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2022-07-11 01:09居珊珊杨珏钟茂林
公关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校

居珊珊 杨珏 钟茂林

摘要: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障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高校青年党员教师面临新挑战、新风险、新要求,完善高校激励机制是缓解青年党员教师面临现有困境的重要途径。以政策支持作为重要推力,以制度支撑作为直接动力,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凝聚外部合力将充分提高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关键词: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批青年党员教师被引进高校,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在学校承担教学、管理、教研等各项目工作并逐渐成为各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流力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不单单要肩负起繁重的教育管理、教学教研等工作任务,还面临着来自于家庭与生活的负担,同时,各高校存在激励机制单一、物质和精神激励不协调等多个问题。多重压力下,青年党员教师若无法有效处理,必然会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少高校已出现青年党员教师工作怠慢、辞职跳槽等多个现象。面对这种困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高校青年党员教师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进而达到提升高校人才实力、完善高校人才管理体制的效果,因此,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探讨以完善激励机制提升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内生工作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针对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构建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

1.社会层面

新时代,人才成为了各单位各组织的核心资源,教师作为人才培养与输出的践行者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青年党员教师,更是被党和国家寄予深切厚望,如何有效调动青年党员教师的内在活力,这是一个必须要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青年党员教师队伍的发展直接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是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让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更加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管理和教研工作中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持续提升。让这些从高校走进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真正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

2.高校层面

高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能力的关键媒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是评价高校自身竞争力的重点环节。激励机制属于新时期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能够为高校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带来充分保障。同时激励机制属于高校内控管理体系中的組成部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立校之本。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让高校把所有资源倾注于教育管理工作中来,促进内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学生可以获得更加高质量的教育服务[1]。

3.教师层面

现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教师,青年党员教师属于高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青年党员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度是推进高校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借助于构建以教师为本的激励机制,可以确保高校发展目标和青年党员教师自身目标的充分融合,青年党员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促进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推进执行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挖掘广大青年党员教师内在潜力,让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真正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除此之外,激励机制还可以有效调动青年党员教师自身发展潜力,确保其能够真正把育人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来,助力青年党员教师专业化发展,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思想家与行动派。

二、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激励机制完善路径

1.政策支持: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推力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坚持在教师节去学校看望师生,也频频写信祝贺,多次到各个高校进行视察,和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模范形象。另外针对高校教育工作和教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诸多要求,作出了重要指示,对于教师地位来说,要将教师当作是立教之本,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责任;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要求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充分保障教师权益,让教师真正成为受到国家与人民充分尊重的职业。同时,党和国家政府陆续颁布了诸多政策规定,引导教师将精力和重心放到教学教研中来[2]。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第一时间把教育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教学内容,同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参与学科教学、深入研究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9年,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发出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激励绩效工资,增加激励绩效工资在薪酬中的占比。2020年,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新闻发布会中明确提出,应当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把全部教师的工资真正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来。同年教育部会同其他六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表彰力度,完善教师荣誉制度,设置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奖励,充分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应当提升教学业务以及育人绩效在教师考核评价以及职称评定中的占比;绩效考核必须要进一步朝着一线教学倾斜[3]。

2.制度支撑: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激励机制的直接动力

(1)优化顶层设计

基于某种角度而言,无论采取什么激励措施都是从人的本性认知角度出发,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即会出现什么样的激励,也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必须要尤其重视从青年党员教师的实际情况着手,必须要真正全面理解到激励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应当是挖掘和发挥青年党员教师的内在潜能而非是进行管控。所以激励制度的设计必须要从高处着手,从全局出发,基于服务青年党员教师的理念进行设计,为他们带来更加自由、包容和创新的环境,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调动青年党员教师对教育教研工作的积极性。

(2)完善精神激励机制

高校应当灵活利用精神激励措施,充分满足广大青年党员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善于引导青年党员教师积极争当四有教师,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榜样、创新创业的模范,让青年党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获得更多荣誉感与幸福感,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另外高校方面还需要突出精神文化激励的实效性,和青年党员教师之间构建心理契约,不断增强他们对教书育人的忠诚度,提升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促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优秀文化建设,创设更加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详细来说,首先青年党员教师属于知识性员工,通过精神激励能够有效满足其自我需求,属于更具有实际效果的激励方式。高校组织开展优秀教师评选、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以及优秀党员评选过程中,可以合理设置专门属于青年党员教师的称号,例如说青年教学标兵、育人模范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鼓励青年党员教师主动学习进步,促进其教书育人能力不断提升,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强的荣誉感,发挥出更好的激励效果。其次。高校发展目标和青年党员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契合的情况下,高校与青年党员教师存在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党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管理工作中来,有效增强目标激励效果[4]。高校方面可以在校代会中实施代表提案机制,在代表中设置青年党员教师席位,挑选更多优秀青年党员教师代表,让其能够真正进入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决策和讨论中来,为他们赋予更多发声的权利和空间。同时在高校中可以设置意见簿或者建议箱,广泛收集青年党员教师对高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民主化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增强青年党员教师对学校的信任度,让青年党员教师能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出更多价值。

(3)完善薪酬福利激励机制

薪酬福利属于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所以高校必须要基于市场准则分析研究青年党员教师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属性,构建更加公平公正、规范完善的物质激励机制。例如说在设计教学岗位绩效的前提下能够合理设置教学业绩绩效以及奖励绩效内容,针对青年党员教师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出的贡献来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确保上述奖励表现出一定的超前性,整体水平能够超过其他绩效。唯有不断增加青年党员教师的薪酬待遇,充分满足其物质需求才可以建立一支更加稳定的高校青年党员教师队伍,才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另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可以促进建立内部关怀机制,对一部分经济较为困难的青年党员教师给予更多帮助,同时进行党内民主测评活动的过程中,对思想觉悟高、教育绩效好的青年党员教师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基于此,高校收入制度改革应当朝着更多一线教师倾斜,在逐步增加青年党员教师薪酬福利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发表高质量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奖的青年党员教师,不单单要对其给予物质层面的奖励,还能够提供带薪培训、带薪休假等多元化的激励措施,从而实现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最后,必须要推进青年党员教师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考评机制,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在新时期下高校制度环境对于激励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引导功能,包括教师职务评聘、岗位绩效考核以及教师评价等,都应当纳入到教师管理制度中来。高校方面在推进收入制度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尤其关注和重视奖惩机制的完善,提升考核结果的应用价值,真正将青年党员教师考评结果和他们的职称评定、薪酬福利、先进评比等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有效发挥出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

(4)完善业务培训提升激励机制

青年党员教师应当借助于不断学习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提升,各高校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竞争制度,督促和鼓励青年党员教师形成竞争意识,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把青年党员教师的紧迫感与危机感真正转变成积极学习和不断向上的力量。高校还需要对青年党员教师的提升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带来更多机会,比如说能够给青年党员教师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课程,调动青年党员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创造机会的方式给青年党员教师个人发展和价值提升带来更多空间,让其能够在不断奋斗中成就自我。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更新认识,主动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观念,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于培训进修等方式来予以落实,充分理解到该制度的完善不但能够调动青年党员教师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和价值,还有助于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业务培训以及学历进修机制,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活动不单单可以帮助青年党员教师对自我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专业化发展带来更多支持。高校培训制度需要包含新人岗位培训、业务培训、访问学者计划、专家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内容,鼓励广大青年党员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技能比拼和教学竞赛,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依靠传帮带的形式帮助青年党员教师尽快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3.环境优化:高校青年党员教师激励机制的外部合力

良好的人文环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更有利于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工作幸福感的提升与增强,各高校应该充分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圍,积极构建一个既有浓厚学习氛围、充满活力又彰显关怀备至的校园环境,尤其是注重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协调好高校管理者和青年党员教师的关系、青年党员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年党员教师与在校学生之间的关系,青年党员教师作为校园上传下达的人际关系粘合剂,其努力和付出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在高校管理者与青年党员教师这个层面,学校领导应当充分关心、关爱青年党员教师,完善各项制度,为青年党员教师搭建良好的学习、工作平台,全方位提升青年党员教师的在校工作幸福感。在青年党员教师相互关系这个层面,要积极引导教师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在青年党员教师与学生的这一层面,青年党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青年党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加强与学生间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学生们答疑解惑,形成如家人一般的师生关系。对此,可以健全校园活动形式,丰富校园活动内容。一方面,创新工会活动形式。工会活动是当下各高校帮助教职工缓解压力、凝心聚力最有效的途径。青年党员教师年纪相仿又充满朝气与活力,是工会活动中教师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各高校可以改革当前形式单一的工会活动,挖掘青年党员教师的爱好和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青年党员教师在工作之余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以更加饱满热情投入到之后的工作当中。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交往的形式。组建不同的兴趣队伍或是指导、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例如篮球队、舞蹈队、书法队等等,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们拉近距离,增加青年党员教师的幸福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与校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友好关系,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三、结语

青年党员教师兼具党员和教师的身份,意味着要有更高的追求目标,更高的要求标准,更高的使命期望,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发展,关注他们在工作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与需求,高校激励机制的构建对于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提升青年党员教师的专业能力,还能推动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持续化发展。高校从以上几个层面着手,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激励机制,进而发挥激励机制的效用,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职青年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号:17JDYB086。

参考文献:

[1]张超林.浅析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1):19-20.

[2]潘有志.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重塑[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2):113-115.

[3]万功哲.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6):94-96.

[4]张仁俊.激励机制在高校青年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9(03):63-67.

[5]郭文杰,丁丽莉.论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构建[J].今日财富,2019(02):39-40.

(作者简介:居珊珊,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研究;杨珏,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钟茂林,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高校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