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整合理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范式探究

2022-07-10 13:45姚晶晶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课程整合文言文

摘要:部编版教材单元之间、篇目之间有着巧妙的联系,课程整合理念深入人心,整合教学势在必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形成一种教学范式,找准课文之间的共通点,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连接多篇课文,进而打破单篇文章的壁垒,实现整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节省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深度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整合;文言文;教学范式

传统的初中语文单篇文本教学多强调文本的纵向解读,忽略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横向比较阅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整合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种整合教学的探究可谓蔚然成风。笔者对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进行分析,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两篇》一文为例,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整合范式,旨在改善单篇教学割裂课程内部关联的现状。

一、课程整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言文单篇教学形式的不足

传统的文言文单篇教学形式生硬,课堂结构僵化。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无外乎“三步走”,即翻译背诵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探究文章主旨。而其中第一步又是传统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心。僵化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骤减,甚至于谈“文言”而色变,遑论品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美了。教材编委在选编同单元文本时已经考虑了其内在关联性,这就导致传统的单篇教学形式容易出现知识点重合的现象。

(二)课程整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

2017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注重吸收新思想,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鼓励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而课程整合教学这样一种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新型教学形式便应运而生,在“选点聚焦”(教师事先选择好教学主题)的前提下,教师精心选择一组有内在关联的文本,师生围绕选定的教学主题开展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诸如感知理解、品味鉴赏、质疑辩论、对比思考、归纳整合等),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知识点重复教学的现象,通过多元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文言文课程整合教学范式探究

(一)“选点聚焦”,确定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是整合教学中串联多元文本的线索,文言文的整合教学可以有多种角度,比如形象分析、语言风格、主题理解、作者关联、背景整合、写作手法等等。好的教学主题能够独辟蹊径,让学生领略不同文本之间或大或小的联系,体会多角度解读文本的乐趣这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要求。《短文两篇》一课由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组成,这两篇短文的单篇教学有不少成功的范例,然而整合教学的探究则略显不足,教师要么过分注重字词翻译,要么中规中矩毫无新意。笔者试图开辟一个新角度来整合教学两篇短文。在选取教学主题时,笔者考虑到这两篇文言文同为写景散文,但景物的美却有所不同,结合古人诗文入画的传统,最终确定了“一枝一叶总关情——赏析文人山水画境”这个主题作为教学主线在课堂上一以贯之,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篇短文画境的探究,进一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人精神的美感特质。将古文与绘画相结合,学生看到标题的时候很是好奇,自然调动了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二)前后贯通,巧妙设计活动环节

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如何紧密围绕主题设计活动,这是值得教师仔细揣摩的。笔者在教学《短文两篇》时将活动环节设为以下三步:草创构思、研墨调色、体味神韵。这三个步骤脱胎于文人水墨畫创作的步骤,运用到文言文的解读方面有以下具体对应。

“草创构思”旨在让学生疏通字词,读懂文本,结合学生的自主预习,课堂上这一环节无需多费时间,主要是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答疑解惑,这一步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不是根本目的。文言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品味。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潜文本,涵咏咀嚼语言文字,在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会,并最终对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有所感悟。

“研墨调色”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鉴文言文语言赏析景物不同的美。笔者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这两幅美景该如何用色呢?是水墨单色还是浓墨重彩?请结合景物特点思考。”从描写文字中不难发现,《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绚丽多彩,奇幻瑰丽;《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则清幽雅致,宁静和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词语的精妙,笔者教学时有意调换了几个形容词、动词、副词,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不同语体风格的美妙。《答谢中书书》是魏晋骈文,四字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间或散句,参差错落。《记承天寺夜游》是唐宋散文,散句为主,节奏舒缓,语调沉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篇文章语言的韵味,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文中的写景句、抒情句,与第三个环节有效衔接,使学生透过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体味神韵”来自于古代文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文人画多为意境画,重在表现绘画者的性灵体验。而对应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则是让学生透过文字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从中获得人生教益。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让学生结合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文中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因为两篇文章作者表达的情感都是丰富的。新课标中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在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再加之组内交流讨论,这一环节水到渠成。最后,笔者安排了两幅意境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体会,课堂上学生无不惊叹。

课程整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形成一种综合的、整体的教学思维,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在文本的选择上也需要教师颇费心思,可以是单元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甚至不同版本教材之间,也可以是同主题、同手法、同作者等等。此外,整合融通多元文本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文本之间的关联,找到一个巧妙的教学主题,并以此为抓手,提纲挈领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找到教学主题之后则需要对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要关注学习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始终围绕教学主题。教师只有将自己锻造成一个真正的课堂设计者、引导者,才能最终实现课堂上的教学相长。当然,功力深厚的教师还可以多角度整合教学,比如,王君老师在教学《三峡》一文时就曾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课堂上进行了文本内部一词多义的整合、各种文化现象的整合、横向的群文整合、纵向的水经注阅读等等,教学思路开阔,场面宏大,非方家不能掌控,有待笔者学习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整合的初中语文主题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为192009308】

作者简介:姚晶晶(1989— ),女,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二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整合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课程整合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