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写给Kindle

2022-07-14 09:34李星星这十年成也Kindle败也Kindle
出版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阅读器电子书亚马逊

文|李星星 这十年,成也Kindle,败也Kindle。

Kindle的时代结束了。

2022 年6 月2 日,亚马逊中国在自己的网站上,挂出了一则Kindle电子书(不包含网文阅读产品,下同)的告别公告: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2023 年6 月30 日,在中国停止Kindle 电子书店的运营;2024 年6 月30 日以后,将无法继续从应用商店下载Kindle App。

这是Kindle 再一次的、更彻底的、正式的告别。作为一个看着Kindle 电子书业务从无到有、逐步成长起来的从业者,心里有一些遗憾,也有一些无奈。

2022 年初,Kindle 部分机型在中国市场售罄,在亚马逊中国官网上全线产品显示无货,京东自营店铺大面积无货。#Kindle 或退出中国市场#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尽管亚马逊辟谣缺货是因为芯片原因,但业界普遍认为,Kindle 整体退出或许已经提上日程表,甚至在2022 年中就可能会有大调整。

所以,今天这个结局并不让人意外。

Kindle 电子书的离开,对国内电子书市场无疑是一场地震,出版业人士的朋友圈瞬间被刷爆:自2012 年Kindle 上线以来的这十年,它已经成为了国内出版机构最重要的电子书收入渠道,每年的收益几乎占据电子书总收入的50%甚至更多。当它彻底关停后时,短期内很难有哪个平台能够填上这个每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的收入深坑。

一个朋友在自己朋友圈说,自己的Kindle 还没有拆封,就要成为过去式了?

Kindle引领电子书的十年

2004 年,亚马逊用7500 万美元收购卓越网,借此进入国内电商市场。精品化的风格笼络了一批忠诚的粉丝和用户,成为后来亚马逊中国的一手好牌。但综合电商在淘宝、京东的围堵下,并没有实现亚马逊的中国目标,反而最后是Kindle 成为了中国电子书市场的领先者,持续整整十年。

2012 年中,在当当和京东分别发布了自己的电子书战略之后,亚马逊中国在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准备之后宣布自己的Kindle 电子书业务也正式上线。

亚马逊中国抛给国内出版机构的是一份中英文双语合同。这是一份条款略显霸道的合同:在这份合同里,分成不叫分成,叫批销;当国内电子书平台都在三七、二八的分成比例时(平台拿三或二),Kindle 电子书的批销折扣是四六(如果出版机构自己做文本加工,可以多分5%);合同是制式条款,不可修改,只能选择签还是不签……

这是Kindle 电子书给国内出版机构上的第一课:在强势的品牌渠道面前,电子书终将被绑架上这辆战车。Kindle 电子书业务用自己的强势冲击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同时,也在教育和培养国内的市场、客户和用户。

出版机构不投入、不积极?Kindle 的采购经理会亲自上门指导,从如何使用FTP 开始,到如何准备电子书物料、制作电子书单、制作mobi 电子书、上传成品、查看后台数据……当国内其他电子书平台的采购经理忙着每天催出版机构上新品、催制作机构加快加工上架的速度时,Kindle 的采购经理却在布道似的对自己的上游客户进行业务培训和讲座。他们的目标,是用流程把人从传统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客户自己就能顺利走完整个流程,而自己只需要在后面做好基础服务就好。

用户不习惯看付费电子书?Kindle 把自己在亚马逊的整套软硬件逐步引入了中国市场。2013 年6 月,Kindle 阅读器正式在中国上线发售,2013 年至2021 年,Kindle 阅读器在国内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这些阅读器用户通过硬件捆绑成为Kindle 电子书的消费主力;另一方面,Kindle 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70 万册,远超其他平台;KU 会员(电子书租阅)业务逐渐取代单本购买,成为收入的主要方式。

电子书贵?亚马逊引入了比价系统,随时跟踪全网的电子书价格,让用户能享受到价格的实惠。尽管这个比价系统后来成为行业的众矢之的……

业务流程繁琐?Kindle 将几乎所有的电子书流程都做了在线的优化。一个上游客户自己就可以完成从电子书制作、上架到最后结算收益的全流程。尤其是上架环节,上游客户将制作好的电子书在后台上传,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在网站上架售卖,并借此开启了电子书的预售模式。这个环节曾让很多出版机构的业务人员赞叹不已。到了结算的时候,出版机构不再需要去催结算单和付款,因为每个月都会自动收到系统发送的结算信息,只要按要求开好发票寄到指定地址,很快就会再收到一封付款的邮件。用户看到了纸书,却找不到对应的电子书,只需要点一下页面上的按钮,需求信息就会直接反馈到Kindle 的采购系统里,并最终反馈到出版机构。

亚马逊的这一套培养和教育机制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Kindle 电子书的品种领先、收入领先、价格领先……当别的平台需要用预付、买断才能获得一些重要的版权作品时,Kindle 直接用销售数据就说服了出版机构直接上线。

截至2021 年,Kindle 电子书收入一直是国内市场第一。

Kindle败退电子书的十年

Kindle 电子书引领了国内市场十年,尽管收入一直在增长,但上触天花板,增长逐渐乏力,也可以说是败退的十年。

这十年,国内的电子书市场兀自生长,翻天覆地,Kindle 在其中却失语了,并没有扮演其该有的角色。

电子阅读器市场经历了一场由盛转衰的历程。Kindle 阅读器的横空出世,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活力,国内的阅读器市场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很多的企业,比如汉王科技借此成功登陆证券市场,股票上市之后一个月股价就从30 多元突破到170 元……但这股热潮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当2013 年Kindle 进入中国时,国内的玩家基本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市场,这给了前者一定的市场机会,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阅读器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

巅峰时,Kindle 阅读器在国内的年发货数量上百万台,但随着近三四年这个数字已经急速下降到之前的一半不到。与之相伴的是国内新一批的阅读器厂家开始瓜分这不大的市场:讯飞、掌阅、微信读书、京东、当当、多看都先后入局,它们的新品推出速度、产品迭代能力,都远远超过远在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当国内的厂家已经陆续推出彩屏阅读器、用不同产品寻找细分用户、从单一阅读器向复合功能发展的时候,Kindle 阅读依然坚守的除了价格,就只剩下傲慢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到来,给了Kindle 一记重拳。尽管它的卖点之一也是移动阅读,但已经少有人愿意在手机之外,再拿着一款硬件,而且是只能看书的产品,毕竟手机就能看书。Kindle 也有自己的App,但使用过的用户都只剩下吐槽:界面丑陋、功能难用、迭代缓慢……当其他阅读平台陆续放弃PC 端、自己的App搭上近些年的移动互联网风口将自己的日活做到百万计、千万计的时候,Kindle 依然还停留在自己几百万的硬件用户身上和PC 端服务,App 则在应用市场下沉到了海底,不见踪影。一个平台,如果不能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推送到合适的用户面前,那面临的就只有被其他平台抢走用户的危险。

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出现,就是给Kindle 为首的电子书市场又一次重大的冲击。长视频、短视频、直播、有声书、网络文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和用户的消费方式都有了更多的选择:阅读不再是唯一获取资讯、知识的渠道;阅读不再是一种个人成长方式,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些新的产品不断瓜分着用户的碎片时间,也不断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习惯:文本阅读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选项,但如果仅停留于此,最后只能淡出用户的视线。

免费,是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Kindle继续维持了付费电子书和一年并不贵的KU 年费时,电子书市场却正在经历一场免费的变革:互联网大厂们携资本而来,不图挣钱不图留名,就是为了收割流量。免费的电子书App 一飞冲天,日活霸榜;付费的App 无奈跟上,屡败屡战;Kindle 一年几个亿的营收,在大厂的眼里不过是不起眼的小钱……

这十年,成也Kindle,败也Kindle。■

猜你喜欢
阅读器电子书亚马逊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一种高效的RFID系统冗余阅读器消除算法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
一种RFID网络系统中消除冗余阅读器的高效算法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