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儿童绘本的隐喻化创作及对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启示

2022-07-16 05:40李敏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名作欣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原创鳄鱼隐喻

⊙李敏[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助力“一带一路”正向传播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原创儿童绘本都称得上是帮助儿童熟知“中国故事”最恰当的载体,是为儿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传统表达

绘本又称图画书,如其名,它是“图画”与“书”的完美结合,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相互配合与互动,共同讲述故事的艺术。由此,图画书以其特殊的表达形式成为低龄儿童的主要阅读形式。绘本本身在语言、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意识、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价值已成为众多人的共识,“在我国很多城市和发达地区,早期阅读的起始年龄已经提前到了2 岁之前”。在众多绘本之中,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在如上价值的基础上多了一层深刻意义,它是我国儿童习得传统文化的源泉,是帮助儿童塑造精神底色、建立民族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养料。2021 年,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推荐了一批图画书,其中中国原创图画书占比78%,指出这些图画书“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帮助儿童“从小感知中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可见,原创儿童绘本意义重大。

二、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现状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困境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识,目前在有关我国原创绘本创作的研究上,都不可避免地提出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创作的问题,并将问题指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作想象力不足,缺乏“脑洞”,与国外儿童绘本相比,阅读乐趣不足。二是创作本位观念缺失,多以成人视角构造故事。三是缺少本土题材,缺少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四是缺少艺术性,呈现形式较为单一,设计艺术性不强。五是创作选题同质化问题凸显,绘本题材涉及领域狭窄。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的瓶颈,我国原创儿童绘本销量少,受众少,难以走出去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归咎于我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局限。由此可见,突破我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困境,精耕我国原创绘本,势在必行。

三、隐喻及经典儿童绘本中的隐喻

人们对于隐喻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修辞学阶段到语义学阶段再到认知视角、多学科交叉阶段,隐喻的发展历时2000 多年,如今隐喻普遍取认知之意,即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明的隐喻的本质: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隐喻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涉及领域越加广泛,包括戏剧、电影、美术、语言、建筑、新闻、教育等,其中隐喻与绘本的研究虽是起步阶段但日益热化,儿童绘本多选自欧美等地区为大众所共识的经典绘本。绘本中的隐喻即是用绘本中的元素帮助小读者理解绘本故事、体验绘本情感的有力抓手,绘本的隐喻化表征主要包括文字隐喻、图像隐喻与多模态隐喻等多元隐喻表达。文字隐喻主要包括文字语义、文字形态(文字排列、文字大小、文字外形、文字颜色),图像隐喻主要有概念隐喻、颜色隐喻、版式隐喻、方位隐喻,而多模态隐喻是融合了文字隐喻与图像隐喻协同作用产生的效果。

四、经典儿童绘本的隐喻化创作分析

(一)文字隐喻

1.文字语义

文字语义的隐喻是指在文字中蕴含更多的信息,使得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以隐喻的方式进行体现。例如绘本《我不想生气》中,小兔子生气时说:“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嘭!”这时,生气的情绪便成了幼儿可视化的“火”,画面也跟随文字呈现了大火球爆炸的场景,“愤怒是火”的隐喻跃然纸上。在《我的情绪小怪兽》中,情绪小怪兽生气的时候,想大吼大叫,想对别人发脾气,“生气,像一把熊熊的火焰,烧起来以后,就很难扑灭了”。“愤怒是火”的文字隐喻十分明显。这一隐喻在儿童绘本中运用普遍。

2.文字形态

阅读幼儿绘本我们会发现,幼儿绘本的文字形态有自己的独特性,文字形态会随着作者想要表达信息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它们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有时上下排列,有时横竖走向,有时“歪七扭八”,甚至带上各种色彩。然而这看似无章法的文字形态却暗含着作者的深思熟虑。

(1)文字排列

在绘本《大家来听音乐会》中,音乐会有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每一帧画面介绍一种乐器,乐器共同演奏,发出多重奏的美妙旋律,乐音悠扬。在每一帧画面中,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以波浪形呈现,文字的悠扬隐喻着演奏乐音的悠扬,读者在欣赏绘本时便有聆听音乐的既视感,舒缓、悠扬的轻松情绪氛围跃然纸上。再如《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这一绘本,封面呈现的绘本名称“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这几个字被嵌入到洞中,呈竖向排列,字的排列样态与向下挖洞一致。字将读者的视点慢慢引向洞底,引向绘本的主人公,这时呈现的也是主人公挖洞的样子,与绘本名称呼应。

(2)文字大小

绘本中的文字有时大有时小,大的文字经常是绘本创作者想要突出传达的部分,这些放大的文字会在幼儿欣赏绘本的时候直入眼帘。在绘本《布鲁姆博士搞不懂》中,布鲁姆博士每到星期六都会打开“闪光的盒子”(电视)观看足球赛,一天“盒子”突然不闪光了,他沿着电线爬上了房顶,在那里只看到一只小黑鸟,便怀疑是小黑鸟把运动员吃掉了。他大喊:“难道是你把我的足球运动员都吃掉了吗?!”大喊的文字突然被放大并越来越大,“吃掉了”成了幼儿的视觉中心,也提醒绘本阅读者在阅读这里时要加重语气。文字的“大”隐喻声音的“大”,传达愤怒的“大”。在绘本《大嘴狗》中,绘本文字字体多变,难以判别是什么字体,在重要的语句中,字体或被放大或被倾斜或被扭曲,但当读者走进这个绘本时,总能被绘本的关键内容所吸引,因为文字的大小变化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绘本中的伯尔是一只黄色的大狗,虽然它很有礼貌,穿衣得体,但是没有人愿意收留它,因为人人都害怕它那像鳄鱼一样的大嘴巴,“像鳄鱼一样的大嘴巴”这几个字被放大,成为本页中最大的字体,字体加黑,字体的大隐喻嘴巴的大。

(3)文字外形

文字外形在绘本创作者手里是自由而又灵动的,随着绘本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字或圆或方,有时是成人字体,有时甚至用幼儿字体进行表达。如在绘本《抱抱》中,小猩猩看到动物们相亲相爱地抱在一起,他也想拥有抱抱,直到看到妈妈,小猩猩终于拥有了抱抱。全文只有“抱抱”和“妈妈”这些文字,字呈圆幼体,文字的外形隐喻了绘本发声者的主体小猩猩,将可爱的小猩猩刻画了出来,将画面温馨的体验传达了出来。在《大卫惹麻烦》中,大卫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每次闯了祸,他总是说“不,这不是我的错”,画面中所有的文字都是小孩稚嫩的字体,用以隐喻是大卫说的话,也同时传达出滑稽、调皮的大卫形象。在绘本《生气汤》的封面,“生气汤”三个字呈现在一锅燃烧的沸水之上,字体放大并呈艳红色,三个字部分轮廓呈锯齿状,部分轮廓笔直,像是炸开了一样,烘托出一种紧张气氛,生气这一情绪主题传达明确。环衬页当中的“生气汤”三个字依然呈现出相同的文字轮廓。封面、环衬,连续的文字外形表达带领我们走进“生气”的故事。

(4)文字颜色

颜色是传递情绪情感的良好媒介,文字在传达自身含义时也可以通过颜色传递情感。如绘本《吃书的狐狸》,图书馆管理员发现狐狸先生正在吃书,她伸手阻止狐狸先生并大喊停,“STOP”这一英文被放大并呈现在绘本的画面中心,与管理员面部因为生气而涨红的脸颜色一致,文字颜色隐喻管理员的愤怒情绪,“愤怒是红色”一目了然。

(二)图像隐喻

绘本的图画是帮助幼儿理解内容的重要抓手。

1.概念隐喻

在幼儿眼里,生气的时候会变成什么?董文明(2014)对小中大班的幼儿进行隐喻实验,语料分析发现,有关生气的概念隐喻主要是“生气是危险的事物”“生气是火”“生气是人体异常生理反应”等。这与幼儿绘本中对愤怒的隐喻是相似的。如在《家有生气小恐龙》中,小主人公被妈妈训斥后十分生气,说道:“我生气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只到处搞破坏的大恐龙。”画面呈现大恐龙的形象,“生气是危险的事物”这一概念隐喻体现明显。在《生气的亚瑟》这一绘本中,亚瑟晚上想看美国西部牛仔片,可她的妈妈严肃地告诉他太晚了,他需要去睡觉。亚瑟非常生气,气得化作一片乌云,爆发着闪电、雷和冰雹,后来又形成了旋风,掀走了屋顶、烟囱和教堂的尖塔,接着又转为台风,引起了地球的颤动,最终变成了宇宙大爆炸。闪电、雷、冰雹、旋风、台风、地球的颤动、宇宙爆炸,这些都属于自然界的力量,体现了“生气是危险的事物”这一概念隐喻。

2.颜色隐喻

透过颜色反映绘本情感色彩是绘本创作者经常使用的绘画技巧,颜色既可以反映主人公的心情,也可以渲染故事情感。如在上述的绘本《抱抱》中,描绘了小猩猩一路上看到动物们相亲相爱抱在一起的温馨景象,自己也渴望与妈妈抱抱,最后看到妈妈后终于抱在了一起。故事温馨洋溢,温暖十足,整个画面也以黄色调贯穿始终,从而帮助小读者体会故事的温暖。就连最后的封底也直接以黄色的背景呈现,颜色隐喻不言而喻。在《我的情绪小怪兽》中,颜色隐喻可谓十分明显,情绪小怪兽由于将所有情绪混在一起,感觉心里怪怪的,心情乱乱的。后来在小女孩的帮助下,小怪兽将各种情绪整理出来,放进了不同的罐子里,各种颜色的情绪呈现开来。黄色代表快乐,“就像太阳一样明亮,星星一样闪耀”;蓝色代表伤心,“像湿答答的下雨天”;黑色代表害怕,“像个胆小鬼,总是待在黑漆漆的地方,不敢出来”;绿色代表平静,“像植物一样安安静静的,风来的时候,叶子轻轻摇摆”。

3.版式隐喻

在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中,爱生气的阿古力生气时发起了大火,火力之大突破绘本,由两页变成了四页,绘本创作者用大版面展现火力的“大”,版面越大,火力越大,愤怒越大。

4.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以我们的文化经验为表达基础,以空间方位为隐喻构建支架。如在绘本《小黑鱼》中,小黑鱼是众多红色鱼中唯一一只黑色的小鱼。一天,突如其来的又快又凶的金枪鱼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吃掉了,唯独跑得快的小黑鱼逃走了,小黑鱼逃到了大海深处,害怕而孤独。画面中金枪鱼占据大比例面积,位于画面中央且横跨两幅画面,而作为绘本主人公的小黑鱼在此时却在画面底部,大小与金枪鱼形成鲜明对比。在逃离金枪鱼后,小黑鱼暂时安全,画面中小黑鱼的位置慢慢上移,但内心仍然充满恐惧,小黑鱼仍然位于画面的一角。绘本中经常通过边缘位置传达不稳定的隐喻因素,凸显出不安与恐慌的情绪。

(三)多模态隐喻

绘本是文×图的效果,通过文字隐喻与图像隐喻的协同作用产生多模态的感受,让幼儿沿着绘本创作者创设的多种感官体验完成对绘本内容的认知,对绘本情感的体会。在绘本视觉通道打开的同时启动了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通道。绘本《鳄鱼怕怕》讲述了鳄鱼牙坏了去拔牙,鳄鱼害怕拔牙,牙医害怕给鳄鱼拔牙的有趣故事。鳄鱼拔牙时表情十分惊恐,“哎呦”一声,双眼瞪大,双手张开,身体僵硬。拔完后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创作者通过启动小读者的视觉通道,在文和图的配合下实现对痛觉的传达,揭示了恐惧的情绪状态。

四、启示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限于创作局限,在儿童绘本阅读中所占比例远不如国外经典绘本。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困境亟待突破,隐喻的出现为经典绘本的成功创作提供了分析视角与创作路径,打开了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思路。

(一)提升创作水平

鉴于绘本×图的特点,绘本创作者应是绘本画家与绘本作家的结合,绘本不仅要写得好还要画得好,因此应大力提升绘本创作者画与写的水平。绘本创作者可借助隐喻这一认知视角对经典绘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挖掘绘本隐喻化的表达元素,细致探求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多要素的隐喻化呈现,将图像隐喻、文字隐喻、多模态隐喻等隐喻表征运用到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之中,活化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内容传达,在讲中国故事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

在中国原创绘本创作本位缺失这一问题上,绘本创作者在文字隐喻上可以借鉴《大卫惹麻烦》中的字体呈现,所有的文字都是小孩稚嫩的字体,用以隐喻是大卫说的话,同时也传达出滑稽、调皮的大卫形象,小读者在看到绘本中的文字时会自然而然地将大卫作为故事构造的主体。再如《家如生气小恐龙》《我不想生气》《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都是基于儿童在生气时的真实体验所设计的,因此绘本创作者应走向儿童,调研儿童的真实想法,“你生气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你觉得你生气的时候会变成什么呢?”将儿童的想法贯穿于绘本之中,儿童本位得以体现。

2.提升想象力,增强阅读乐趣

对于低年龄段的儿童而言,有趣是支撑孩子们阅读绘本的最大动力,如何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绘本《鳄鱼怕怕》中,鳄鱼本是令儿童害怕的动物形象,可在绘本中鳄鱼却成了害怕的对象,像儿童一样害怕拔牙,鳄鱼拔牙时表情十分惊恐,“哎呦”一声,双眼瞪大,双手张开,身体僵硬。拔完后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创作者通过塑造鳄鱼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情等,调动小读者的视觉通道,绘本在文和图的多模态隐喻表征下实现对痛觉的传达,恐惧的情绪显而易见。同时,牙医给鳄鱼看病同样内心充满恐惧,张大嘴巴的鳄鱼会不会咬自己,会不会吃了自己?绘本中牙医的神情状态与鳄鱼一样,直立的身体、瞪大的双眼、斜看的表情、倾斜的身体,无不在多模态隐喻的塑造下显示出惊悚的情绪。互相害怕的故事构造,多模态的隐喻传达让绘本变得滑稽与有趣。

(二)讲好中国故事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题材较为狭窄,以“中国元素”如神话传说、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名胜古迹、英雄事迹、经典文艺等为题材的原创绘本不胜枚举,这些固化的符号传达禁锢了绘本创作者的思路,导致原创儿童绘本题材较为保守,涉及领域少。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精神绝不单单存在于鲜明的符号中,更体现在人们实实在在的一日生活之中,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语言传达、价值信念,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文化内核。如我国原创绘本《安的种子》,小和尚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将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着急地播种,而是等待春天来临,天气适宜,池塘水满时才将莲花种子种下。小和尚的处事方式犹如我国传统文化中讲求的顺应自然,莲花盛开自然而然。因此,应该在构建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突破符号认知局限,深入中国人民、中国儿童的精神传统中挖掘鲜活的生活故事,拓宽原创绘本的创作道路,结合多元隐喻表征,让中国传统文化灵动于儿童阅读之中。让儿童爱上中国原创绘本,真正发挥中国原创绘本的特殊文化价值,提升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力,以期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养料、为儿童追捧的中国原创儿童绘本。

猜你喜欢
原创鳄鱼隐喻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鳄鱼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鳄鱼
鳄鱼为什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