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环境下 山区学校研训实践探析

2022-07-13 17:35刘卓云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训骨干教师教研

刘卓云

摘 要: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山区学校的教育发展。近年来,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为走出这种困境,尝试借助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整体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以期形成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环境下山区学校研训的特色,为山区学校研训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山区学校;研训实践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东源县崇文学校地处粤北山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提高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发展,办成一所社会满意的学校,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山区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的范例。

一、学校教师情况分析

崇文学校初中部现任教师116人,从年龄结构来看,24岁至30岁19人,占16.4%,31岁至40岁66人,占56.9%,41岁至50岁28人,占24.1%,50岁至60岁4人,3.4%。教师年龄结构合理,31岁至40岁人数最多,这部分教师既有工作经验,又善于学习新技术。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能够在教师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基于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师研训活动。

近年来,从教师参加培训经历结构上分析,教师参加校级、县级、市级全员研训活动100%,参加省级以上研训活动25.9%,参加国家级研训活动6%。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研训活动较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为我校教师研训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技术支持。

二、精心组织,打造信息化管理团队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引领,为此,学校组建了一支信息技术业务能力强且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强的管理团队。由校长和副校长作为管理团队的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管理团队,由学校信息中心、教研处、教务处、骨干教师组成,定期开展碰头会,不断优化研训方案,为信息技术能力薄弱的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如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各教研组长帮扶薄弱教师,从备课、磨课、展示,每个环节均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扶着薄弱教师前进,教师经过学习,发现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并没有那么神秘,用心钻研,就能取得成果。

三、线上教研,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工作正式启动,我校一批教师率先使用粤教翔云学习空间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微课、图片、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教师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备课,也可以进行线上集体备课、线上评课活动,例如各学科组长在本教研组上传教学设计、课堂视频,教研组教师在线上观看视频、在线进行评课、提出相关建议。

我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采用整校推进的方式进行,以学科组长为种子教师,引领课组教师人人参与,参与度达100%。每個学科均打造了典型案例,如语文学科的《昆虫记》阅读课,融入跨学科知识,地理学科的“土地资源”、数学学科的“建立住户通讯录——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利用翻转教学的模式,教师们把典型课例上传到线上,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线上学习,新授课通过典型案例应用和推广,让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得到普及。

四、线下教研,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通过线上教研活动的培训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下教研活动。如各学科开展公开课活动,除了利用粤教翔云网络学习空间,教师还使用希沃白板、101课件、学科网资源进行教学,另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希沃授课助手等评价软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希沃白板中融入游戏环节,让学生上台进行比赛,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进步。

教师通过线下公开课的形式,研讨学习,如语文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阅读展示课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主题、分工合适,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朗诵内容配音,在课堂上展示自制的小视频,整节课融入丰富的信息技术元素,让学生乐于敢于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亦获得成就感,有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五、专题研训,促进专业成长

常规的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能够让学校的研训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进行系列培训,专题研训无疑是一种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如我校为全体教师做了职业发展规划教研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引导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我校还组织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及辅导讲座,分批次组织教师到电脑室进行实操,由信息技术教师或其他学科骨干教师帮扶薄弱教师,整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六、打磨案例,树立信息技术品牌

我校作为广东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我校根据相关工作考核要求,完善学校案例、视频等相关材料,对我校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课例进行打磨。信息技术中心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学设计模板、听评课模板、课堂观察量表等,教师根据参与的课例进行修改打磨,提供精品资源。通过开展校际联动活动、跨区域交流活动、双师型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在县市级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借助网络及地方媒体的宣传,不断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品牌的知名度。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非在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频繁的线上线下活动亦会让教师产生疲惫心理,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辅助能力。在今后的研训工作中,我们还需开发更多丰富而有活力的研训课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菜单式的服务,教师研训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科研课题《初中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SP-2020-X002)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研训骨干教师教研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有效的组织保障是抓好“联片研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