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西藏方志指瑕

2022-07-12 08:38杨学东
西藏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巴塘盐井方志

杨学东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目》)198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了1949年以前编修的历代地方志共8200余种,是迄今为止收录地方志最为完备的工具书。由于受时代所限,《联目》错漏在所难免。笔者在从事西藏方志研究时,发现《联目》存在漏收、错收及著录错误等问题,现一一指出,以供研究者利用和《联目》再版增补时参考。

一、应收而未收

《联目》收录清代民国时期西藏方志47部,搜罗基本齐全,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漏收,原因各有不同:子铭氏《西域全书》系因其流传不广,《联目》在编撰时未得寓目;山县初男的《西藏通览》或是因著者的外国人身份而未收;吴忠信《西藏概要》成书早但出版于1949年后,故未收。

(一)(清)子铭氏《西域全书》

根据《西域全书》自序约略可知,子铭氏,锦城(今成都)人,于壬子岁即雍正十年(1732)随军进藏。据《西域全书·历代事迹》载:“雍正十年……副都统李柱、西宁镇周开捷特奉命统领四川督标中协副将张可才,游守各二员,兵一千名进藏,更换都统僧格、统领迈禄并永昌副将马纪师旧任川陕官兵。”[1]此为驻藏军队正常轮值,子铭氏应是此时随张可才之川军入藏。在藏期间,他留心考察西藏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等,对西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西域全书》即在此基础上编纂而成。

全志共37目,分别为:拉撒康卫全图、拉撒舆图、戎城全图、人物图形、历代事实、四至疆圉、山川形势、寺庙名色、天时寒暑、土地畜产、年节时令、属相纪年、风俗好尚、衣冠饮食、婚姻嫁娶、夫妇配偶、生产养育、死丧孝服、疾病医药、占卜吉凶、交接礼仪、生易经营、居住房屋、刑法律例、封爵职衔、设委碟巴、兵防甲胄、设隘防边、文书征调、催科差徭、表章贡赋、招徕土地、历代碑记、台站粮务、略笔杂叙、考遗、道途全载。

《西域全书》是一众清代西藏方志编纂的母本,对西藏方志编纂的影响既深且广:《西藏志考》完全是在《西域全书》原稿本基础上编纂而成;《西藏志》则全盘抄录了《西域全书》增补本;《西藏考》有选择地抄录了《西域全书》的“外番”“碑文”“程站”等3目,内容全同。以上受《西域全书》直接影响的3部志书中,《西藏志》对后世影响最大,而佚名的《西藏记》、萧腾麟的《西藏见闻录》、杨应琚的《西宁府新志·武备志·西藏》、马扬和盛绳祖的《卫藏图识》、和琳的《卫藏通志》等一批志书的编纂不同程度地从《西藏志》中采撷材料,这些材料的共同远源即是《西域全书》。无论是材料的完备性(《西域全书》类目更全,内容更丰富),还是校勘的精良性(乾隆本《西藏志》文字谬误百余处[2],《西域全书》则大体不错),《西域全书》都远胜《西藏志》。毫不夸张地说,《西域全书》奠定了清代西藏志书体例与内容的基本格局。正因其极高的文献价值,理应受到研究者重视。

(二)(日)山县初男《西藏通览》

山县初男(1873—1971),早年在军队服役,曾任日本驻云南府总领事馆武官,最高军阶大佐。公务之余,山县搜罗各方材料编成《西藏通览》,于1907年在日本首次出版。1909年,该书由四川西藏研究会组织编译,出版了中译本。《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该书。

《西藏通览》共分2编22章:第一编第一章位置境界广袤区分人口、第二章地势、第三章气候、第四章人种、第五章风俗、第六章政体、第七章宗教、第八章言语文字、第九章教育、第十章兵制、第十一章贸易、第十二章物产、第十三章工艺、第十四章寺庙、第十五章交通、第十六章都邑;第二编第一章史略、第二章西藏锁国之理由、第三章西藏探险者、第四章西藏与露(俄)国、第五章西藏与英国、第六章西藏与清露(俄)英之关系。

《西藏通览》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取材,仔细甄别,除清代西藏方志、中国史籍外,还包括数种日本学者、机构出版的西藏地理、方志方面的著作。该书编次系统有条理,内容十分详尽,从资料性、学术性角度来看,是研究近代西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对外关系等诸领域非常全面、价值极高的西藏志书,以致后世之西藏方志不断效仿其体例,抄录其内容。例如,已经证伪的李梦皋《拉萨厅志》,全部11目中,除“艺文”“著述”等2目,其余9目内容皆与《西藏通览》有密切关联,其引用《西藏通览》基本为截取;许光世、蔡晋成编纂的《西藏新志》,上、中、下3卷共33节,除“上卷总论”与“中卷总论”,其余31节内容全抄自《西藏通览》;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 卷十西藏”共有:西藏呼毕勒罕之承继法、喇嘛僧等级等27篇,其关于西藏风俗的记录,全部采自《西藏通览》;陈观浔《西藏志》共30篇(含“总论”),其中11篇采录了《西藏通览》内容。除个别篇章有选择地采纳外,其余均为全文抄录;尹扶一《西藏纪要》全文抄录《西藏通览》的部分,至少占《西藏纪要》篇幅的一半以上[3]。作为日本陆军军官,山县初男编纂《西藏通览》带有明显军事目的,原本并非针对中国读者。但该书搜集西藏人文史地资料最全面、最详实,故自光绪三十四年(1908)吴季昌、权奇甫将其译回国内,很快对晚清、民国时期藏学文献的编纂产生了极大影响。时至今日,该书仍是了解那个时期西藏人文史地的绝佳材料。然如此重要的一部西藏方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及新出的诸种西藏方志丛书,均未将其收录,良可惜矣。

(三)(民国)吴忠信《西藏概要》

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安徽合肥人。1905年毕业于江南武备学堂,在清军任管带,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1927年起历任淞沪警察厅长、华北编遣委员会主任、安徽省主席等职。1932 年8月任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40年赴拉萨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坐床大典。1944年任新疆省政府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任总统府资政、秘书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忠信于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秋奉国民政府派遣,赴西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坐床大典,“至二十九年夏,任务完毕,东返陪都,著有‘入藏报告’一册。是书根据实地考察之结果,详述西藏史地、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以及对外关系。”(1)参见吴忠信:《西藏纪要》,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版。据此,《入藏报告》成书时间当在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后不久。1953年由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重为印行,名曰《西藏纪要》”。该书反映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藏的人文史地概况,理应将其归于民国西藏方志予以研究。

《西藏概要》共分3章:第一章中央与西藏关系之今昔、第二章奉派赴藏及在藏洽办各案之经过、第三章西藏现状之考察。其中第一章、第三章与西藏史志关系最为密切。第一章并未像以往志书一样,溯源西藏与中央的历史,而是从民国建立20余年来说起,并将这段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民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即1912—1933年,此为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最恶劣时期;黄慕松入藏及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期内,即1933—1935年,此为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缓和期;吴忠信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及奉派入藏,即1935—1938年,此时西藏已基本完全心向中央。此前每部藏志,但凡涉及西藏历史,必定要从唐代溯源,千篇一律。《西藏纪要》这种省略过往历史、突出当下时代的有详有略的做法值得肯定。第三章西藏现状之考察分为11节,分别为:第一节西藏社会之特质、第二节宗教、第三节礼俗、第四节政治、第五节军事、第六节财政金融、第七节教育、第八节交通、第九节对外关系、第十节经济、第十一节卫生及人口等。这一章系藏志的核心内容。

《西藏概要》为作者在藏实地考察所得,多为独家材料,仅举一例。“第三章第一节西藏社会之特质”之“三、贵族专政”一段,作者将西藏地方之贵族称为世家,称有二百之数,并概括了西藏世家之渊源,即1.地方原始土司有功于政府者;2.历辈达赖之家属;3.曾为噶伦以上官吏者;4.其他富绅政府特许者。绍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藏贵族的数量及来源,这在西藏方志中尚属首次。在西藏方志材料重承袭少一手的情况下,该志显得弥足珍贵,文献价值颇高。

二、不该收而收

《联目》中有一些西藏方志属于误收。收录段鹏瑞《巴塘盐井乡土志》,是因为没有搞清巴塘与盐井的归属;收录格桑则仁《拉章扎西溪概况》则是将西藏汉文方志与藏文传统方志混为一谈,导致《联目》体例不协;收录孔庆宗《西藏概览》是因编校失察,误将1949年后西藏方志混入。

(一)(清)段鹏瑞《巴塘盐井乡土志》

《巴塘盐井乡土志》涉及巴塘与盐井两个地方,先说巴塘。“清初,巴塘为青海和硕特部控制。康熙三年,巴塘属西藏管辖……康熙五十八年(1719)蒙古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清廷派定西将军噶尔弼进驻打箭炉,副将岳钟琪进军西藏,途中抵达巴塘。巴塘弟巴陀翁布率众来归。岳钟琪上奏清廷留陀翁布袭职,获‘正土司’之称(俗称大营官),扎西次仁获得‘副土司’之称(俗称二营官),管辖巴塘、得荣、盐井、中甸、阿敦子(德钦)等地。自此巴塘为清朝直接控制……雍正五年(1727),勘定川、藏、滇边界,立界碑于宁静山,东属四川,南属云南,西属西藏,巴塘纳入四川版图……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巴塘实行改土归流,由朝廷派流官管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正式成立巴安县,是为巴塘置县之始。七月,升巴安县为巴安府,辖定乡、盐井、三坝等县。”[4]康熙五十八年以后,巴塘或属清廷,或隶川边,或归四川,均牢牢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再说盐井,其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隶属情况与巴塘相似:“明末清初受蒙古和硕特部管辖;清康熙三年(1664),属西藏五世达赖喇嘛辖地;康熙五十八年,清政府封巴塘第巴为土司,管理巴塘、盐井等地。至此,盐井始为巴塘土司之辖地;光绪三十四年改土归流,设盐井县,隶巴安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康藏《岗拖协议》签定后,盐井归属西藏地方政府;民国二十八年(1939)一月,盐井划归西康省管辖……1951年11月成立盐井宗解委会,隶昌都地区解委会……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盐井县建制,并入芒康县。”[5]与巴塘仅在康熙三年至康熙五十八年期间归属西藏不同,盐井有三段时间隶属西藏:一为康熙三年至康熙五十八年,一为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一为1951年至今。《巴塘盐井乡土志》自序云:“予于光绪龙集丁未之岁,奉檄司榷其地。”[6]编者段鹏瑞于“丁未之岁”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奉命赴巴塘盐井任职。又,《巴塘盐井乡土志》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据此,《巴塘盐井乡土志》主要反映的是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9)3年间巴塘盐井的风貌。综观光绪及宣统时期,无论巴塘还是盐井均不属于西藏管辖,《联目》将其置于西藏方志之列,令人费解。笔者以为,《巴塘盐井乡土志》既不属于四川方志,也不属于西藏方志,而属于川边方志。正如吴丰培先生跋《巴塘盐井乡土志》时所言:“不失为川边地志较优之作”[7],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民国)格桑泽仁《拉章扎西溪概况》

(三)(民国)孔庆宗《西藏概览》

与吴忠信《西藏概要》著于民国而出版于解放后不同,孔庆宗《西藏概览》确确实实作于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任命孔庆宗为西南财经委员会计划研究室边疆组组长。他欢欣鼓舞,积极为和平解放西藏提供情况,撰写《西藏概览》二十七万余言,《尼泊尔、不丹、锡金与西藏之关系》数万言,以供进军西藏团级以上干部之参考。”(2)王敦行的《孔庆宗事略》,收录于四川省长寿县政协主编的《长寿县文史资料》(第1辑),内部资料,1985年版,第19页(笔者注:王敦行乃孔庆宗遗孀)。重庆解放于1949年11月,中央政府决定进军西藏是在1950年1月,则《西藏概览》当在此间完成。《联目》将该书题为“民国间铅印本”,显然有误。《联目·凡例》有言“本目收录的地方志,编纂年代截至一九四九年;一九四九年以后编纂之地方志另收入《新编中国地方志目录》。”《西藏概览》应该收入《新编中国地方志目录》才是。

三、著录有误

《联目》中还有一些西藏方志,属于编校出版时把关不严产生的低级著录错误,诸如民国“陈观涛”《西藏通志》、石青阳“《西藏纪要初稿》”“孔庆宋”《西藏概览》一类是也。

(一)民国“陈观涛”《西藏通志》

《联目》载有民国陈观涛所纂《西藏通志》,纂者与书名皆不确。纂者应为陈观浔,书名应为《西藏志》。笔者曾见过陈观浔后人陈志明于1950年抄录的本子(巴蜀书社1985年版),《西藏志》即是根据该手抄本编印,上面清楚写着:

西藏志

成都陈观浔酉生父著

陈志明写

因《联目》通篇用繁体字排版,故“陳觀潯”因形似误作“陳觀濤”。至于书名,除了陈氏后人笔迹的证实,陈观浔在该书“总论”中亦有说明:“旧志定名为《西域志》,盖沿《明史西域乌斯藏传》及《方舆纪要》《西域闻见录》之说。以今论之,似是实非……今撰《西藏志》,定以《西域志》名称,是犹解《禹贡》者,移远就近,以申己说也。”[8]陈观浔认为,将“西藏”称为“西域”是错误的,更不能称西藏志书为《西域志》,他撰《西藏志》,不乏正名之意。巴蜀书社1985年版亦作《西藏志》,《联目》作《西藏通志》,非。

(二)石青阳“《西藏纪要初稿》”

《联目》载有民国石青阳编纂的《西藏纪要初稿》。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民国二十二年(1933)油印本确定,石青阳所编之本正确题名为《藏事纪要初稿》,《联目》将“藏事”讹作“西藏”。

(三)“孔庆宋”《西藏概览》

《西藏概览》的编者,《联目》写作“孔庆宋”。“宋”实为“宗”之讹,应作“孔庆宗”。孔庆宗(1895—1981),重庆长寿县人,1939年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1950年为和平解放西藏撰写《西藏概览》《尼泊尔、不丹、锡金与西藏之关系》,供进军西藏团级以上干部参考[9]。

结 语

由于《联目》是一种跨馆际、跨地区的全国性综合目录,在各种目录中编纂难度最大,编者不可能每种文献都过目,也不可能到各省、市、县收藏单位核对原始数据。因此存在缺漏和讹误,在所难免,我们不必苛责。本文指出其西藏汉文方志未收、误收、著录错误等问题,旨在为《联目》增订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也为西藏方志研究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巴塘盐井方志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前期西藏东部盐井社会状况及周边环境考察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
叩访盐井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