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致力于新时代校长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022-07-10 01:11王琛朱虹
教育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研修共同体课程体系

王琛 朱虹

创建“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宗旨是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成长。2020年,作为哈尔滨市第三批校长发展共同体领衔专家,王琛校长和12位成员校长一起构成了合作互助的“成长共同体”。

王琛校长发展共同体成立以来,各成员校以《共同体章程》为相关活动的共同行为规范,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路径,重构教育生态,促进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经验、品牌效应等无形资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功走过了发展的第一阶段。

课题牵动——构建学校全方位立德树人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产品,开发课程就是开发学校的品牌,开发学校的未来。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品牌力。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共同体以“核心素养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路径、策略与实践”课题研究为载体,形成了“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途径探索-全方位立德树人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的脉络,呈现了“理论初探—实践探索—行动提升”的研究思路。共同体通过课题牵动,探索校长队伍在“立德树人”总目标指引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实践,构建学校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的路径。

聚焦“立德树人”,提升校长的课程理解力。首先,共同体通过三场“专家引领”活动,使校长提高了对课程的理解力,明确了“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熟知了国家与地方课程的政策及要求,以便准确把握“立德树人”总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厘清“核心素养”概念关涉的各种关系,进而思考“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生本化表达。

聚焦“全程育人”,提升校长的课程规划力。共同体通过三次“集中研讨”,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依托核心素养框架,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统整学校课程,发挥课程的育人效果,构建了多维联动、逻辑清晰的学校全方位立德树人课程体系。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共同体将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分解成文化育人课程、德育育人课程、学科育人课程、实践育人课程、家庭育人课程,构架起完整的课程体系框架,开发了与课程体系框架相匹配的育人课程图谱、特色评价机制。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落地”,提升校长的课程指导力。共同体通过三轮“教研互动”,引导校长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深研核心素养,深耕育人土壤。首轮“不同课型教学实践研讨互动”,进一步深化校长们的课程思考,关注课程的文化意义、思维意义和价值意义;第二轮“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互动”,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及真实情境下对知识学习、方法感悟的整合统一;第三轮“学段养成全方位育人体系互动”,关注学段培养目标,关注学段衔接养成教育,使课程体系研究目标更明确。

聚焦“教师核心素养与专业发展”,提升校长的课程管理力。学校的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认同力、执行力和创生力。培养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怎样培养教师队伍,同样是校长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课程管理的关键。共同体通过成员学校观摩及学习领衔专家校的校本科研、教研、培训模式,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认同力、执行力和创生力。共同体通过成员学校研修及学习领衔专家学校“卓越69学生特色评价体系”等,有效保障了全方位育人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新课改形势下各校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表达。

共同体以课题牵动发展,探索出校长成长新路径;以课程引领学校发展,为学校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发力点。构建全方位学校育人课程体系,着眼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得走向未来的成长力量,不仅成为学校特色的內涵保障,也带给学校面向未来的更充沛的生命力。

体内研修——探索“双减”新路径重构教育新生态

2021年,国家“双减”新政颁布后,共同体立刻召开了以“落实双减行动 强化六项管理”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围绕“十个思考”和“四个话题”,对“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教育生态重构进行了深入学习解读,引领共同体成员思考“双减”究竟减什么、为什么要减、怎么减、谁来减。

共同体确立了以“双减”为主题的项目式研修,通过变革教育观念、提高备课实效、架构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改革作业设计、推进社团活动、改变评价方式,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双减”实现“双赢”。在研修中,共同体梳理出落实双减、突破瓶颈的“三提升”研修路径:提升“集备”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精准性,提升作业管理水平。目前,在共同体所有校长、教师的努力下,“双减”政策在各校得到落实。

提升“集备”有效性项目研修,找准双减“破冰点”。落实双减的第一项行动,是提升“集备”有效性项目研修。共同体的12所学校围绕“双减背景下教研集备的有效性提升策略,教研集备如何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互助型迈进”进行了热议。同时,领衔专家校长所在的六十九中学进行了各年级各学科的“增强集备有效性”展示研讨活动,各学段各学科组围绕“关注学生精准施策,精研习题提质增效”的目标,进行了“集备”规定动作“六对接”“六必备”操作,示范了“提质增效”的“集备”创新流程。

交流中,成员学校闫家岗中学杨吉庆校长由衷感慨:参加校长共同体集备教研项目研修后,我对集体备课的模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如何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有了新思路。引导学校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境界、促进师生发展,是校长最重要的能力。把住集体备课关,是双减新政有效落地的第一关,也是重要一关。

提升课堂教学精准性项目研修,紧抓双减“主阵地”。落实双减的第二项行动,是提升课堂教学精准性项目研修。双减之下,面对疫情,共同体云端聚首、线上相约,听研课60余节,成员学校校长、教师300余人参加了线上项目研修。

共同体成员的智慧与创造徜徉线上,交流碰撞:进修附中不同课型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呼兰实验学校的“选定课程资源、审定学案、统一预习、统一作业”的课堂教学,农垦中学的“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训练式、思辨式等各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法”,领衔专家学校六十九中学更是梳理出有效教学的“六必须”“六有效”“九做到”。共同体的校长们从课堂教学改革精准研究出发,顶层设计,规范课型,规定动作,深研策略,呈现出思想引领、政策引擎、典型引路、名师引导的项目研修场。校长们专注高效课堂,聚焦有效课堂,牢牢抓住了质量提升的“主阵地”。

提升作业管理水平项目研修,敲开双减“核心键”。落实“双减”的第三项行动,是提升作业管理水平项目研修。在“双减”和“五项管理”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作业“减”什么、怎么“减”?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如何让作业设计有效实施?作业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带着这些问题,共同体举行了以“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为主题的研修论坛。研修论坛从优化作业、常化审核、活化批改、细化监控、强化辅导、精化管理六个方面,交流了作业布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学科作业布置与管理的创新举措。研修交流环节围绕“双减”政策及实施过程中关于作业的管理等问题展开,共同体成员校长们参与研讨并统一了认识:作业的价值是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所在,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是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思想基础,过程监控、精准指导是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有效保障。

第二十中学的王宇校长在活动收获小结中写道:感谢王琛校长为校长共同体找准切入口,以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为支点,撬动学校教育“双减”的新路径;以生为本,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如何完成“双减”这张答卷,“作业”不仅是教育的本义,更是敲开“双减”的“核心键”。

两年来,共同体成员秉持“共学、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坚持一体管理,坚持以强带弱,坚持协同共进,坚持特色发展,在无杂音集合共享、心贴心抱团发展的进程中,努力实现着每一所学校的提档升级主动发展。校长们共同瞭望教育的灿烂星空,共同脚踏实地付诸实践研究,共同深耕教育现场的每一步改革,每一位校长都在共同体的活动与学习中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共同体课程体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