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及策略

2022-07-16 01:30
中国市场 2022年18期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人员预警

吴 俊

(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北京 100006)

1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

1.1 财务信息建设急需加强

信息时代,采用传统人工方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为了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真正得以有效提升,就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建设的力度。[1]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针对上述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进行了信息设备的购置,然而很多信息设备却依然存在技术含量落后的问题。

1.2 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1968年,经济学家爱特曼在自己的论述中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他将财务危机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将其认定为在法定程序之内已经进入到破产程序的上市企业。[2]而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下,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首先,要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是属于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如果企业所面临的是永久性的财务危机,企业组织濒临破产的概率就相对较大;如果企业所面临的只是暂时性的财务危机,企业就需要科学地制定应对策略,使自身走出财务危机。其次,对国有企业改制的体系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进而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最后,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的环节,没有针对财务危机问题建立相应的预警管理机制,长此以往,国有企业在运营中就难以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问题,或是发现出现财务危机问题滞后的情况。这是最近几年很多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走向破产的最主要因素。

1.3 财务管理标准流于形式

在实际进行改制的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进行了调整,并且制定了具有较高细致性的工作指标。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这些指标中有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操作价值,但是依然有一些指标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实际应用环节可行性不足。例如,在实际应用平衡计分卡时,一些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各类财务指标的制定,但是针对相关财务指标的操作方式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向,导致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相关财务指标操作的随意性过大,针对一些没有落实的财务指标则予以直接忽略,进而造成财务指标对于财务工作的指导作用无法得以有效发挥。

1.4 财务内控力度不足

为了使财务工作的开展效益真正得以有效提升,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财务工作的开展则需要进一步加大财务内控的力度,做好针对财务活动开展的监督工作。但是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改制,但是其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力度依然有待强化,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普遍存在执行监督政策不到位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财务失控,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2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策略

2.1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建设

需要对国有企业财务系统的软件设施、硬件设施进行改善,确保各项设备的技术含量真正得以有效提升。针对一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及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要及时收集,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为正确优质的财务决策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企业在第一时间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实现自身财务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要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实现有效对接,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针对智能化软硬件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

国有企业在大力推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信息传输速度的提升,使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转效率真正得以有效提升。[3]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使用到的软硬件设备应定期更新,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充足的技术保障及技术支撑。尤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国有企业在实际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不仅要有会计管理专业知识及财务理论知识的支撑,同时还要得到各项专业技术的支撑。从国有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在实际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阶段,要持续扩大研发投入的力度,以此满足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及时针对不同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使用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迅速地加工处理以及分析,使其更好地发挥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积极作用,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

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顺应企业自身改制的发展趋势,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应针对国有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对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完善,进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构建具有较高完善度的财务预警模型,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全面强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在实际运转环节陷入危机,为国有企业正确制定财务决策提供辅助。[4]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分析财务危机环节,需要达到的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对财务预警力度进行强化,使得国有企业可以正确使用财务报表,为财务人员进行具有较高可行性、科学性的财务方案以及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辅助。财务危机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强化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的力度。为企业在实际运转阶段,及时化解财务危机提供辅助,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破产的风险。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要通过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高质量地落实财务危机预警的相关工作,及时发现企业在运营阶段面临的潜在的危机,同时还需要针对导致企业危机发生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策略,为企业成功摆脱危机提供帮助。

第二,帮助债权人及投资人进行预警方案的制定,为他们进行正确投资提供参考。简单来说,财务分析人员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组建和运行,为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前兆性预警的相关服务,为他们科学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辅助。除此之外,为了使债权人的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还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落实债务重组的相关工作。

第三,服务于政府。为国家政府机构进行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环节,需要帮助政府机构进行财务预警,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服务。除此之外,针对已经破产企业的员工妥善安置,进而使得国有企业破产的成本有效降低,尽可能地减少负面因素给社会和谐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要为合作客户提供必要的预警服务。合作客户在实际制定销售决策及购买方案时,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财务人员在实际推动财务预警机制运行的阶段,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采购商及供货商财务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辅助,间接保证供货商信用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为采购商采购方案制定的完善性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及其客户在此环节遭受连带风险损失的概率。

要做好针对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工作,对财务危机分析的内容进行有效细化,一方面,要通过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并且组建,对企业在运营阶段是否存在财务危机的征兆进行判断。财务人员应该对本组织财务结构的健康性进行认真查看及认真分析,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有效维护企业的经营信誉,并且做到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发展趋势进行很好的把握,避免国有企业在运营中出现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发现国有企业在运营中出现明显的或是潜在的财务危机,财务人员就需要对诱发财务危机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成因进行跟进,采取科学的策略进行应对。

高质量地开展财务预警的相关工作,要建立具有较高完善度的财务预警模型。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最为主要的作用就在于为已经发生的或是潜在的财务危机提供警报及预测,其基础就是本组织财务信息,通过对经营计划、财务报表等相关类型的资料进行合理应用,在一系列的观察及选择后,重点关注相应的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借助数学模型(如复利与年金、资产投资风险等)、比率分析(如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等一系列的方法,对国有企业在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报警、监控,并确保及时给财务管理人员发出提醒,方便财务人员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给出有效处理。

2.3 细化企业财务管理指标

为真正将国有企业的财务政策落到实处,就需要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有效细化,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确保所建立的相应的财务管理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财务部门的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对他们的职责进行明确,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为他们高质量的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重视对报表内容进行细化,对企业组织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进行精准的分析以及预算,在处理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以及预计资产负债表的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分层管理(即监控、执行以及落实)的方法,为相应财务指标的高质量落实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使财务管理指标的可操作性真正得以有效提升。

通过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细化,财务人员在实际进行相关财务操作阶段,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方面,要有效避免一些浮于表面的财务管理指标误导财务人员工作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能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规范,财务人员依照相关规范履职,其工作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有效提升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相应财务数据的参考作用,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经营决策的合理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强化企业财务内控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阶段,改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企业自身的财务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国有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要持续加大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的力度,对于国有企业的总部以及各分公司,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阶段,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统一性,为国有企业总部针对各地分公司以及各部门实施有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企业组织在资本市场运行的同时,可以切实保证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企业在运营中由于经营不畅问题而遭遇财务危机的概率。同时,国有企业之所以要建立内控制度,其所需要达成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自身财务效益及经营效果的整体提升,需要借助国有企业改制的契机,对其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使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真正得到有效保证,为后续经济核算工作开展的可靠性及正确性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方针政策真正得以有效落实,推动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要想使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真正得以有效强化,首先,要建立明确的财务内控目标,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组织的实际管理要求及相应的经验特点。在这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所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必须具有恰当性和合理性,才能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真正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国有企业在为本组织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的阶段,还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所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及科学性。如此,不仅使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国有企业要建立监督激励机制,以此对内控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以该种考核模式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而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对财务内控目标进行明确,为建立统一性的财务管理体系打好基础,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益。

3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使得国有企业的改制体系真正得以全面优化,需要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让各项设备的技术含量真正得以有效提升,针对不同类型具有参考价值及使用价值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收集,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优化。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细化,使财务管理指标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分析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利润表,使得财务管理指标的指向作用真正得以有效发挥,进而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益。

猜你喜欢
财务危机财务人员预警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LASSO-LARS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基于遗传算法和LS-SVM的财务危机预测
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基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