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2-07-08 02:40胡德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药房江西九江332000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汀钙阿托内皮

胡德强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药房,江西 九江 332000)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会引起患者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威胁其生命安全[1]。有研究[2]指出,冠心病患者多伴随高脂血症,会引起患者胆固醇、血脂含量偏高,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降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提升治疗难度,患者预后较差。现阶段,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点。阿托伐他汀钙、匹伐他汀钙是治疗冠心病常见药物,均属于他汀类药物,能稳定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功效,但不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所起的功效有所差别,而匹伐他汀钙属于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弥补以往他汀类药物的不足,在冠心病治疗中有显著功效[3]。基于此,本次研究为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匹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将两种药物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经超声心动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参与研究;心功能等级为Ⅱ级~Ⅲ级者;具有良好沟通和认知能力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2~76岁,平均(62.36±4.21)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25±1.06)年。研究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3~77岁,平均(62.69±4.74)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3.15±1.17)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接收患者入院后,先予以二级药物预防对症治疗,如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控制心率等。若患者伴有基础性疾病,需予以降压、降糖等处理。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指导患者服用1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33127,10 mg),1次/d;研究组予以匹伐他汀钙治疗,指导患者服用2 mg的匹伐他汀钙(Kowa Cmpany.ld.Nagoya Factor,J20150022,2 mg),1次/d。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心律失常)。

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外周静脉血,共10 ml,进行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清,放入冷藏室保存(-20℃)。之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获取ET-1水平;通过电化学发光法获取NO水平。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等级、临床症状等评价疗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上升至Ⅱ级或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等级改善不明显或者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的ET-1、cEMP、NO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ET-1、cEM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2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n=50]

表3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n=50]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与血脂代谢异常、基础性疾病、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肥胖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脂状态之中,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引起血管通透性异常,降低膜受体功能以及内皮功能,加速斑块形成,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推动冠心病的发展[4]。因此,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调脂和改善内皮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ET-1、cEM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匹伐他汀钙治疗能显著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匹伐他汀钙在调节血脂的同时,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阻断血管微炎性反应,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伤害,进一步缓解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状况[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长期单独服用阿托伐他汀钙会增加其胃肠道不适,引起纳差,进而影响机体的营养吸收,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与利用,阻碍疾病的恢复[7]。现阶段,临床共有8种他汀类药物,与其他他汀相比,匹伐他汀钙具有独特的环丙基结构,而且对酶的作用是阿托伐他汀钙的5.7倍,该药经口服生物利用率更高,在2h之内便能到达血浆峰值浓度[8]。有研究[9]指出,2~4 mg的匹伐他汀钙便能促使机体内的LDL浓度下降50%,降脂效果理想。同时,小剂量的匹伐他汀钙患者更容易耐受,不仅能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能调节HDL-C等水平,药物半衰期较长,还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疗效理想,安全性高。龚春琳等也指出,匹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疗效更为理想,能显著调节血脂,降低炎性反应,而且对血糖影响较小,可以良好稳定患者的糖脂代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匹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能够显著降低血管内皮损伤,保证临床疗效,并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汀钙阿托内皮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双联抗血小板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比较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