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整合思路及具体措施
——以河北省为例

2022-07-11 04:30
财政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碳财政资金河北省

张 硕

内容提要:在“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际,开展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整合工作,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高质量支出、高水平使用,全面推动本区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地区,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运行情况兼具代表性和普遍性。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河北省相关领域财政资金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当前还存在资金总量有待增加、结构有待优化,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执行完整性不足、年度间均衡性不强,资金管理使用分散、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财政部门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提出提升整合决策层级、扩大资金整合空间、系统制定整合方案、筑牢常态整合基础、增强整合内生动力、激发积极性创造力六个方面的整合思路及具体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关键性贡献(王金南等,2021),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投入中,与中央支出相比,地方政府支出的资金量占比较高,其支出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022 年1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方向和核心内容更新变化的大背景,特别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对本地区相关财政资金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其财政支出进一步高质量、高水平使用,进而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已经成为当前各地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指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其中,河北省区域范围相对较大,在环境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化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任务较重,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主战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发力地区。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运行情况兼具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思路及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生态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河北省经济结构偏重,大气、水体污染问题突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能源消费“一煤独大”,万元GDP 能耗较高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后,河北省深入分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强调以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加强生态修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化解过剩产能“6643”工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美丽河北”建设。其间,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将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财政投入重点保障和优先支持领域,聚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能源资源节约等方面中制约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关键性问题,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2-2020 年,全省累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4143 亿元,年均增长17.8%,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7.4 个百分点,①《“河北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河北新闻网,http://zhuanti.hebnews.cn/2021-10/15/content_8637506.htm,2021-10-15。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与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相匹配,以污染防治为主、生态保护修复和能源资源节约为辅、覆盖各个重点领域的财政资金结构。

(一)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十三五”以来,河北省财政部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健全领导和组织机制,成立“河北省财政厅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二是理顺优化各级政府财政关系,在全国率先出台自然资源领域、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三是构建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框架体系,制定《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强化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区域协调、协同联动、政策落实、资金统筹、机制创新、事权责任、绩效管理、依法理财等十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四是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制定实施《河北省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河北省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河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河北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五是建立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机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指数、空气质量排名结果,对各地实施财政奖励或惩罚性扣减资金。六是构建横向生态补偿体系,建立津冀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①河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3 月29 日河北举行“河北财政综合施策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http://hbepb.hebei.gov.cn/hbhjt/xwzx/meitibobao/101616724582968.html,2021-04-06。

(二)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累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3022 亿元,年均增长10%,重点投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能源资源节约等领域。一是全力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是河北省明确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该项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最多,“十三五”期间该项投入占相关财政资金总数的近六成。其中,省以上财政共计投入1152 亿元,包括:597 亿元投入打赢“蓝天保卫战”,主要用于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区域开展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推动柴油货车淘汰和运输结构调整、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等;417 亿元投入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主要用于推动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等;138 亿元投入“净土保卫战”主要是用于支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实施等。②《“河北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河北新闻网,http://zhuanti.hebnews.cn/2021-10/15/content_8637506.htm,2021-10-15。二是有力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和能源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修复和能源资源节约也是河北省明确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投入这两个领域的财政资金约占相关财政资金总数的40%,其中,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矿山综合治理、国土绿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京津横向生态补偿以及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能源资源节约方面包括:节能降碳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节能与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技术和产品的示范推广等;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体系建设,以及建设科技研究计划项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领域高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三是加大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三)财政资金职能作用发挥明显

在财政的有力支持下,“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截至2020 年底,河北省PM2.5 平均浓度为44.8 微克/立方米,下降40%;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69.9%,上升12.8 个百分点;①河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3 月29 日河北举行“河北财政综合施策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http://hbepb.hebei.gov.cn/hbhjt/xwzx/meitibobao/101616724582968.html,2021-04-0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11 天,减少24 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47.5%、32.7%。②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0 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http://hbepb.hebei.gov.cn/res/hbhjt/upload/file/2021 0527/52beab3193614b0bb940966ba682527e.pdf,2021-05-27。74 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断面比例66.2%,提高27 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累计下降43.2 个百分点,实现全消除;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削尖减22.4%、23.2%。森林面积达9901 万亩,森林覆盖率35%,提高4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75 亿立方米,增加21.5%;划定基本草原1671 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 个百分点;湿地面积1413 万亩,湿地保护率达43.88%。③④李巍:《聚焦“三件大事”,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河北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第3 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资金投入规模仍显不足

2015 年11 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部署。根据《意见》要求,河北省财政部门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决不能省”“要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的指导思想,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取得各方面成绩的同时,河北省“十四五”及以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煤炭消费量位居全国第4,能源消费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倍,公路运输占货运总量比重高于全国13.4 个百分点;⑤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http://info.hebei.gov.cn/hbszfxxgk/6806024/6807473/6806589/7003059/index.html,2022-01-14。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单位GDP 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以上;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http://hbdrc.hebei.gov.cn/common/ueditor/jsp/upload/20210827/41901630032626466.pdf,2021-08-25。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水平的8.76%,排名全国第28;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省面积42.5%,人均湿地占有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农村环境整治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尚未达到环境整治要求⑦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http://hbepb.hebei.gov.cn/zycms/ewebeditor/uploadfile/20220211181145721.pdf,2022-02-11。等等。因此,在继续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要科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保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及以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特别是“双碳”任务,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增加更多财政资金的投入。

(二)资金结构与新形势要求尚存差距

2016 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PM2.5 平均浓度、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气以上天数等9 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聚焦这些指标,河北省财政部门不断完善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基本形成了以防治污染为主、生态保护修复和能源资源节约为辅、覆盖各个重点领域的“5∶4∶1”财政资金结构。从2021 年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支出情况和2022 年相关领域职责部门预算支出计划看,这一资金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

如前所述,“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方向和核心内容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更新变化。2021 年9 月22 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2022 年12月27 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完善生态文明财税支持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同时,《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指标优良天气比率、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低、地下水压采量、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等6 项绿色生态方面的约束性指标,与“十三五”制定的约束性指标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新部署新任务迫切要求加快调整完善资金结构,构建符合重点支持方向的财政资金格局。

(三)政策把握不够精准,资金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执行完整性不足

以占“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投入近2/3 的节能环保支出为例(如表1 所示),从预算调整情况看,2016-2020 年,每年的调整预算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最大增幅出现在2017 年,是年初预算数的2.3 倍,最低的2020 年也有1.27 倍。在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实务工作中,调增预算的情况并不鲜见,特别是节能环保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点支持方向,很多增支事项在年初预算编制时无法准确预见。但如此大幅度的调增支出,仍然反映出相关领域职责部门对政策把握不够精准、预研预判存在缺失,从而导致年初资金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

表1 2016-2020 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预算节能环保支出情况

从预算执行情况看,2016-2020 年,没有节能环保支出预算完成度100%的年份,最高为2020 年94.3%、最低为2018 年89%;与所在年份23 个(2019、2020 年为24 个)类级预算科目的预算完成度相比,各年度节能环保支出预算完成度均处于靠后的位置,2019 年排名最低为第20,2020 年排名最高仅为第17。预算执行完整性不足,直接反映出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效率不高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对财政部门进一步提升预算审核能力提出了要求。

从年度间资金量变化情况看,2016-2020 年,各年决算数据存在较大波动。2017 年增幅最大为34.5%,2020 年最小为1.3%。究其原因,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预算编制的主体年份是2015年,彼时各级各类五年规划尚处于编制报批阶段,因此资金增长不多。2017、2018 年,重点支出项目纷纷落地,带动相关财政资金大幅增加。2019、2020 年,各类项目建设接近尾声,资金增幅回落,但规模仍处于高位,表明支持强度没有发生变化。总体而言,河北省节能环保支出年度间资金量变化基本符合“五年规划周期”匹配的财政资金运行规律。但最高与最低增幅差距33.4%之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领域职责部门制定实施本领域五年规划的“路线图”“时间表”尚存不足,年度间项目配置不够均衡(或是项目储备不充分)。此外,行业规划落实与预算编制之间的协调性以及中期财政规划的约束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资金管理使用分散,内外部资金协同效应不强,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分散在生态环境、发改、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和草原等多个部门,受制于工作专业性、部门利益等因素,各方面政资金间的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从更高层面、更宽领域考虑,财政资金按照某一目标进行支出后,往往能够发挥多重作用,例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财政资金支持生态扶贫项目,就实现了脱贫扶贫、生态环保、农业发展等多点共赢,在这方面河北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河北省生态领域财政资金与科技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开发区建设资金等其他重点财政资金之间,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导致与其他资金的协同效应不强。例如,财政支持绿色科技创新,既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中安排,也可以从科技资金中安排,还可以通过产业发展和开发区渠道支出。如果不加强统筹协调,就会出现重复支持、“撒胡椒面”等财政资金绩效缺失的情况。资金管理使用分散和内外部资金协同效应不强导致相关财政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也使整体财政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绩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调控手段有限

目前,除“以奖代补”、新增试点资金、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少数调控手段外,河北省财政部门对该领域财政资金的管理基本处于“被动买单”多、“主动点菜”少的情况。生态文明各领域财政资金固化、逐年增长诉求较强、统筹空间和弹性较小等情况,严重影响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亟需赋能财政部门进行统筹整合,进一步激发财政资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和实绩。

三、整合思路及具体措施

由前述分析可知,河北省财政部门充分发挥生态建设相关文明财政资金重要职能作用,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仍然存在资金总量有待增加、结构有待更新优化,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执行完整性不足、年度间均衡性不强,资金管理使用分散、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财政部门调控手段有限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对开展该领域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整合工作指出了施策方向和主要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以及“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等目标和要求,为河北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整合提供了遵循依据和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促进财政资金高质量支出、高水平使用,有必要在积极借鉴农业、科技等财政资金整合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系统谋划推进整合工作。具体而言,按照国家层面的部署安排,锚定当前重点任务目标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财政资金的整合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提升整合决策层级,加大统筹整合力度

由于相关财政资金涉及多个部门,开展整合工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更高层次的决策机制给予有力支持,方能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要职能是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项重点工作。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审议年度工作要点、研究部署重点任务等方式,统筹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但现阶段以研究具体工作事项为主,对相关财政资金的研究尚不系统全面;河北省委财经委员会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旨在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其中研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和财政预算安排是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但专题专项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特别是对这部分财政资金整合进行研究部署的工作,尚未见诸报端。

结合当前河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决策体系,为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提升整合决策层级,加大推进整合力度,可以在以下两种方案中进行选择:其一,由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相关财政资金相关研究审核工作,实现“事”与“财”的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安排,资金的整合工作也自然内嵌其中。其二,由省财政部门牵头,组织省委财经委员会其他相关成员部门,根据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先行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安排和整合事项,再与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和财政预算安排一并提交省委财经委员会审议。两种方案都是针对资金管理使用分散、整合难度较大的问题,虽各有侧重,但主旨均在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具体如何选择,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充分论证后确定。

(二)合理拓宽资金范围、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扩大资金整合空间

当前,“双碳”工作已经被明确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范围中,应添加支持“双碳”工作的相关财政资金,例如,支持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或环节的相关财政资金,从而形成新的该类财政资金范围。这样既符合实际,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资金总量情况,也能够在现有资金相对固化前提下,开展相关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打破思想桎梏、创造了更大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还应进一步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扩大资金乘数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资金腾退节省的目的,将剩余资金投入更多需要领域和环节,间接促进财政资金总量提升。例如,积极研究开放更多领域,规范、灵活运用政府引导基金、PPP、债券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扩大“以奖代补”“竞争性分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的实施范围,在保证任务完成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省财政资金投入等等。

(三)抓住“新旧切换”契机、明确目标强化指导,系统制定整合方案

目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以支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能源节约利用三个领域为主,随着“双碳”工作的逐步推进,涉及领域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应抓住当前“新旧切换”的契机,筛选涉及“双碳”工作的财政资金,一并纳入现有同类财政资金中,构建覆盖“减污、降碳、生态、节能”四大领域,以总量与任务相匹配、结构与目标相适恰、成效与奖惩相衔接、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资金格局,归并同类型支出事项,制定系统的统筹整合方案,并积极研究探讨设立省级“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的可行性。在整合方案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编制指导,促进相关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同步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和资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释放权限,支持各地统筹整合本级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支持省本级相关领域职责部门集约使用财政资金,在保障原支持工作预期质量的基础上,相关财政资金如有结余,可以统筹用于本部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其他工作。此外,在国家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工作的背景下,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该类财政资金的特点,积极研究出台相关财政支出标准,特别是“双碳”工作中会涉及的大型设备、车辆等专项资产的购置,并同步研究制定配置标准。

(四)适度超前储备项目、加强规划政策衔接,筑牢常态整合基础

2021 年12 月以来,《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河北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省级规划已经陆续出台。根据规划部署,各相关领域职责部门谋划了一批具体项目,作为推进落实规划的抓手。为避免项目和财政资金“堆积”,可参照“中央生态环保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储备制度”,探索建立“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项目储备制度”,适度超前储备项目,编细编实包括规划期内各个项目时间进度、财政资金安排等具体内容在内的实施计划,并与《河北省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形成项目与财政资金的良性互促,提升年度间项目安排和财政资金保障的均衡性。

同时,由于“双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层面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因此,财政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拓展与各相关领域职责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探索建立“季度联席会商制度”,共同研究国家最新出台政策、谋划符合河北省实际的落实政策,科学测算财政资金需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整合工作常态化筑牢基础。

(五)完善资金退出机制、及时更新支持领域,增强整合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在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下,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果,其中很多工作已经完成(或者即将完成)目标任务。相应地,保障这些工作顺利开展的财政资金也应根据工作完结时点逐步退出。例如,河北省在2016 年启动的矿山综合治理工作,经过三个阶段的持续推进,到2022 年左右将基本完成,给予这项工作资金保障的“河北省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专项资金”,在此项工作完结后,可以转投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方面。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资金退出机制,定期对相关财政资金支持的领域和项目进行梳理,与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比对,科学编制财政资金退出的“时间表”,提前研究谋划退出资金去向,变存量为增量,实现相关财政资金的内部“微整合”。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跟踪研究,及时更新相关财政资金的支持领域,积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尤其在安排年度预算时,要以国家最新精神为导向,对照各项最新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资金结构。这样一方面在争取中央层面更多资金政策支持时有一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六)借鉴脱贫考核模式、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激发积极性创造力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考核模式,对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基本上采取与其他资金一致的模式,即由相关领域职能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逐个项目同步编制绩效指标,并汇总形成绩效文本,报经审核后实施,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这种模式的考核结果,往往是“点线”状,仅是对财政资金支持一个项目或者一小方面工作给予的考核结论,尚未形成“面体”形的整体式绩效考核模式,特别是缺乏对相关财政资金整体绩效的考核。

因此,可以积极借鉴脱贫攻坚考核模式,按照“三个结合”,即年终考核和平时情况相结合,第三方评估与部门数据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工作,为开展统筹整合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严格问绩严肃问责,提升相关财政资金整体绩效水平。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机制,积极借鉴浙江省2017 年制定实施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若干政策”,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表现突出的地市和部门给予资金奖励,激发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并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相关财政资金整合工作的创造力。

四、结 语

“双碳”工作的全面推进,在进一步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和维度的同时,也对整合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系统分析当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现状,认为“十三五”时期相关领域财政资金为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同时也还存在资金总量有待增加、结构有待更新优化,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执行完整性不足、年度间均衡性不强,资金管理使用分散、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部门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应当加快开展相关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该类财政资金的特点和河北省实际情况,从提升整合决策层级、扩大资金整合空间、系统制定整合方案、筑牢常态整合基础、增强整合内生动力、激发积极性创造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整合思路及具体举措。下一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照先易后难的办法推进整合工作,边取得成效,边凝聚共识,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财政资金的高质量支出、高水平使用,使财政资金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双碳财政资金河北省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河北省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