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营养管理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7-08 02:39湖南省胸科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0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营养师肺结核饮食

冯 源 (湖南省胸科医院骨科,湖南 长沙 410000)

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具有低热、消瘦和盗汗等消耗性疾病特点,患者常因此导致营养不良[1]。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储备下降,机体修复能力及免疫功能受损,从而间接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繁殖,导致病情加重,患者预后较差。为辅助治疗肺结核并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临床常采取营养支持管理[2]。作为一种医生、营养师和护士联合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计划与服务的管理模式,本研究探讨了联合营养管理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99±3.92)岁;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33±3.87)岁。两组患者均为Ⅰ度营养不良,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评审。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断符合肺结核标准;③患者具有自主能力,神志清楚且能配合研究;④患者临床表现符合Ⅰ度营养不良(根据体重减轻程度和皮下脂肪厚度评估营养不良程度,体重减轻15%~25%,皮下脂肪0.8~0.4 cm为Ⅰ度;体重较正常减轻25%~40%,且有精神萎靡、烦躁、肌肉松弛等明显症状,皮下脂肪少于0.4 cm为Ⅱ度;体重较正常减轻40%以上,无明显皮下脂肪,精神严重萎靡,嗜睡,智力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为Ⅲ度)。排除标准:①患者拒绝参加研究;②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疾病,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与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营养管理,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联合营养管理具体操作如下:①患者管床医生、护士及营养师应了解患者结核病情程度和营养状况,并针对此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护理方案。患者管床医生、护士及营养师建立联合营养管理小组。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营养状态。营养师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进食量为其量身定制3~5套饮食方案,饮食方案需符合每日蛋白质摄入1.5~2.0 g/(kg·d)、热量167.5 kJ/(kg·d)标准。管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改善程度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②加强营养干预相关健康宣教。护士应及时为患者进行营养相关内容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确合理营养摄入计划及严格执行营养管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更加重视营养管理的临床价值。③提供专业知识支持。护士需为患者讲解联合营养管理的目的、制定方法、食物配比、热量换算公式等知识,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卡片发放给患者,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巩固饮食方案相关知识。为患者树立科学健康饮食意识,及时回答患者在饮食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协助患者改善调整食物方案。④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应予以对症饮食方案。对于特定特殊疾病人群应对症调整饮食方案,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患者应减少脂肪摄入,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尽量食用粗粮。因药物引起胃肠反应患者应适当少食多餐,并且注意饮食清淡,不宜过油过甜。对于经常便秘的患者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增加饮水量并适当增加运动量。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核定膳食指南,并保证患者的膳食计划可行可落实。两组患者的饮食指导时间为两周。分别抽取饮食干预开始前与结束后患者的静脉血,统计患者红细胞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患者CD3+、CD4+和CD8+淋巴细胞水平。

1.3评价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饮食干预调整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差距。其中,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营养指标采用NRS2002量表评分评估,量表分为3个维度(年龄、营养状况、疾病严重程度),总评分≥3分评价为有营养风险。年龄最高分1分,营养最高分3分,疾病严重程度最高分3分。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情况。

2 结果

2.1两组营养指导前后营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指导干预后的RBC和Alb分别为(4.38±0.98)×1012/L、(35.77±2.83)g/L,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指导后的RBC和Alb分别为(3.66±0.85)×1012/L、(30.65±2.78)g/L,观察组患者的RBC和Alb均较高,提示其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4 5,9.126 2,均P<0.05)。

2.2两组营养指导干预前、后免疫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升高,CD8+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减低,提示观察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后的免疫情况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经饮食指导营养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50)

2.4两组护理干预前、后NRS2002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比其NRS2002评分。两组患者量表评分较入组时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NRS2002评分比较分,n=50)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肺结核通过能量过度丢失来导致患者出现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症状,进而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导致肺结核的恶化,从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因营养不良而降低生活质量,预后不乐观。因此可见,实时监测患者的营养情况,并对其进行个体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转归[3]。目前临床上肺结核的治疗仍停留在抗肺结核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营养情况的管理不够重视,仅宣教和建议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营养管理效果。

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管理模式,联合营养管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共同参与组建,护士负责统计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风险筛查,并在护理过程中穿插宣教过程[4]。医生根据营养评估结果为患者开具相应饮食医嘱,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应调整患者饮食情况。营养师根据患者自身个体情况来调整患者的食物方案,确保患者的饮食方案适合其身体情况。三者在联合营养管理模式中各司其职,从临床表现到针对性食物方案制定到实施形成一个闭环,增加了营养管理的效果[5]。分析营养管理干预后仍未达标的患者具体原因,并针对其原因进行调整,由此以往不断循环来做好营养干预工作。

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细胞内重要组成成分和修复更新的良好原料[6],因此分析患者血清中Alb水平可反应患者身体的营养情况。当患者体内蛋白质不足时,体内T细胞数目相应减低,淋巴细胞活性减低,吞噬细胞功能相应下降,这导致了患者更易免疫力下降、肺结核患者常常伴有体内体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具体表现为CD3+和CD4+数目下降,CD8+数目增多。由于缺乏蛋白质而导致的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加重上述情况,对患者病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7]。同时,营养不良也可导致患者体内免疫因子合成缺乏,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免疫力下降症状,不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RBC和Alb等营养指标均较前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D3+、CD4+水平升高,CD8+水平减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这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后的免疫情况更令人满意。上述结果表明联合营养管理在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方面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较令人满意。

本研究表明,联合营养管理在一定方面可通过提升患者的营养情况和免疫功能来减轻患者在院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同时促进了病情向积极预后转归,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联合营养管理在肺结核患者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师肺结核饮食
难忘的小小营养师演讲比赛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分析营养师指导的非药物干预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一直走在健康路上——记德馨康健(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营养师团队
青岛市黄岛区为所有中小学食堂配备营养师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