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设计、形象塑造与核心唱段分析

2022-07-13 21:44王晓晨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25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形象塑造老舍

王晓晨

摘 要:歌剧《骆驼祥子》是我国的原创歌剧,2014年6月在我国国家大剧院首演,取得成功,其在情节方面忠于原著,而又融入了编剧徐瑛自己独特的想法。同时,导演及舞美的设计也体现出了这部歌剧的民族文化意蕴及艺术底蕴。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歌剧《骆驼祥子》为例,对其中的音乐设计、主要形象塑造及核心唱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歌剧《骆驼祥子》;音乐设计;形象塑造;核心唱段;老舍

歌剧属于一种用声乐与乐器合作来表现剧情的戏剧体裁,其具有雅俗共赏的基本特征,包括了音乐、舞台形体表演、诗歌朗诵、舞蹈、舞台美术布置等一系列内容,属于一种综合性艺术体裁。具体来说,歌剧属于传统高雅艺术与古典艺术,其娱乐性、商业性较弱,艺术性较强,更加注重文化性的艺术表达,其对欣赏者的审美能力有一定要求。对于歌剧《骆驼祥子》来说,其中的男(祥子)女(虎妞)主人公音乐形象塑造丰满,从舞蹈动作、灯光、服饰方面的细节处入手,较为准确的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状态,使得其音乐形象与人物心理合二为一,这也有利于体现男女主人公矛盾心理及戏剧化冲突。同时,音乐方面的设计使得这部歌剧情感更为充沛,人物更为鲜活,同时也起到了融合人物与其所处舞台场景的作用。在这部歌剧中,其核心唱段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较为贴近老舍先生原著精神境界及人文思想高度。

一、歌剧及文学作品《骆驼祥子》基本概述

(一)歌剧简述

歌剧的概念在中外学者及相关著作中对其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上对“Opera”进行了释义:通过身穿戏服的演唱者与音乐互相配合的方式阐述剧情的戏剧形式。而在我国的《辞海》中,也对歌剧进行了解释: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舞台戏剧。整体来看,中外学者及相关著作对歌剧的概念理解虽然存在一定差别,但大体相同,都认为其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1]。

(二)文学作品《骆驼祥子》简述

《骆驼祥子》是由我国“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借助祥子、虎妞这两个鲜明的文学艺术形象表达了当时下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同时作品也极其深刻的探讨了男女主人公对待人生、爱情、亲情的态度。也通过小福子、刘四爷、曹先生……等一系列人物的命运,探讨当时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使得作品立意深刻,思想深邃。《骆驼祥子》是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必读课外文学经典,其文学性及艺术性都有很高的造诣,揭露了人性善良及幽暗中的飘忽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祥子、小福子等底层社会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借着塑造这些人物,痛斥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阴暗与自私[2]。

二、歌剧《骆驼祥子》的音乐设计分析

歌剧《骆驼祥子》的作曲者是我国世界级作曲家郭文景,在歌剧音乐设计方面尤其注重细节,在这部歌剧音乐设计过程中,除传统歌剧演奏乐器之外,还特别加入了三弦、唢呐这些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并且借助了中国民歌、地方曲艺等多种特色音乐形式,从而使得歌剧形成独特音韵,也使得歌剧音乐部分更为丰富,有利于集中体现这一舞台戏剧的戏剧效果及情节张力。同时,在这部歌剧中也运用了气势宏大的交响乐团,使其音乐设计更具层次性,在凸显出原有歌剧艺术特点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些中国民间小曲小调的韵味,使得原本高不可攀的歌剧艺术体现出了雅俗共赏的一面[3]。在对作曲家郭文景进行专题采访时,其说到:“我在进行这部歌剧音乐设计时,力求凸显这部歌剧强烈的戏剧性、交响性,同时又要体现出其中的抒情元素及老北京地域文化元素。”具体来看,这部歌剧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凸显了舞台戏剧张力。对于一般歌剧类舞台艺术来说,其主要结构形态包括情绪结构、戏剧结构两个方面。对于情绪结构来说,其是通过特定的手段抒发相应感情、情绪,从而营造某种舞台剧特有的氛围。而对于戏剧结构来说,其是指通过事情节、事件阐述结构、矛盾冲突等来体现出戏剧张力。可以将上述两种结构看作是贯穿歌剧全剧的两条主要线索,需要二者互相牵制、互相辅助,从而形成更为完善的舞台戏剧表演结构[4]。而在这部歌剧中三弦、唢呐等民间乐器的运用与其中的老北京地域文化元素较为契合,也使得情节冲突、人物内心矛盾的展现更具张力。

其次,实现了多种音乐创作技法的有效融合。可以看出,歌剧《骆驼祥子》中应用了多种音乐创作技法,实现了中西合璧。歌剧本身是一种西方典型的高雅艺术形式,而在运用这种舞台剧艺术题材来表现中国近现代经典文学名著时,必须要做好“文化基因改造”工作,使得歌剧这种艺术体裁可以“不相随俗”。《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并且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北京方言,幽默风趣,有独特的老北京韵味,在演出这部歌剧时,如果没有老北京文化元素融入,势必会导致这部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歌剧有些不伦不类,恐怕很难获得观众喜爱[5]。因此在作曲过程中,加入了部分京韵大鼓的素材,并且在交响乐队中融入了老北京传统民间乐器,这也使得乐队演奏时有浓郁的京韵色彩,使得歌剧作品的音乐呈现部分更为丰富,也使得多种音樂创作技法互相协调、融合,这才致使歌剧演出获得最终成功。

三、歌剧《骆驼祥子》的形象塑造分析

在对这部歌剧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时,选取了3个代表形象,即祥子、虎妞、小福子。

(一)祥子

祥子是这部歌剧中的男主人公,贯穿歌剧史中,其来自于农村,一开始是一个能吃苦、身体强壮、有信仰、意志坚定的小伙子,他的理想就是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不再为刘四爷或其他人拉包月。但经过一系列事故变迁之后,主人公祥子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渐变得奸猾,学会了偷懒、耍心计,对于很多事情得过且过,同时也染上了抽烟等恶习,不再坚定最初的理想。对于祥子这一人物来说,其是整部戏剧中内心矛盾最突出、性格变化最大的角色,想要塑造好祥子这一角色,应该从其内心变化入手,这就要掌握祥子不同阶段时的心理状态[6]。

第1阶段,祥子刚进城里拉包月,这时的祥子满怀理想,有干劲,且对未来充满希望,开始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

第2阶段,祥子终于省吃俭用买了属于自己的洋车,本以为就此人生有了新的起色,可没想到却被军阀抓走,洋车也被没收,这一阶段的祥子倍受煎熬。

第3阶段,祥子从军队逃出来,阴差阳错得到几匹骆驼,他卖掉了骆驼之后,只得到很少一部分錢,这时的他开始心灰意冷,也对未来生活充满恐惧。

第4阶段,祥子又回到刘四爷的车行拉包月,由于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对他一直心有爱慕,于是趁祥子酒后,色诱祥子,并假装怀孕,要挟祥子与他结婚。而祥子并不爱虎妞,这也使得祥子婚后生活并不幸福[7]。同时,由于虎妞在和他结婚之前已经攒了不少钱,再加上虎妞婚后贪图享乐,整日吃喝玩乐,这又使得祥子萌生出重新买一辆洋车的念头,但在这件事情上,虎妞与祥子的意见一直无法达成一致,这也使得祥子婚后生活更加苦闷,看不到未来方向。

第5阶段,虎妞死于难产,祥子的人生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祥子更加迷茫[8]。

第6阶段,祥子对小福子有爱慕之心,但祥子并没有能力给小福子一个依靠,于是祥子与小福子约定赚了钱之后再回来找她。可事与愿违,小福子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最卑贱的工作,终于不堪受辱,自尽而死。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的祥子万念俱灰,生活彻底失去方向,对万事万物失去期盼,他依然拉车,但不再为了什么可笑的理想,他逐渐变得自私、自立,成为底层社会无数个平凡人中最平凡的一个。

歌剧《骆驼祥子》塑造了祥子不同阶段时对事物、对真理的看法,从文学形象中获得养料,通过音乐、舞台场景、灯光、美术多方面的加持,塑造了生动、具体的祥子形象。

(二)虎妞

虎妞是这部歌剧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精明能干,但体型肥硕、面貌丑陋,用原文的话来说则是“像大黑塔一样”。且,虎妞三十七八岁,性格泼辣。虎妞喜欢祥子,因为祥子强壮、年轻、老实,给人感觉很有活力,又很踏实。在对虎妞这一人物进行形象塑造时,应该重点从其家庭背景及性格入手。虎妞在车行中是父亲刘四爷的得力助手,也是车行的女管家,大家对她又敬又怕,不仅怕她的体态相貌,同时也害怕她泼辣的性格。因此,将虎妞这一形象搬到舞台戏剧中时,要对其身形体态、语言风格方面进行细致雕琢,而这部歌剧则是从上述方面入手,使得虎妞这一形象活灵活现,也为后续虎妞的悲剧结局渲染了底色。

(三)小福子

小福子是这部戏剧中较为主要的人物,可以将其看作女二号,小福子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形象,她的父亲二强子是一个好吃懒做的、最低等的车夫,而小福子则善良、温顺、貌美。二强子一家生活艰难,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二强子将自己的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军阀当小妾,后来军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撤离此地,军阀则丢弃了小福子,小福子又重新回到家庭中。二强子嗜酒如命,曾亲手打死自己老婆,甚至还逼迫自己的女儿小福子靠出卖肉体赚钱贴补家用。小福子命运凄惨,最后用上吊来终结自己悲剧色彩浓厚的一生。歌剧在对小福子这一角色进行塑造时,使得其悲剧色彩更为鲜明,从小福子这一角色一开始登上舞台,直到最后上吊自尽,可谓赚足了观众眼泪。

四、歌剧《骆驼祥子》中的核心唱段分析

(一)表现祥子勤劳善良的唱段

对于这部歌剧来说,其有多个核心唱段,使得剧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同时也使得人物与舞台场景契合程度更高。在第1幕中,祥子拉着一辆崭新的洋车出现在舞台正中央,这时的祥子精神抖擞,对万事万物充满希望,看见其他的车夫便热情的打招呼,并且演唱了一段“瞧这车”,唱词中对这辆车进行了尽情赞美:车厢是那么白/钢条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9]。这段唱词借鉴了《骆驼祥子》原文,其曲调轻快、热情洋溢,唱出了祥子对新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二)表现祥子痛苦挣扎的唱段

在歌剧第4幕中,祥子受虎妞要挟,迫不得已答应与她成婚,这时祥子内心非常苦闷,无奈地唱到:心中郁闷我对谁发怒/任人宰割活得好憋屈……,这一唱段与祥子当时的心境高度吻合,唱词体会出了祥子内心的郁闷,同时也把祥子自作自受这种复杂的心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唱段节奏舒缓,曲调婉转,并且加入了三弦作为伴奏,表现出了祥子此时内心痛苦挣扎、愿景破灭的踌躇心理[10]。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歌剧这种舞台戏剧艺术形式来说,其属于综合性艺术门类,在形象塑造时,强调通过人物歌唱、乐器伴奏、舞台灯光、演员服饰、舞蹈设计等多种方式表现人物当前内心状态及境遇,这也使得歌剧这种舞台戏剧艺术形式所展示的人物更为具体、完整。本文以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为例,对其中的音乐设计、形象塑造及核心唱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部戏剧在表现形式上更为灵活,主要体现为音乐设计别具一格,添加了很多老北京文化元素,使得这部歌剧雅俗共赏,同时也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活,展示出了当时老北京街头巷尾的民俗气息,这也更加有利于表现人物内心变化,从而使得整部歌剧在情节设定、人物塑造、音乐设计、唱段安排等方面恰到好处,是我国近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歌剧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

参考文献:

[1] 倪明晓.歌剧唱段《求你把我屈死的罪名改》演唱技巧与情感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20.

[2] 吕后帅.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中莱波雷洛的形象塑造与唱段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

[3] 周芳.歌剧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音乐形象塑造[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5,12(1):68-73.

[4] 栗子菲.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角色的艺术形象塑造与主要唱段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5] 曹明明.《木兰诗篇》中木兰的人物形象和演唱艺术处理[D].河北大学,2015.

[6] 王保华.十七年中红色歌剧女性形象塑造的特征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7,21(4):96-100.

[7] 郭稳静.歌剧《运河谣》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分析——以水红莲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17.

[8] 金雷.歌剧《游吟诗人》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特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9] 李吉提.郭文景与大歌剧《骆驼祥子》[J].人民音乐,2018,28(2):17-21.

[10] 杨和平.词调变奏·层次与色调·戏剧传达——歌剧《骆驼祥子》词调手法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8(1):84-99,132.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形象塑造老舍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对话”小伙伴老舍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