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进展性牵伸联合传统物理治疗技术治疗老年肘关节挛缩的疗效

2022-07-15 08:06吴砚张洪柱燕军成邱芳晖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肘关节屈曲静态

吴砚 张洪柱 燕军成 邱芳晖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 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医学科 浙江杭州 310022

肘关节挛缩是肘部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引 起肘关节屈伸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肘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研究已证实软组织的挛缩是引起肘关节挛缩的主要因素。传统的物理治疗技术是治疗肘关节挛缩的常用方法,可牵伸挛缩的软组织,治疗肘关节挛缩的短期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往往不理想,严重时造成长期肘关节运动障碍。静态进展性牵伸技术是利用软组织的应力松弛机制,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持续牵伸,逐渐导致软组织塑性形变,使位移角度增加,近年来逐渐运用于肘关节挛缩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观察静态进展性牵伸联合传统物理治疗技术治疗老年肘关节挛缩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肘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76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治疗前放射学评估无骨畸形;②均为慢性疾病导致长期卧床引起的肘关节屈曲挛缩者;③年龄>65岁,病程>3 个月。排除标准:①不稳定关节及关节内骨折或关节周围缺血性坏死;②严重骨质疏松或骨化性肌炎;③严重的认知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者或关节肿瘤者;④治疗中出现卒中、肺部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 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n,()]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传统物理治疗技术进行锻炼,包括:①红外线照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编号09231),输出功率250 W,频率50 Hz。照射直径约15 cm,距离约20 cm,照射约15 min,1 次/d,5 次/周;②超短波治疗:采用MARUTAKA 公司产型号为UWM-02 的超短波治疗仪,两个电极置于关节两侧,皮距约1 cm,输出以有微热量为度,20 min/次,1 次/d,5 次/周;③运动疗法:运用弹性牵拉和持续性牵拉相结合牵拉患肘关节的伸、屈肌群,将患肘牵拉至轻度疼痛而又不引起肌痉挛时,保持此状态2~3 min,间歇1 min,其间手法放松关节周围软组织,治疗后采用0℃冰水间歇包裹肘关节15 min 进行冷敷;2 次/d,5 次/周。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采取肘部关节伸展训练器(肘关节伸展活动系统GL100-000-L1/R1,上海帝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旋转治疗旋钮来调整设备角度,直到其与使用者运动范围相匹配。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屈曲角度可到167°,视上臂水平线0°为标准,顺时针屈曲角度0°~167°。患者采取坐位,主构件安放在膝盖或桌子上保持稳定。支具上端套具固定于肱骨近端,下端套具固定于前臂远端,使肘尖高于支具点标记。肘关节屈曲和伸展分别使用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旋钮,30 min/次,牵伸1 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肘关节主动屈伸时疼痛程度、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肘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

1.3.1 肘关节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分数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3.2 肘关节ROM 评估 用圆盘量角器测量肘关节主动最大屈曲和伸直之间活动范围,即最大屈伸ROM差值(maximum range of motion,AROM)。

1.3.3 肘关节功能评分 采用梅奥(Mayo)肘关节功能系统评估,包括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及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肘关节功能越好。

1.3.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估,包括如厕、穿衣、进食和大小便,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3.5 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治愈:肘关节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疼痛有所减轻,肘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疼痛肿胀无减轻,肘关节功能无改善。总有效包括临床治愈、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肘关节VAS 评分、AROM、Mayo 评分和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肘关节VAS 评分、AROM、Mayo 评分和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周后,两组的VAS 评分显著下降,AROM、Mayo 评分和ADL 评分显著上升(均P<0.05 或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肘关节VAS 评分、AROM、Mayo 评分和ADL 评分比较()

2.2 两组的治疗后效果比较

治疗10 周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χ=4.1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治疗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肘关节挛缩导致的关节活动丢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甚至引起邻近关节的残障,致使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下降。肘关节挛缩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挛缩和粘连。以往传统的物理治疗技术主要采用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和运动疗法为主,其中红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主要通过透入病灶局部,促进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微循环及能量代谢,加快与炎症介质的吸收,加速组织修复治疗作用;运动疗法治疗过程疼痛明显,易反复,治疗时间跨度长,治疗体验差。因此,在充分保持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简单、方便、快速、安全的方式治疗老年肘关节挛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静态进展性牵伸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较新的软组织牵伸治疗技术,更符合人体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原理,主要通过应力松弛原理,将粘连或挛缩的软组织在某个特定角度进行牵伸,可改变软组织的黏弹性,提高软组织延展性,使软组织产生塑性形变,从而达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治疗关节挛缩的目的。操作过程由治疗师设计并调节牵伸的递增角度与目标角度,通过非暴力、持续的静态牵伸,能安全有效地恢复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减少因治疗导致的关节局部二次损伤。吴书画等研究发现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可有效改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本研究发现治疗10 周后,试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下降幅度与AROM、Mayo 评分和ADL 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静态进展性牵伸联合传统物理治疗技术治疗老年肘关节挛缩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传统物理治疗技术,能明显减轻肘关节主动屈伸时的疼痛程度,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静态进展性牵伸联合传统物理治疗技术治疗老年肘关节挛缩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肘关节主动屈伸时的疼痛程度,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肘关节屈曲静态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猜猜他是谁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