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7-13 21:34陈天鹏
学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优化策略课堂教学

陈天鹏

摘 要:初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的重点教学科目,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了当下美术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并从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个性教学模式、引入生活教学素材、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开展美术创作竞赛、组织主题采风活动、建立科学评价模式等方面对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16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57

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分析和研究其优化策略,是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模式陈旧的思想和理念,以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支撑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课堂,进而促进初中生发展和提升美术技能、艺术修养、人文素养等。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和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初中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理应成为初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现阶段美术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美术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而这也导致教师对美术内涵与教学目标缺乏全面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内容,不注重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所以导致初中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足,自然无法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性发展;另一方面,除了教学模式陈旧之外,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也过于落后,经常用简单的口头语言评价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并且受终结性评价思维限制严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认清自己学习上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无法正视自己美术学习中的错误之处,自我认识较片面,美术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态度不当,严重制约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

二、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教育发展新时期学生学习艺术知识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也是他们增强情感感悟能力的前提条件。而美术学科作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审美元素。因此,为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借助现代化的设备欣赏美、感悟美和创作美,最终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不过在以往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现代教学技术单纯定义为多媒体技术,将其固定在特定模式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多媒体设备浏览美术作品,所以他们的审美能力很难实现大幅度提升。对此,为了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把现代教学技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课堂初始阶段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智慧教室里的可视化设备欣赏知名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从中获得独特的感悟;而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自主展开绘画,以审美的角度展示他们眼中的世界。由此,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此外,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支撑的课堂情境具有激活学生美术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师为了有效优化初中美术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美术情境,如在美术课堂上渗透音乐、以乐声为背景烘托美术鉴赏氛围、播放美术创作视频或动画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绘画技法与创作理念等。如此,课堂艺术气息更加浓郁,学生的艺术情感被充分激活,进而发展其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创建个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各不相同的性格特征,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高峰期,如果要想激发每一名学生内在的美术潜能,就必须从学生个体出发开展美术教学。所以,为了激发初中生的美术潜能,教师可以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外在性格特征和跟踪式调查的结果,制定符合不同特征學生的教学方案,借此培养初中生个性化的美术能力[2]。然而分析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可以发现,在大部分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是以统一的标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内在潜能很难被激发出来,美术教学效果也迟迟达不到预期标准。因此,为了强化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全面激发初中生潜在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式考查和分析,探索其内在个性特征,针对调查结果把学生根据美术基础能力和兴趣倾向分为不同类型,并以此为参照依据设计和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在适应自身美术能力和美术兴趣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提升美术潜能,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生活教学素材,强化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

学生对艺术元素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正确解读艺术作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内涵,他们就能超越美术作品本身,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教学素材,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美术教学的载体或者资源,让学生将抽象的艺术文字和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和作品。可是分析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情况可以看出美术课堂缺乏生活教学元素,大部分教师都把美术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来源,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资源展开教学活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把美术教学固化在了套路中,而学生也很难透彻、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对此,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选取与之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化道具、生活现象和生活场景等元素的辅助下将抽象的美术概念转化为脑海中的直观景象,借此学生的艺术理解和感悟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同时,通过这个过程建立生活化的学习思维,学生就能在美术课堂之外主动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美术要素并对其展开欣赏和创作,在课堂上主动分享、讨论生活化的美术素材,为教师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支持,也能为发展自身的美术素养提供助力。

(四)增强美术课堂互动,增进学生的美术思考

有效的课堂学习应该是知识输入与观点输出一体化的过程,而非单一地接受知识。但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经常选择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实现观点的输出,影响其美术思考与理解。因此,要想优化初中美术教学,教师应该打破这一课堂活动定式,加强课堂互动设计,在灌输知识之外融入互动思维,既主动设计并提出合理问题,也要允许学生自主进行提问和质疑。学生基于互动内容展开美术思考,在互动过程中多维输出关于美术学习的观点,同时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能够在活跃的课堂上更轻松地实现高效学习,领悟美术的别样之美。不过由于经验与思维的限制,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当前设计课堂互动仅仅局限于师生对话,限制了学生的美术思考与观点输出,无形中造成学生对互动产生厌倦感,影响互动效用的全面发挥。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肢体语言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肢体演绎美术作品以及表达观点,引导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观点输出方式,丰富其表达情感与思考的路径。学生带着更饱满的激情、更强烈的互动、输出观点的欲望走进美术课堂,端正美术课堂学习态度,进而在肢体语言与常态化互动的结合下提升思考与学习效果。

(五)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

现代化社会背景对人才的综合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在美术教学中也得到了体现。从学科特征方面来说,美术与历史、语文、音乐等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内在关联,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网格化的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断发展综合性思维。然而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割裂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没有认识到学科交叉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都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状态,思维始终存在短板和弱势,这既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进步[3]。因此,为了增强初中生的综合性思维,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在教学美术基本技能、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融入语文、历史、音乐等不同学科的要点,让学生在解读美术作品、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从更加多元的角度理解美术知识,引导他们融入文化、政治等思维理解并解释美术内容,进而形成并增强综合思维,在此基础上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逐渐提升。

(六)开展美术创作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积极思维是引领学生奋勇向前、不畏艰难的心理素质,如果初中生具备积极的思维形式,他们就能以乐观的态度参与美术课堂、应对美术学习的难点,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为了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年龄层次等特点开展美术创作竞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和胜负欲望,并在竞赛的过程中融入挫折教育。可是在现有的初中美术教学体制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导致部分存有功利心理的美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美术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只是机械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堂并没有开展美术竞赛,而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就无法实现明显的发展。对此,为了构建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步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在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的前提下展开专门的美术创作比赛,让学生根据既定的选题充分发挥想象、联想能力,在作品中增添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理念。还要对学生的竞赛情况即时展开点评,秉持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确定竞赛结果,对优胜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看待竞赛的结果,以此实现调动和维持初中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鼓励获胜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与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以便实现共同进步,引导学生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维,养成“取长补短”的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七)组织主题采风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术修养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悟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度是决定他们能否在美术课堂中实现高效学习目标的前提条件,而这一切的主导因素就是学生的美术修养。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作为关键目标,通过组织主题采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脱离固化的教学环境,亲近自然,从不同的视角体会和感悟美术现象。可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把美术教学简单定义为“学习画画”,忽视了美术教学的实践性,也没有据此展开实地采风活动,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难以增强学生的美术修养。因此,为了改善当前僵化的教学局势,增强学生的美术修养,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选定具有实践价值的主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地展开采风活动,打造由“讓生活走进课堂”到“让学生走进生活”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生活产生近距离的美术思考,改变其创作模式,让学生在实物的驱使下获得独特的感悟,进而强化他们体悟社会和自然界美术现象的能力[4]。

(八)建立科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德、智、体、美、劳综合进步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美术教学的重点目标,而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优化和健全的评价模式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途径。所以,为了让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扩展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内容,让学生接受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教育改革理念得以渗透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美术课堂中,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对学生进行主观化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对此,为了真正实现公平教育的目标,推动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可以从多元化和客观的角度出发,将教师、学生、家长等作为评价主体,将预期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不断提升美术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另外,还要建立动态评价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评价信息,独立归档管理,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自主调取档案回顾自己美术学习的道路,进一步正视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以及美术的弱势,完善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课堂学习主动性,保证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教学效果还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标准,为了促进美术课堂的发展和初中生的全面进步,美术教师理应改进和调整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增强教学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艺术理解等能力和素养,真正践行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凯来.浅谈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70.

[2] 刘伟.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南北桥,2020(4):163.

[3] 戴苏敏.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13):128.

[4] 何鑫.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3):51.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优化策略课堂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