重后遗症,预后不佳[2]。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缓解酸中毒的程度,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的修复。高压氧治疗则可有效提高缺血组织的氧供,促进恢复血脑屏障功能,纠正组织低氧血症,促进受损细胞的恢复。但临床关于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价值探讨并不深入[3]。本文随机选择我院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56岁,平均(41.00±5.12)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12例,坠落伤10例,击打伤8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6岁,平均(42.00±5.13)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13例,坠落伤9例,击打伤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符合《赫尔透辛基宣言》。

诊断标准:依据《颅脑损伤诊疗手册》[4],具有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伤后24 h内入院治疗;患者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已无自主呼吸、曈孔散大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处于妊娠期后哺乳期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具有精神类疾病或病史者;依从性不佳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采用水循环式降温毯进行治疗,给予冬眠合剂进行静脉滴注,主要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各50 mg,卡肌宁200 mg,与250 ml生理盐水相溶。将其肛温进行合理控制,32℃~34℃为宜。根据患者心率、血压,及时对其药物进行调整,持续亚低温治疗6 d,患者颅内压正常,将冰毯去掉,12 h内恢复正常体温。

观察组采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亚低温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术后1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后,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将其舱内压力设定为0.2 MPa,对其进行治疗前10~20 min,提升高压氧仓内压力为0.2 MPa,稳定压力,吸氧治疗60 min,减压20 min,持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 d。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参数、痉挛指数、远期预后。

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生产厂家: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型号:tcd仪KJ-2V4M),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2 MHz,于治疗前、治疗后,对其舒张期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p)、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测量,并计算搏动指数(PI)。

痉挛指数: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生产厂家: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型号:tcd仪KJ-2V4M),对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计算痉挛指数。痉挛指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

远期预后:术后持续对患者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植物生存、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

1.4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参照文献[5],显效:患者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消失,已清醒,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基本可自主生活;有效:患者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显著改善,已经清醒,但轻度嗜睡,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需他人协助;无效:患者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未发生任何变化,长期处于昏迷、植物等状态,对于各类反射、刺激无反应。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n=30]

2.2两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较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痉挛指数比较:治疗后1 d,两组痉挛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治疗5 d、治疗7 d,两组痉挛指数较治疗后1 d均有所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表3 两组痉挛指数比较

2.4两组远期预后情况比较:持续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远期预后情况比较[n(%),n=30]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发展,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上升,根据患者伤情程度主要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种型四种,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明显的脑实质挫伤、血肿、颅内水肿等,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程度较深,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危及生命安全[6]。对于此症,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患者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压迫为治疗的关键之处,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但预后不佳,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可挽救患者生命,保证良好的预后情况。

亚低温治疗是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亚低温对于脑血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细胞能量的代谢,还可有效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凋亡[7]。李亚斌等人[8]报道显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损伤病灶部位细胞的耗氧量,从而可有效降低损伤脑组织、无氧呼吸所导致的乳酸堆积,减轻脑损伤的情况。李娜等学者[9]研究指出,高压氧治疗方法,可有效增加血氧的含量,减少脑血流量,阻断脑缺氧,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脑微循环,提高血氧分压,使血氧弥散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加速受损细胞的恢复,最终减轻神经细胞损伤。而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后发现,与单纯应用亚低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Vd、Vp、Vs、Vm、PI改善程度更明显。分析其原因,颅脑损伤患者多合并颅内血管创伤,会导致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从而使微小血管的扩张能力下降[10]。数据进一步提示,亚低温结合高压氧治疗可更加迅速地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情况,可增加机体对氧的摄取、利用,从而可显著改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

本文通过研究还发现,数据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价值更显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会出现颅内高压、继发性缺血缺氧等情况,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还会导致脑血流发生下降,出现继发性脑缺血,影响患者预后。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脑组织的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对于内源性毒性物质损害脑细胞可进行有效抑制,还可减少脑组织结构蛋白的破坏,有助于促进脑细胞结构、功能的修复。在此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使患者处于机体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纯氧或者高浓度氧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有助于促进毛细血管血氧浓度的增加,此外,通过高压作用,可有效增加氧弥散半径,有助于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高压氧治疗还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张力,从而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促进脑内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进一步证实此点。此外,研究还发现,联合治疗方案可保证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良好的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结合高压氧治疗方式,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可显著改善患者Vd、Vp、Vs、Vm、PI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痉挛指数,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远期预后良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应用及推广。但本文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研究数据缺乏一定的说服性,关于亚低温结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高压氧痉挛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