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22-07-16 01:30
中国市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循环消费产品

张 超

(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阜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 阜新 123000)

1 引言

从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其波动是较为明显的,这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因此说,中小企业必须要从自身的经营业务、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双循环战略开展全面的分析,将政策制度、资金扶持等加以充分利用,确保产业结构、技术内容以及发展模式等能够真正实现创新,进而保证产品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带来更为理想的积极效益。

2 经济双循环的主要含义

对双向经济循环予以分析可知,国内产业消费大循环处于主体位置,采取可行措施来保证生产、分配、流动、消费能够真正结合起来,将市场经济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得企业经营更为顺畅,销售额有明显的提高。国际循环指向的是海外市场,也就是通过可行措施来予以拓展,使得国内企业能够和域外国家的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使得国内商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此能够确保企业发展更加的稳健。对于企业而言,要对经济双循环有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完成好生产经营工作,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予以重点关注,通过可行措施来保证国内、国际能够真正实现系统发展。从国内经济循环来看,要将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促使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切实达成,进而带来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国内经济循环出现的问题是较多的,地方政府并未认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制定出的政策法规不够合理,资金扶持力度也不大。国内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且分属于不同行业,这些企业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这就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在市场中生存,甚至是直接倒闭。在经济循环背景之下,企业若想保证自身的发展更为稳定,必须要将宏观市场调控做到位,简单来说就是要对广大居民的消费倾向予以全面考虑,在此基础上完成好产业经营。经济内循环会对社会就业、营业税收等产生直接影响,并促使其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将内循环作为主体,但是国际商贸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国际市场中寻找到合适的合作机会。从经济外循环来说,要对国际合作战略予以有效落实,引导国内企业主动和域外国家进行充分的产业合作,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此可以保证对外贸易顺利开展,企业实力也会得到增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所占比例也要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两个市场能够真正结合起来,使得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中的产品供需真正相匹配。[1]

3 经济双循环给予中小企业的机遇

3.1 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在2010年,消费市场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为37.3%,到了2020年则达到了77.1%。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2010年共1000万家左右,在全部企业中的占比为99%,截至2020年,中小企业的数量则达到2630万家。从这些数字来看,中小企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而且消费也更为多元,企业若想保证自身的发展更为稳健,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寻找到需求点,如此方可带来更为理想的业绩。例如,淘宝网在“双十一”当天的实际销售额能够达到数百亿元,这就表示我国能够提供的内需市场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够将市场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世界经济必然受到极大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是较为灵活的,而且管理也相对简单,其可以在内需市场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资本积累,确保自己能够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

3.2 宏观的政策支持

我国正在持续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而且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为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保证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对内需予以扩大时,资源应该要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供需矛盾能够消除,进而保证中小企业能够在更为适宜的空间中发展。中小企业也要对自身的经营策略予以改变,确保能够适宜市场的变化,如此方可获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在2020年,我国正式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对新型消费予以鼓励,确保新业态企业、新模式企业能够在政策方面获得更大支持。中小企业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分布于不同领域中,随着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必然能够从中获利,技术、管理、生产、研发等均能够实现稳定发展。

3.3 灵活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

我国的数字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2020年在国内经济中产生的贡献率就达到67.7%,北上广等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也在持续加快。在这些地区中,交通系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此外,一些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地区也认识到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从当下的物质性、知识性消费来看,线上经营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大家的消费理念出现明显转变,虚拟消费得到了普遍认同。我国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是较高的,针对信息产业化以及产业信息化进行科学部署,而这就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数字经济相关的标准已经建立起来,法律也更具系统性,中小企业能够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中发展,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进而使其保持更为稳健的发展。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产业数字化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3]。

4 经济双循环给予中小企业的挑战

4.1 产业链构建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非常多的,但是拥有的资源却较少,若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可行的途径是将企业联合做到位。当然,在进行企业联合时,经济循环的基础作用必须发挥出来,也就是保证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能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要成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然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所要面对的竞争压力是较大的,而竞争也显得较为散乱,企业管理并不细致,这就使得相互融合更为困难。若想保证产业链经营能够真正实现,中小企业应该对产业链优势有清晰的认知,摒弃传统理念,确保短视行为能够切实避免,如此方可使得中小企业间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企业同盟也就能够真正形成。在对产业链进行构建时,人才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并要保证人才得到充分利用,如此方可保证其他要素能够得到合理支配。除此以外,对物流因素也要予以重点关注,但是从国内交通系统的现状来看,规划水平并不高,因而在对货物进行运输时需要投入的成本是较高的,这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

4.2 资源整合优化

国内中小企业拥有的资源并不多,规划工作也没有做到位,这就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如果此种发展方式并未转变的话,企业最终只能面对破产的结局。在2018年,国内的中小企业数量在3000万家以上,到了2020年,只剩下2630万家,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较多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企业是因为自身未能对资源进行整合,竞争实力较为低下。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证资源能够实现整合,当然,此项工作的难度是较大的,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具有创新能力,并善于学习,确保自身的角色能够朝向现代企业家转变,确保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发生积极改变。

4.3 新需求定位

我国的消费市场需求并未能够得到充分开发,从传统消费领域的实际情况来看,竞争变得越发激烈,这就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保持稳健发展。中小企业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寻找到新的需求,确保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如此方可使得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当然,中小企业也要将资源整合做到位,资源的利用价值如果不高,应该摒弃,在此基础上完成好资源重组,如此方可使得中小企业真正走上快速发展之路。[4]

4.4 研发体系构建

中小企业应该要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所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应该适当增加,并提高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如此方可对消费起到引领作用,产品创新目标也能够切实达成,企业具有的竞争力也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但是在对研发体系进行构建时,政策制度的作用必须要发挥出来,企业也要保证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如此方可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目的顺利达成。但是,中小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会影响到研发体系的构建。

5 经济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对策

5.1 地方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

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得到了深入的实施,并据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融资资金、税赋降低以及房租减免等措施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中稳定发展,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成为关注的重点,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这样一来,政府、中小企业间就能够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联性。

5.2 中小企业开展产业结构、产品与技术的革新

线上线下经济大循环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国内的中小企业必须要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结构、产品形态以及营销模式等进行创新,确保和互联网营销的具体要求是相符的,推出的产品也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要对绿色发展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将能耗、污染过高的产业项目予以关停,产品核心技术必须要进行革新,使得产品具有的经济附加值大幅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另外,要对网络电子商务加以重视,在网络商城中开设店铺,线上带货、手机下单以及线下配货发货等应该要加以充分利用,确保潜在客户能够被挖掘出来,销售环节自然就更加紧凑,产品生产、销售所要投入的成本会降低,而且消费群体的内在需求也能够得到切实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能够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6]

5.3 中小企业与外企联合打通产品对外产销渠道

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主营的是国际贸易,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其产生的冲击是较大的。除此以外,国际经济循环也变得越发严峻,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必须要对经营模式加以适当调整,确保贸易合作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一般来说,可行的方案有以下两种,其一就是要对出口业务转变为内销业务;其二则是和外企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确保外销渠道更为顺畅。

5.4 持续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员工收入水平

提高内需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水平,只有居民有较多的闲置资金才敢消费,其消费能力才会增强,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能否实现经济内循环至关重要。建议政府部门一方面继续坚持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给予各类税收优惠;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机会为本地区中小企业争取订单,如省市一级政府可以定期举办大型产品供销会,积极向其他地区推销本地区中小企业产品。同时设立专业的金融机构,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汲取经验教训,创新中小企业的贷款模式,打破担保抵押等典当行式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此外,严厉打击企业经营贷款资金流入楼市,加大该方面处罚力度,稳定楼市价格。建议政府部门逐步提高各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失业金补助以及培训补助,保障员工具有一定的生活水平。[7]

6 结论

面对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国家在经济政策制度、产业导向机制方面也随之改变。通过围绕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地方政府需对企业产业项目规划、产品生产活动作出全方位的带动与指导,形成多种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而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开展产业结构、产品形态和技术的革新,积极地与网络线上营销平台进行融合,向国内外消费群体销售符合其预期的产品,以减少经济双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循环消费产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国内消费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新消费ABC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