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通过群文阅读使课堂提质增效

2022-07-12 05:41姜维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组群提质群文

摘 要:本文针对群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分析并指出了群文阅读应注意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标等问题,也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提高阅读能力需要把握好“增量”“思考”“提质”这几个问题。

关键词:群文阅读 提质增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02

一、群文阅读是解决传统语文教育痼疾的有益尝试

1978年,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痼疾,时间过去了四十余年,少慢差费的问题依然存在,特级教师黄厚江教师认为“学习成本提高了,语文素养降低了”。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少慢差费的现象确实比较严重:精读篇目少,每学期安排30篇左右,每两到三课时讲读一篇课文;写作少,每学期写8篇左右的作文;阅读少,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认为是“闲书”而被家长制止。在校时安排的学习课时并不少,从初中到高中基本是每天一节语文课;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初高中学习了六年阅读与写作,但大部分学生依然不喜欢阅读课外书,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或把写作当作难事,其中的原因虽然比较多,但读得少写的少是主要原因。

语文学习本来是很有意趣的,是有美感的,语文学习中包含着内容美,如主题美、情感美、知识美等,也有形式美,如语言美、结构美等,也有在精神熏陶中得到的心灵的愉悦。但在中学阶段却很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刚开学拿到新课本时,带着浓厚的兴趣,两天之内就读完了课本,但到上课时学生又兴味索然。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有学生读过后再讲,已失去了刚读时的热情,学习课文是对原来内容的重复,讲解又脱离学生的实际,许多问题在教学参考书中都有答案,讲解时随意拔高、牵强附会、过度分析。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中学语文教学到了“丧尽天良”的地步。赵谦翔教师认为是“灰色语文”,是“机械的技术训练”。特级教师韩军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两大痼疾,伪圣化和技术化,把一篇优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是焚琴煮鹤。

而群文阅读,一课教多篇的方式,既可以增加阅读量,解决“举三反一”的问题,又可以减少过度肢解,解决技术化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讀的兴趣。因此群文阅读对于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是有益的尝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群文阅读虽是新生事物,但与此相似的探索及论述很早就有,比如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博览”,提倡“读万卷书”等,都在强调多读。特级教师余映潮教师的一课多篇,魏书生老师倡导自学一类文章等,其实已经是群文阅读的早期探索,都在尝试解决读得少的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由中国台湾的赵镜中教授提出的,在大陆时由杭州师范学院蒋军晶老师开始尝试并推介的,随后作为一种语文课改的新趋势逐渐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很多学校在尝试群文阅读教学。

但笔者在听课与交流中发现,一部分群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为群文而群文的形式化倾向。这些形式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学科目标,具体来说有下面六种趋势:

一是主题性与内容组群多,而紧扣教学目标、落实目标的组群少。由于按主题组群,教学中也以主题为重点,如依托《背影》以父爱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三篇文章都写父爱,整节课似乎成了理解父爱的专题,成为一节品德教育课,缺少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也缺少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思考。

二是组群随意,群文阅读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七年级群文阅读“古诗中的乡愁”,乡愁这种感情需要一定知识基础与阅历的人才能有比较深的体会,七年级学生理解与体会起来有一定难度。还有依托《桃花源记》,在八年级开展的群文阅读“古人的隐逸思想”,初中学生理解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随意组群,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中的感情或道理难以理解,不能产生真切的感受与思考,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是对教学课时的浪费。

三是学生的阅读走马观花,思考肤浅,理解不深,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常有隔靴搔痒的情况。由于选文比较长或其他原因,学生没有通读选文,也就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如“我的教师”群文阅读,写了三位不同的教师,学生只匆忙找出了三位教师的不同特点,而这些不同点还是表面上的不同,对人物精神方面缺少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在选文的其他方面未作进一步的思考。

四是阅读理解多,听说写等方面的训练少。语文能力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缺少某一方面的能力都是不完整的。从当前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实践来看,重阅读、重理解,轻听说、轻写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机械对比。有些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对一组选文从主题、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主要修辞手法等进行对比,设计表格,组织学生对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填表格,完成了异同比较,也就完成了教学。这依然是比较枯燥的过度分析与肢解文本,学生虽然明白了几篇选文的异同,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并没有进行探究,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学得兴味索然。笔者曾听了一节以“作家笔下的鸟”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课,包括《海燕》《麻雀》《珍珠鸟》三篇文章,就采用了比较式填表方法。

六是没有成为常态化教学,偶尔为之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询问了多位语文教师,他们都表示每学期安排一两次群文阅读教学,有时更少;有些教师在上级要求、推广或公开课教学时才开展少量几次群文阅读,平时还是传统方式的阅读教学,没有把这种改革有意地加以推广,说明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对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能力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自觉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根据已经出现的六个不足,需要从科学组群与提质方面深入思考与探索。

二、科学组群

目前通行的组群方式有主题组群、内容组群、选材组群、观点组群、作者组群、表达方式组群、线索组群、体裁组群等。但这些组群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克服随意性与形式化,因为群文阅读虽然和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是新生事物,虽然有改革与创新,但群文阅读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应该围绕阅读教学的目的,遵守阅读教学的原则,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培养阅读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四个依据。

1.依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及衡量教学成败的依据,语文学科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通过课文教学或单元教学完全可以实现,有些目标仅凭单篇课文实现起来还有一定困难,对这些教学目标就可以依据目标进行组群,开展群文阅读,把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给学生一个落实目标的台阶,使群文阅读成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抓手。

2.依据学生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求知欲望,产生欲知而不透的心理体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需求与困惑,从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出发,向着学生的问题而去,有针对性地组群,目标定位精准,教学效果也就比较好。当然,了解学生困惑的方式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表情变化、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后提问、作业表现等。这些困惑既有来自能力方面的,比如七年级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作用及运用常有困惑;也有来自知识方面的,比如七年级学生对写作中的选材与丰富的生活材料的取舍常存困惑;也有来自心理及习惯养成方面的,比如七、八年级学生对于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常力不从心。

3.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力,教师能否激发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学习目的、意义、目标等激发兴趣,也需要以肯定、鼓励等手段培养和保护兴趣,并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发现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文组群,可以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小学与初中学生对故事性强的选文的兴趣比较浓厚,组群时要考虑学生的这些兴趣特点。

4.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基础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支撑,这些基础决定了新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例如学生学习了《春》的侧面描写(大小蜜蜂嗡嗡地闹着)与《社戏》的侧面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再学习《范进中举》中的侧面描写(把老太太和邻居都吓了一大跳),就易于理解与接受;又如,学生如果有冒险的经历,就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易于理解;有同情弱者和帮助弱者的经历,就对老王的主题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基础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也可以用与学生座谈、课堂谈话、批改作业等方式,这样,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该详处详,该略处略,重点与详略的处理恰到好处,也让学习目标更容易实现,使学生有阶梯式进步、渐进式提高。

三、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1.把握好量,增量提质

多年来,语文教学低效低质引起许多专家、一线教师的深入思考,基本达成的共识是学生阅读量太少,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新《课标》也提到要增加阅读量,七到九年级的阅读目标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在扩量方面探索的教师也比较多,比如韩军教师认为“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由量变引起质变;余映潮教师也曾进行过“多文联读”的实验;赵谦翔教师也进行过“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还有一大部分教师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来达到增量的目的,这些尝试都在弥补课本阅读量的不足,通过增加阅读量,以量变引起质变。

因此,群文阅读在增量提质方面是积极的尝试,需要一线教师把握好量,做到既能增加阅读量,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还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量的多少,要以达成教学目标与学生乐于接受作为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可能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思考与研究把握。

2.思考体悟,深思提质

思考体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新《课标》也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特级教师程翔也说,提高阅读能力需要“一定量的阅读与有价值的思考”。特级教师唐江澎的“体悟教学”,就是在体悟思考方面的深入探索。

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存在着过度分析与烦琐分析的弊端,群文阅读因为每课时增加了阅读篇目,追求一课多篇,因此能够避免过度分析与烦琐分析,但一定要防止因文本增加而导致的肤浅与走马观花。群文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时要少而精,以保证思考有深度,防止多而杂。做到既有阅读的增量,也有思考的深度。

3.开展语文多项训练,多练提质

语文是技能课,语言运用是在知识支撑下的能力,而提高能力的手段主要是训练,包括听说读写思的训练,需要把不熟悉的工具通过训练使用得得心应手。新《课标》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强调了熟练准确等要求,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并提倡加强基本训练。程翔教师也对训练有专门的论述,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

阅读量增加,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积累与感悟,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利用学生产生灵感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写作,做到听说读写思的各项训练兼顾,协同提高,防止因为增量引起的重阅读而轻其他的倾向。还需要思考与探索训练的难度与密度。难度适中,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能弥补课本的不足,又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4.尝试自由阅读,自主读写提质

阅读的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叶圣陶语),自能思考,自能作文。因此群文阅读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做到从搀扶到放手,从在教师指导下的扶助阅读过渡到无教师指导的自主阅读。因为自主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这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情况,由教师讲到学生互相讨论,再到学生讲,再到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过渡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查阅资料,学会选文,学会解决疑难问题,做到这一步才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提高。

5.由课内到课外,扩大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课内精读的有益补充,语文新《课标》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虽然群文阅读增加了可读的篇目,弥补了篇目少的缺憾,但相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积累来说,还是太少,需要教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内群文阅读带动课外阅读,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一组书,然后进行群组性研究讨论,加深理解,这也是群文阅读的延伸与扩展。当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

[2] 王鹏伟《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主线》,中国轻工作出版社2012年。

[4] 彭淑梅《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第14期。

[5] 石家福、高世钦《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第19期。

(姜维新,1966年生,男,汉族,甘肃定西人,大学本科,副高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等)

猜你喜欢
组群提质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
“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