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音乐教学模式

2022-07-16 03:11赵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音乐课创造性想象

赵丹

摘要:音乐课是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一门深受孩子喜爱的课程,课程的评定标准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程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没有定数,完全依据教师的个人经验,以及孩子们的个体性差异而定。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能够学的快乐。

关键字:音乐课;教学模式;主体;核心

音乐课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门课程,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一堂完整的音乐课应该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才能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和听课磨课过程中,我在不断的摸索,学习,想找到一种合理化的教学模式,能让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快乐。为此,我听了很多音乐课,总结起来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导自演型

教学是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钻研的過程,只有在不断的磨砺中才能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最终成为一种模式,而每个教学阶段又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刚工作之初,我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堪称完美,每一个环节都衔接的恰当,是却总是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课程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虽然是一个完美的课堂设计,但是忽略了课堂的核心——学生,那么不论在怎么流畅的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这个“中心”,就是一节不完美的音乐课。比如,在学习歌曲《大鹿》时,我设置了讲故事引入的环节,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学生提前感受音乐。我在惟妙惟肖的讲着故事,使出浑身的解数,但总是感觉有一些学生不能进入状态,要么是侧重于故事内容,要么是在聆听音乐,学生并没有做到我意想的“故事结合音乐,利用听故事感受音乐”这种教学模式。总结起来,失败之处就是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虽然环节设置有新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因此是一节不完整的音乐课。

二、自我陶醉型

我曾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学唱一首江南水乡的民歌。教授歌曲的老师悉心准备,就连着装都以本课所唱的歌曲的民族特色服装装扮自己。该教师基本功过硬,歌声十分美妙。在教学过程中,她多次展示自己的基本功,不论即兴伴奏还是唱功都很不错。在歌曲的教授环节,该教师主要是通过模唱,教唱,接口唱这三种教学模式。但是无论哪一个环节,她总是自我展示的比较多,学生参与的比较少,范唱很多遍,在场听课的老师对该教师的歌声赞不绝口。但是一节课听下来,总感觉缺失点什么,原来,这一节课中,教师的表现是十分优秀的,但是学生表演的太少了,唱的也太少了。彻底的变成了一节听赏课,而教师也陶醉在了自己的歌声里,注重了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所以一节课听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个老师唱的真的很棒,甚至让我已经忘记了孩子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感情表达的是否到位,我觉得这样的音乐课也是不完整的。

三、传统浇灌型

对于传统灌输性的教育,大家都不陌生。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学科,但是教学效果上来讲,应该在任何课程中都不是很理想。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们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快乐,活学活用。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或者说能够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模式恐怕就难以达到这种教学效果了。而在音乐课中,这种传统的浇灌式教法无非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可能每个乐句都会得到最细腻的处理。虽然算是细致,然而在音乐课程中,这种传统的“听—模—唱”一再反复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课堂效率,但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免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连基本的学唱都不能掌握,主要是因为传统模式的枯燥乏味,让本来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模式的音乐课显然也是不完整的。

音乐课虽然是一门副课,但是这确实提高孩子自身艺术素养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的能够爱上音乐,学到知识。那么该如何把握好一堂音乐课,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模式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1、明确教学思路。首先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动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哪里来呢?一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二是教师合理的引导,从而挖掘孩子们探索学习的动力。具备了兴趣爱好,才完成了课程的第一要素。其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每一个年龄段的审美特征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学阶段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游戏,故事导入”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中年级的孩子比较侧重于“创新合作”这种实践型的教学模式;高年级的孩子又会比较侧重于“听赏模唱”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满堂灌”的传统观念,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绝是不是看老师的教学环节衔接的多么顺畅,而是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多少,学生学得是否快乐,师生之间是否能够亲密的配合,寓教于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有听觉上的刺激,视觉上的冲击,肢体上的动感,心灵上的洗礼。知识的过程如果能够涵盖这四个方面,并且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我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爱上都很难。

3、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音乐总是离不开想象。我们就是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每抛出的一个问题学生都会加进自己的想象,给予不同的,充满想象力的回答。因此,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没有绝对的答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歌唱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通过创编歌舞、改编歌词、配乐伴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每个学生的创作潜能。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展示自己,让学生能够乐于去思考,去创造。而教师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好一个组织者,就像导演一样,导好一堂课。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人获得美的感受、美的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开心时,音乐是我们情绪的增效剂;难过时,音乐史慰藉心灵最好的偏方;疲惫时,音乐就好像一铺软床。而在孩子们多彩的童年中,音乐课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个游戏场,在这里可以唱歌、舞蹈、游戏,做最快乐的天使。现代音乐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教师要不断的探索钻研,摸索出一个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音乐课更为学生所爱。

猜你喜欢
音乐课创造性想象
喜欢的课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众生相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今天的“音乐课”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