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2-07-08 02:40张姝雅李翩翩苏北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扬州225001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西沙盐酸炎性

张姝雅,李翩翩 (苏北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扬州 225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进行性肺疾病,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呼吸道组织感染,患者在发病后受支气管阻塞表现影响,易引发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等机体症状,进而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2]。以往临床方面多采用抗感染用药、吸氧、扩张气管等基础治疗方法为慢阻肺患者开展疾病治疗干预,其疗效存在一定限制,且病情易反复,因此临床仍需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与单用盐酸氨溴索相比,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的临床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为(49.36±4.15)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30~71岁,平均为(49.39±4.17)岁,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病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慢阻肺;②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③具有基本认知水平。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肺功能障碍性疾病;②合并存在精神障碍相关症状表现;③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包括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于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具体用药方法如下:将剂量为30 mg的盐酸氨溴索加入至生理盐水中混匀,为患者开展静脉滴注用药,2次/d。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莫西沙星,具体用药方法如下:将剂量为400 mg的莫西沙星加入至生理盐水中混匀,为患者开展静脉滴注用药,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水平、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疗效的具体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各项机体症状表现均已消失,肺部CT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且未出现病情复发表现;有效:治疗后,各项机体症状表现均得到大幅缓解,肺部CT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但存在轻度病情复发表现;无效:治疗后,机体症状表现及肺部CT检查结果均未有所好转,且存在明显病情复发表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肺功能水平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流速峰值(PEFR)水平。

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方法如下:分别于临床治疗前后为患者抽取总量为5ml的空腹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之后应用离心机对血液标本展开离心处理,将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数值水平展开检验处理,并准确记录各项检验结果数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29%(26/35),观察组为97.14%(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的FVC、FEV1及PEF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TNF-α、IL-6及hs-CRP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3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标情况比较

3 讨论

研究证实,慢阻肺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机体免疫力较弱,常发生肺部感染,气道产生大量分泌物,导致气道阻塞,甚至引起窒息死亡[4]。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为慢阻肺患者开展干预,其干预重点应在于控制感染表现及提升机体肺功能方面,还需遵循改善呼吸功能、确保气道通畅的治疗原则[5]。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动力学祛痰类药物,可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可有效溶解呼吸道内黏性分泌物,进而显著改善气道阻塞表现,提升呼吸状态[6]。其药理机制包括: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抑制肺泡萎缩,加快肺泡细胞合成,缓解支气管高反应性;提高肺部纤毛系统活性,提高痰液黏性,加速痰液排出;阻碍炎性递质释放,减少患者炎性反应[7]。

莫西沙星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具有抗菌性强、用药半衰期长、耐药表现少、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该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期间可有效减少机体炎性表现。此外,莫西沙星的临床相关耐药性及严重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安全性高[8]。盐酸氨溴索可在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吸受限的临床症状,莫西沙星的治疗有效消除肺炎链球菌,对患者开展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大幅提升肺内药物浓度及炎症抑制效果,进而提高整体疗效[9]。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了上述研究观点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干预的效果较为突出,可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明显改善机体肺功能,减轻病灶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西沙盐酸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盐酸泄漏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