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农村重度残障适龄儿童远程送教问题研究

2022-07-11 00:51尚鹏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2期
关键词:背景互联网+互联网

尚鹏

[摘 要]在农村地区,有一部分重度残障儿童无法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也没有条件接受特殊学校教育。在村校教师送教上门开始之后,他们得到了初步的规范教育,送教上门成为适龄重度残障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受时间、距离、师资的限制,送教上门的成本太大,教育效果受到限制。“互联网+”背景下,以远程设备为依托对农村重度残障适龄儿童开展远程送教,是一种便捷和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重度残障;远程送教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互联网+’下对农村重度残障适龄儿童远程送教的实践研究”(GS﹝2021﹞GHB1663)。

在农村,一部分因患病、肢体残疾、智力障碍或多重残疾的儿童,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又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这些儿童的父母文化层次不高,家庭长期苦于孩子的治疗费用支出,没有康复教育的条件和能力,处于一种焦虑、自卑,甚至是绝望和放弃状态,无法保障对残障儿童的教育辅导。这些重度残障儿童没有办法获取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生活基本能力、沟通能力,如果缺少必要的教育方式来介入这些儿童的成长,他们就会处于一种非常封闭的困境,自身智力发育和生活技能习得上没有可能,将来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这些儿童可能会因为自身缺陷,产生自暴自弃行为,可能会有仇视家庭、仇恨他人的心理。重度残障儿童本人和家长盼望在家能够受到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农村残障儿童由于受交通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都是接受所在行政村的村校教师送教上门为主要受教方式,送教上门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平等性,保障和改善了残疾人民生,能够让这些在家的重度智障儿童获得一些生活知识、语言技能、社会认知和情感体验,促进了重度残障儿童健康发展。但受交通、时间、师资等因素的制约,送教上門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力物力成本大,时间有限,教育次数间隔大,教育效果易消退,家庭、学校负担重,师生、家校互动性差。送教学校要建立规范的远程送教运行体系,保障重度残障儿童能够在家接受更加规范和便捷的教育辅导,提升残障儿童生活质量。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在送教上门中融合远程送教,对残障儿童开展远程教育,创新了送教上门工作形式,开拓了残疾儿童教育支持途径。远程送教方式机动灵活,便捷高效,可以为残障儿童提供更为丰富、更为便捷的教育方式,解决送教上门活动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减少家庭和学校负担,更好地保障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残疾儿童身心、认知、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研究远程送教工作的组织保障、家校衔接、课程开发、反馈评估等,实现重度残障儿童教育的快捷性、针对性和个体性,促进重度残障儿童的个体发展,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一)建立送教儿童档案,制订教育计划

农村学校应该对服务区域内的残障儿童进行摸底,对无法到校上学的适龄重度残障儿童开展家访,全面了解残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生长发育史、疾病史、治疗情况、家庭情况等,了解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征得他们的同意后,为每名儿童建立教育档案。在全面了解残障儿童的家庭条件后,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和提升残疾儿童家长积极配合教育的信心,让家长了解远程送教的好处和作用,动员家长为送教上门工作配备电脑、手机和网络等基础设施,保证能够顺利参与远程送教活动。教师要教给家长使用QQ 、微信、钉钉等软件的方法,学会视频会议开启,文件接收和发送等基本操作方法,让家长能够利用电脑或手机终端和教师取得联系,通过远程专递课堂的方式,协助自己的孩子顺利参与远程视频教学。

(二)精选送教上门教师,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教师是送教上门的基础保障。远程送教模式对改善残障儿童参与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但需要教师形成系统的、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校要选择乐于奉献,有爱心、有耐心,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知识的骨干教师,对送教教师开展助残精神、送教内容、送教形式、远程送教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使送教教师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对残障儿童的智力、残疾类别、反应能力、言语能力、肢体功能、心理素质能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并做出适当的教育诊断。然后根据残障儿童的残障类别、心理、生理特点确定送教上门的具体方式,确定适合每名残障儿童个体特点的送教计划和辅导方案。通过培训,让送教教师掌握借助网络设备远程送教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适时组织送教教师开展交流活动,让他们学习先进经验,交流成功做法,共享各自搜集整理的适合残障儿童学习的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确保每位送教教师能够做到熟练操作、便捷实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资源库

农村学校可以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标准和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教材,从基础语文、实用数学、身边科学、生活窍门以及运动方法,手工制作等内容入手,以简便、适用,适度,实用为原则,结合残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备,下载整理有关教学视频,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录制制作微课,建立起覆盖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资源库,以方便使用。建立的教学资源库要以语言交际、数理计算、运动训练等内容为主,以促进个体的有效发展为目的。基础语文以生活中用到的简单字词的识记为主,能够区分熟悉的家人、事物的称谓;实用数学内容以常用数字识记以及简单计算方法,能够区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在适应性学习中以教会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为主,根据个人兴趣学唱简单的歌曲以及律动表演,掌握简单的运动方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要以现场教学和远程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残障儿童开展知识技能教学和肌体训练指导,并定期复习巩固,达到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远程送教家校联系机制

送教学校和教师要借助远程技术,建立良好的远程送教家校联系机制,随时了解残障儿童的教育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反馈受教儿童的学习收获和成长发展。通过和受教者家庭的协调和沟通,能够及时取得残疾儿童监护人的配合,为持续的远程送教打好基础。残障儿童生活在家中,家长与这些儿童的相处时间最长,对孩子的影响和引导最有力。所以,对家长的指导至关重要。在远程送教工作中,学校和教师要定期向家长发放特殊教育资料,传递有关动态信息,激发家长参与远程送教的意识和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送教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受教儿童的情况,与家长探讨合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让受教儿童的父母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在家庭中经常性地开展辅导和康复训练,增加儿童的学习和练习频率。同時还要积极关注残障儿童家长的现实需要,帮助残疾儿童家长缓解心理压力,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孤独以及自我歧视等。

(五)定期对送教效果进行评估

对农村学校和教师来说,远程送教是一个新的范畴,要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强化评估,定期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及时对远程送教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并沉淀经验,确保教育效果得以落实。学校要成立远程送教小组,由学校校长、送教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制订《远程送教实施方案》,对送教对象确定、送教内容、远程工具、教学内容录制、教学评估等予以具体的规定。及时以照片、录像的形式记录孩子的学习、训练情况,根据长、短期教学目标,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期末进行评估和测试,对比教学效果,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为每位送教上门的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促进其个性潜能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远程送教为残障儿童提供更为丰富、更为便捷的教育方式,解决了送教上门活动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减少家庭和学校负担,更好保障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促进重度残障儿童的身心素质、认知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得到发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艳华,华薇娜.国外远程教育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基于国外远程教育研究成果的定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

[2]陈会云,汪红烨.我国送教上门的研究现状及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3]吴善亮,王玉兰.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6(7).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背景互联网+互联网
选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跟踪导练(一)5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