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代表制度在学生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探索研究

2022-07-11 08:24刘云辉程刚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挥作用

刘云辉 程刚

摘  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新时代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充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灵活运用“三湾改编”思想理论的宝贵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党代表制度,牢固确立学生党代表在学生班团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使命担当作用,使学生党代表制度成为将党的意志贯注于班团、学生组织的最好组织形式。

关键词:学生组织;学生党代表制度;发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169-04

民办高校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使命和内在要求。民办高校每年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同时又为社会吸纳了大批继续深造的栋梁之材,因此,新时代的民办高校有着党和国家育人目标上的神圣使命,对人才培养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要求,这种要求极为关键,政治特点也极为鲜明。进入新时代后,民办高校在着手转型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一直处在不断创新的路上,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做法和经验总结。本文提出的民办高校学生党代表制度在学生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探索研究也是对诸多经验总结和做法的提炼和创新,是将党组织的“触须”向各基层延伸并建立党建引领作用的系统性“根系”,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班团(组织)中最强有力的张力拓展。

一、传统班团组织面临的困境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如何快速地引导其思想的发展成为高校开学之初聚焦的重点,入学教育便成了众多民办高校采取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入学教育,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规章制度、专业认知、图书馆检索或校园地理位置等等。然而,学校所做的这一切往往是解决学生所面临的短暂性问题,而深层次的引导和教育却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构建或形成一种专门力量来定向为新生开展可持续性的班团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班团组织是大学育人的一种“组织细胞”,这个“组织细胞”有没有活力,生命力旺不旺盛直接决定着人的发展空间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凝练程度。但客观地讲,大学新生班级最初的构建形态属于临时拼凑式,没有形成班团组织管理框架和适应性的制度体系,因此临时拼凑式的班团组织形式便没有班级(团支部)内在的“灵魂”,学生班级(团组织)呈现出“概念淡化、管理弱化、育人不突出”的尴尬境地。与之相对应的,班级辅导员在大学最初的一定时期内对班级(团支部)的管理显得很不适应,在相当长的时期维系在“生面孔管理生面孔”的管理状态中,使得辅导员在班团管理中“单兵作战”、孤立无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极为关键的阶段却显得苍白无力或进展缓慢[1]。而对于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对大学的认知仅仅停在感性认知上,迫切需要有人带领其进行实践和专业认知,从而让其对大学的感性认知能动地向理性认知进行发展和深化。基于此,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民办高校传统的班团组织管理方式已经出现了矛盾,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理性认知的实践规律要求,因而,创新班团组织管理形式以实现不断满足学生教育的需求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领域分布形态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基数大的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在学生党员管理、再教育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教育领域。其实,新时代的民办高校对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任何历史时期,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已经在学校层面上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效果,这些效果归结于高校全体师生党员在各领域作用的发挥。经过探索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存在着学校领域上的分布形态不同,发挥的作用或达到的效果也不同的现象。

(一)学生党员主要领域上的分布及其作用

学生党员广泛存在班团组织之中,但班团组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较弱。班团组织是学生党员成长和发展的原土壤,同时也是学生党员最熟悉的“内环境”。在班团组织中,同学与同学之间由于长时间相处,知己知彼并结成了各种相互成长的价值关系,而学生党员正是通过这种价值关系训练铸就的。通过考察,学生党员在班团组织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极小,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的作用,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基本状态,而这种基本状态是目前民办高校最普遍的状态,是民办高校办学起步阶段的客观事实,也是改革破题的关键所在。

(二)学生党员在重要岗位领域的弱化现象

观察民办高校的实际工作,各学生组织中学生党员数量极少,组织凝聚力不明显,工作效率处在合格线的边缘;通过数据比对发现,民办高校每年发展的学生党员来自班级干部、学生干部的成分极少,因此,在育人的逻辑上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呈现出党建与管理业务不相融合、不沾边,学生干部“优秀”定位与学生党员担当作为矛盾突出的“怪现象”[2]。经过考察分析,得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于主要学生干部普遍存在有课程不及格的现象,与学生党员发展关于学业的条件要求不符;二是在于学生干部主管部门用人制度没有与学生学业挂钩,使得与学生的发展脱钩;三是在于党建部门对学生党员群体发挥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视程度和党的宗旨贯彻程度不够,既缺乏育人的体系培养,又缺乏党建引领育人平台的搭建。

三、学生党代表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经验的借鉴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我国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建军思想理论,其“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成为部队不断取胜,汇聚强大力量的法宝,从此奠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未来发展壮大的基调和底色,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啟示我们,如何发挥好党代表制度在军队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与重要,这是牢牢掌握部队思想、指挥作战、联系群众的关键纽带,是宣传党的思想、吸收党员、掌握军事指挥权的重要保障[3]。

借鉴这一历史经验,新催生的班团组织就好比新建立的军队,在建军之初迫切需要有领导和管理核心,而党的引领带动自然要成为此时班团组织建设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学生党代表必然要成为这种力量的代名词和施策者。由此,学生党代表制度下的班团组织建设的实践成果也必将反哺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二)学生党代表制度的现实意义阐述

1. 适应局势变化的变革需要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主动“变中求变”,聚焦传统班团组织面临的困境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及学生党员的领域分布形态显现出来的短板,重视和发挥好学生党代表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4],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遵循,也是“三湾改编”思想理论来源的借鉴和创新。

2. 实践育人合理化的检验需要

实践是检验“优秀”的唯一标准。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到基层工作是“优秀强化训练”的现实需要和要求,也是实践目的性的本质要求。学生党代表是学生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信仰、学习、思想、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锻炼的“练家子”,但是这种所谓的“优秀”是不是真正的“优秀”,必须要放到工作实践中去检验,在实践中回应和夯实“优秀”的内涵,能动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优秀”为实践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将实践彻底进行到底提供了良好的素质保障,为人的能力发展和价值的形成起到了科学铺垫。

3. 学生党代表制度的要义

学生党代表制度在学生班团、学生组织中的运用,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学生党代表在基层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宣传党的思想、深入班级工作、带动班级同学、培育入党积极分子、拓展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张力[5],是使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在党的引领下形成新格局,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种有力抓手和制度保障。

四、管理机制构建

从学生党支部的发展实际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点及要求出发,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通过学生党代表制度可以有效整合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优秀学生党员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班团(组织)的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党建育人、思政育人”共同发力的育人新模式。学生党代表在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的领导组织下面向全体学生党员进行公开选拔,由学生党支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注重学生“五育”能力(德智体美劳)及政治能力的考核,以任命的形式派驻在相应学生班团(组织)中开展工作。学生党代表制度在管理体系上实行“双负责制”:学生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对学生党代表所在学生党支部负责,班级建设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班级辅导员负责。同时学生党代表的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由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统一组织实施,针对学生党代表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实现学生党代表制度在理性认知基础上再实践深化和发展,有效校正制度,使之合理化、科学化。

学生党代表来源于各学生党支部,是各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根系”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解决党员发展后劲难的重要抓手,因此在管理体系构建上,学生党代表既要立足党支部发展的本位,又要扎根于学生组织党建工作的“沃土”。在学生党代表实际工作中,各学生党支部要不断强化学生党代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既要对业务能力进行具体指导和培训,又要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严训和强化。

学生党代表在学生班团(组织)中开展工作,在认知逻辑上,要以客观实在的人作为考察或作用对象,以宣传党的主张为根本遵循,通过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及思想引导的相互作用、交流,贯通学校、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学生党代表与班级辅导员在人的培养目标上有着统一性和同一性,是班级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是连接辅导员、党支部、班团(组织)、普通学生的重要桥梁,是打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坚持培训与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党代表进行培养教育,大力推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因此,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学生党代表、学生党支部、辅导员在人的培养方向和目的上有着一致性、联系性,三者的关系更为清晰和具体的表现为关联性、依存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五、学生党代表制度的辩证规律把握

(一)符合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因此,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代表制度在班团组织中的运用,从根本上遵循了这种规律,是将这种规律具体实践化的理性认知再到新的实践化的具体掌握和运用。民办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办学方向,学生党代表制度是符合这种性质方向上的具体体现[6],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深入贯彻和具体实招,强化了民办高校党的政治核心地位;换言之,学生党代表制度从最基层、最根本处进一步保障了育人方向上性质永不变色、变质,抓牢群众沃土,大力培植强有力的根系,为赓续好红色血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符合党建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

学生党代表制度是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对党建发展规律本质要求上的把握。学生党代表制度更加根系了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人民群体)中的价值关系,使党支部的发展找到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并使之成为党支部与学生(人民群众)强化链接的中介,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各项建设在班团组织中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三)符合学生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生党代表制度既是党建工作的创新,也是学生工作的创新,是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内在要求的结合与两者规律的精准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培植学生人生信仰和理想信念的主渠道,这与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方向上的素质要求有着完全统一性,两者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不能割裂或单独存在。学生党代表制度也正是基于学生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而存在,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是也是学生工作和党建工作培育出来的重要硕果。

六、成果运用的体现

学生党代表制度的运用创新和深化了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学生党代表制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抓手,班团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得到了全所未有的增强,学生支部党员发展呈现出了健康的生态格局,党建引领有了强有力的“根系”系统。

这体现在了以下方面: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能及时有效地在班团组织中展开宣传,并行之有效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同时班团组织建设、积极分子和干部队伍培养能始终朝着党的要求发展,使之成为党支部发展最可靠、最有力的后备军;另一方面,班团组织自始至终在党的引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强化了班团组织的政治意识,大力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发展,为党小组建在班团组织之上创造了优越的政治条件,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在班级团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凯. 学生党代表制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指导作用分析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1):144-145.

[2] 黄文. 宁波大学推行学生党代表制度[N]. 中国教育报,2006-06-27(02).

[3] 周安琪.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56-57.

[4] 胡余波,吴巨慧. 谈高校学生党代表制度[J].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S1):130-132.

[5] 赵健. 学生党支部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支撑[J]. 学习月刊,2012(08):86-88.

[6] 張晓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浅析[J]. 商品与质量,2011(SA):182.

(荐稿人:张新蕾,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发挥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教科室指导作用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水平
松江区开展1+1+1签约服务的SWOT分析
课本插图对化学教学效率的影响研究
浅谈“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论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如何发挥作用
浅析历史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文化站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