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各省市间经济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2-07-09 07:50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薛佳怡
区域治理 2022年27期
关键词:各省市变量因子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薛佳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不同的省市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差异。西部地区的城市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就出现了各省市间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国有经济呈现高比重低市场率的情况,加之近两年新冠疫情暴发,各地区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缺乏活性。

本文选取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样本数据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因子分析,并对各地区的综合实力进行得分比较,了解各省市的优势和不足,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各省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统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笔者选取2020年31个省市的11项经济指标,数据主要有:年底总人口数—ZV1;地区生产总值—ZV2;就业人员数—ZV3;货物进出口总额—ZV4;出口总额—ZV5;进口总额—ZV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ZV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ZV8;客运量—ZV9;货运量—ZV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ZV11。将11个指标分成六个方面,主要从经济基础、人口情况、对外贸易、财政收支、交通运输、社会消费进行分析,并运用SPSS分析方法,探究各省市间的经济发展状况。

选取变量之后,在中国国家统计网寻找了相应的数据,并且查询了中国财政部等相关网站对数据进行了核实和修订,以上11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网的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SPSS软件中,根据选取的11个经济指标,生成描述性统计计量表,得到这11个变量的最大、最小值、方差、标准差、峰度、偏度等指标。从表1可以得出,11个变量中,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偏度在0.49之外,其余10个变量的偏度均达到了0.8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偏度均大于1,说明这些变量都呈现明显的向右偏移。其次,11个统计量的极大、极小值差距也很大,比如各地区的生产总值最低值为1902.74,最大值为110760.94,相差108858.2,说明不同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他变量也具备同样的特点。

表1 描述性统计量表

表2 因子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对于选取的11个经济指标进行检验,探究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表中,可以判断出KMO值为0.823,接近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为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可以拒绝原建设,即变量存在相互关系,可以做因子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运用SPSS18.0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对11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看到因子对原有变量的解释情况,得出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0.208,解释原有11个变量的50.208%,前两个因子载荷较高,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4.921%,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此,可以选用前两个因子表达整个样本的变量变化。

通过旋转成分矩阵,得出第1个因子对年底总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员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客运量、货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较高载荷,可命名为人民生活水平因子;第2个对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载荷较高,命名为对外联络因子。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来写出本例的因子分析模型:

表达式中各变量均为标准化变量,其中ε是特殊因子,是除这两个因子以外影响该变量的其他因素。

为使提取出的公因子具有实际含义,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系数更加显著,将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使因子和原始变量间的关系重新进行分配,得到新的方差比重。

最后计算因子得分,从而确定因子的构成函数,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得到如下函数:F=0.5912;FAC1i+0.4088FAC2i;i=1、2、…、31。其中F是各城市的综合得分,FAC1i、FAC2i的系数是两个公因子的权重,公因子的权重等于对应的特征值和所提取的公因子特征值总和的比重,FAC1i的权重=50.208/(50.208+34.713);FAC2i的权重=50.208/(50.208+34.713)。FAC1i、FAC2i是 各城市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高,说明该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综合实力领先;综合得分较低,说明该地区的综合实力落后。

三、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分析

根据每个因子的得分进行综合,在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得到综合得分,如表3。

表3 综合得分表

根据因子累计贡献率来看,公因子1的比重较高,对各省市经济状况的影响最大,公因子1是人民生活水平因子,可见人民生活状况和物质需求水平是反应各省市经济状况的重要依据,而对外联络因子主要反映了各省市间货运量、客运量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具体状况,是各省市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得分结果上来看,不同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广东、江苏等人口大省综合排名较高,经济指标的各项发展都较为良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广东省,得分为2.21,紧随其后的江苏省得分1.52,相当于广东省的68.78%,山东省位居第三,得分为1.02,相当于广东省的46.15%,而西藏、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得分较低,西藏作为最后一名得分仅有-0.93分,与经济发达省市差距过大,经济状况属于后发水平,仍有较大提升潜力。

在经济总量方面,广东、山东、江苏属于经济贸易大省,对外贸易频繁,凭借其沿海位置,经济总量遥遥领先,而西藏、青海、宁夏地区受到人口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在本地的人大多为老人与孩子,中青年人逐渐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仍有一部分地区处于贫困阶段。

从物价水平来看,明显上海、深圳、广东等地区的物价水平较高,人均收入高于三四线城市和落后地区,再加上发达地区的投资理财观念较为开放、货币流通速度较快、人才资源丰厚,促使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而青海、贵州等地区由于政府在旅游产业上的投资与扶持,当地的消费水平较高。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本身资源稀少、物价水平较低、老人和孩童留守较多、劳动力资源不足、人均收入较低,因此生活水平不高。

综合上述分析,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第三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就业人数减少,随着我国政府实施正确的防控政策,全面进入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广东、江苏等省区凭借自身优势,仍然在31个省市中占领优势地位,虽然整体上疫情减缓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但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仍然保持着之前东西部地区差异过大、两极分化明显的趋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总量、消费情况、市场价格均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明显的差异。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个省或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国家颁布的管理政策有密切联系,且当地的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下面将我国港澳台以外的31个地区分为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针对不同地区提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

1.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地理位置、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帮助下,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由于本身经济总量较大、对外开放程度高且经济增速较快,要想在历史新起点的标准上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就必须立足沿海优势,促进贸易往来,加强港口群建设,促进沿海地区与新欧亚大桥沿线和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时也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渠道的基础建设,建设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除了促进对外贸易之外,沿海地区更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优化当地的经济结构,摒弃传统工业中的陋习,依照党中央和政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关系,加强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沿海地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色,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变,打造安全、高效、优质的国家粮食基地,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开发投入,积极改良土壤,增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产量。积极发展沿海地区的养殖业,打造沿海生态品牌,建造高效渔业、外向渔业和远洋渔业,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不断研发、创新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活力。

2.内陆地区

内陆地区主要处于我国中西部,连接东西地区,不沿边不靠海,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政府政策、人力物力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其制造业和服务业较为落后,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缓慢,主要以沿海城市为依托,参与周边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合作。另外,内陆地区仍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低端生产制造阶段,产业转移仍然停留在组装环节上,而非整个产业的转移,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凭借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对我国本土企业打压,挤占我国广阔的需求市场。

要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扩大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但不能全部借鉴东部沿海的开放经验,需要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不断实践探索“内陆开放贸易”,并积极建立保税港区,积极实行政府颁布的各项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保税港区的仓储和物流服务,调整货物在生产和时间上的间隔,减少货损货差,保证进入流通市场的货物质量,为内陆货物进出口提供便利。此外建立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为基本物流功能一体的物流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运输方案和规划,全面、系统地从各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增加保税港区内货物运输量。

另外,内陆地区要打破区域边界,面向东部及海外领域发展大型贸易市场,为内陆产品的外销搭建良好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平台,借助开放的经济平台,弥补当前缺乏技术创新的不足,重点引进具有较强自主权和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大力引进外资,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3.西部地区

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立足于西部地区当前的实际情况,发挥西部资源优势。一方面西部地区土地面积辽阔,具有较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而且劳动力资源较多,可以利用充足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重启以及沿国境线形成的“中亚经济圈”“中南半岛经济圈”,都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带来渐渐契机,同时政府可以在对外贸易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大力发展西部贸易市场。

尽管政府不断颁布倾向于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但要快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绝非易事,合适的扶持策略能够事半功倍,由政府扶持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或者自身发展较好的城镇,将资源合理地配置给这些区域,以这些区域为节点,建立西部经济发展体系,以结点为中心逐渐带动周边落后区域发展,由点及面,“先富带动后富”,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全面、有效地向前推进。西部地区主要以盆地和高原为主,不同地理条件下农业的发展侧重不同,西北地区依靠雪山山脉发展雪水灌溉农业,西南地区则凭借梯形地形种植花卉和特色水果,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地区仍处于生产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产量低下的状态,难以满足西部人口日渐增多的温饱需求,且当地种植业和养殖业均采用较落后的耕作工具,由于综合条件较差,西北地区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很多人才流往中部和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要稳步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出面委派农业专家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地形、气候、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做出专业研判,为当地农户提出种植建议,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缓解当地农业科技劣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各省市变量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抓住不变量解题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微写作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