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策略

2022-07-16 11:53张皓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高中思想政治

张皓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今后选择专业乃至直接走向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将来发挥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所必需的准备。而除了对职业有所认识之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好的思政素养,这样将来才能避免人生道路的迷失,正确有效地运用自身知识技能。因此,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及其策略两个主要方面展开相关讨论,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涯规划教育;思政与生涯规划融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促使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职业规划,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走進大学校门并非唯一的人生发展路径,而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也能更加明确,更适合其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带有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指明人生道路的作用,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有现实的可行性,能够收获“1+1>2”的效果,值得认真探讨。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丰富该门课程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效果。在学生眼中,思想政治课程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显著提升,进一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促使学生将自己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等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还能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状态造成影响,激励学生认真努力,弥补自身缺陷,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元认知能力。这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很难达到的综合性教学效果。

其次,二者融合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理性,全面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这对于平时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知识学习上,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现,让他们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了解社会,明确自己究竟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能够因此而建立在较为完备的自我认知上。而且,学生还能以此为起点,逐步认识人的终身发展规律,积极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从而做好从能力到心理等一系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准备。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策略

1、结合教材了解当前形势

高中生的心智已经比较成熟,距离成人只有一步之遥。但长期的学校生活,使得他们对于目前真实的社会形势,特别是与就业有关的形势缺少了解,同时这也不是高中生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高中生过去长期沉浸在灌输式的知识型教学中,对职业的认知更加匮乏。所以,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工作时,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当前形势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先建立起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教师进一步开展更为丰富的教育活动创造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工作的角度切入,给出某个职业在工作中的场景,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处在他的位置,你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是什么呢?然后延伸出去,向学生介绍各种职业都有各自的选择,都在创造独特的价值,但都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取得好的结果。随后选择一些目前的“热门”职业,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职业可能遇到哪些问题,需要进行哪些选择,又如何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就在无形中完成了对当前形势的渗透,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2、引导生涯规划自主思考

我国有一句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经过教师的持续渗透,学生对当前形势的了解越来越多,应顺势开展更深入的生涯规划教育。但是,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要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为此应该付出何种努力,又要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自己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的收获。这样的教育效果才足够牢固,才能对学生发挥出长期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

例如,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这一世界的规律出发,我们自己与未来的职业是如何联系的?大家初步的职业理想又与哪些事情相联系?自己做出的选择和努力,会在这种联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介绍自己是如何走上教师道路的,起到作用的各个因素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学生得到初步的思考结果之后,再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将这些因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勾勒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完成较高质量的自主思考。

3、师生合作尝试生涯决策

生涯规划教育不能总是“规划”。该项教育活动联系着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社会实践。在教师已经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认知的情况下,长期停留在“规划”阶段,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不真实感,似乎当前的生涯规划并没有实际作用,与自己将来的实际需要还有很远的距离。这对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科学选择专业或职业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尝试与学生共同做出生涯决策,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查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判断,促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

例如,教师可以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尝试做出生涯决策,然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做出针对性的努力。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应把学生组成多个小组,小组内部互相监督,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到达某个时间节点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职业中某项工作的模拟,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思考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有调整的必要。同时,教师还能从中观察分析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成长情况,即学生是否在模拟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思政素养。

4、组织实践促进职业理解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的讨论与模拟与真正的职业实践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很多细微但重要的事项以及职业人士面临的实际困难是无法通过上述途径被学生有效感知的。而且,很多职业看似光鲜亮丽,强调本身为社会创造价值,似乎与思政教育所强调的内容非常符合,实际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不为“书斋”中的学生所知。所以,教师应在必要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各种调研与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生涯规划。

例如,针对当前高中生普遍对各种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存在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开展综合性的调研活动,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了解这些产业和职业是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是否体现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民族有哪些价值,又存在何种问题,如果自己将来进入职业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和选择,等等。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给予学生尝试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总之,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教师应认识到思政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点,积极开展二者相互融合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规划未来人生,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小云.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策略探析[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9):2.

[2]王芳. 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 基础教育研究, 2017(17):4.

[3]方莉. 生涯规划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D]. 苏州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有规划的人生才精彩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的研究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