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图书馆疫情防控策略研究

2022-07-17 16:00马守军谢为情韩冰
兰台内外 2022年17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图书馆高校

马守军 谢为情 韩冰

摘 要:课题小组整理了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旨在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疫情防控专题建设和阅读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借鉴意义。本论文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调查了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以来,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所呈现的疫情防控策略,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均出台了相关的疫情防控策略,创新了资源信息服务方式,主要集中在送书上楼、馆舍消杀、读者健康保护、校外访问通道与免费资源开通、教材数字化等方面。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疫情防控;策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肆虐蔓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疫情常态化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带来的风险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师生认识到其价值并参与其中,因此高校图书馆更需加强对应急策略制定的重视。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型人流密集场所,以服务教学与科研为价值使命,并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环境,图书馆如何更好、更高效地保障学校教师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学习知识所需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急需思考的问题,这也为高校图书馆改变以往的读者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图书馆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保障资源推送渠道的便捷性,能否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与服务,保障图书馆资源信息和读者安全,是对所有图书馆人危机处理能力的考验与挑战。

本文拟通过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控管理措施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建议,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我国学者对于图书馆的安全、应急管理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大量研究。

1.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我国学者魏大威等提出了安全管理人人有责,强化安全意识,做好日常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以及物资的储备和保障,针对各类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切实可行的实践预演,确保图书馆安全管理流程和系统的快速启动;许鹤平等提出要树立安全危机理念,加强高校图书馆安全文化建设,并成立一支安全管理队伍;唐鹏宇指出,当前大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比较被动,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充分认识,因此要提升馆员的安全意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当中,提升主动服务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好前期安全保障工作。

2.图书馆的应急管理

刘丽娟等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员代管的方式,像政府部门一样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以便专人专项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防范宣传、技能知识培训等;王颖洁提出图书馆要加强师生信息素养教育,以便提升图书馆的应急服务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打赢疫情防控信息战;吕长红指出,图书馆的应急管理可以利用4R危机管理模式做好风险评估和总结,在预防、应急、恢复一系列的过程中全方位调动资源,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应急管理能力。

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比较重大的,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各个研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力争能给高校图书馆的防控预防管理增加一重保护,让损失降到最少。李素娟指出由于图书馆的特殊性,进一步增加了隐患的风险,因此可以从资源建设、借阅服务、信息服务和深层次服务四个方面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和服务管理;孙鹏认为及时有效的预案、权威对防控信息的科学解读、有效的数字资源通道和远程服务都可以提升应对的科学性,让师生能够正确认识、科学防疫;张丞然等提出,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分级管理,建立三级响应,并根据事态的发展过程随时调整策略,可以更好地做好服务保障和人性化服务。总的来说各个学者通过新冠疫情带来的思考越来越注重图书馆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应急安全意识的建立,让每个读者都能更好地从中学习,科学应对。

二、研究设计

课题组成员共分为3个独立小组,调查了自2020年1月23日至2021年10月28日以来,国内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网站有专门的疫情防控板块,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专题板块,更多的图书馆网站则是以通知、公告的形式,嵌入了疫情防控措施,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注意事项等内容。根据这些图书馆网站的调研内容,形成了本论文的分析文本。

三、高校图书馆网站疫情防控策略内容文本分析

在这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极个别985高校图书馆网站校外暂时无法打开,以下内容的文本分析,则是基于校外能够正常打开的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数据整理。

笔者根据所调研的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疫情防控内容,生成调研文本,并提取关键词,生成了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疫情防控关键词图(见图1),研究发现,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疫情防控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舍消杀与读者健康保护

在调研图书馆网站中,课题组发现,绝大多数985高校图书馆网站都有入馆注意事项、館舍消杀等内容。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网站的“增强馆舍防控杀菌”、北理工图书馆的“佩戴口罩、间隔一米”、天津大学图书馆的“馆舍环境消杀、设备维护”、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读者间隔入座、保持安全距离”、南开大学图书馆的“线上座位预约、维护读者健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馆内消杀,归还图书消杀”等举措,无不诉说着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读者”的理念。正是这些严格、有用的措施,使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能更好地保护读者、师生。

2.免除图书逾期使用费、延长借阅期限

新冠肺炎具有影响时间长的特点,为了维护读者的阅读需求,减少往返图书馆的次数,减少人员接触,985高校图书馆大多延长图书借阅期限,免除逾期使用费。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免除因疫情延期返校产生的图书逾期使用费的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图书馆对图书到期日介于2020年1月24日至10月8日的过期图书不计逾期,不产生逾期使用费,从根本上解决师生担心的因逾期产生使用费的问题。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亦有相关举措。

3.开辟校外资源访问通道、开放免费资源库、解除IP限制

为了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师生无法到馆查阅图书和校外资源通道不畅的问题,985高校图书馆都对以往服务进行了调整,积极开辟校外资源访问通道、开放免费资源库。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开辟校外资源访问通道与开放免费资源库”相关举措。南开大学图书馆“为学术资源开辟了专用的VPN通道,及时加入了教育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CARSI”、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增加Science Direct远程访问”、厦门大学图书馆“开辟VPN,CARSI校外资源访问通道”、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解除化学文摘IP限制”等举措,都是为了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好利用图书馆资源。

4.送书上楼、委托预约图书外借与教材数字化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接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各985高校图书馆开辟了多种多样的图书借阅与阅读方式。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送书上楼”服务、中央民族大学的“委托预约图书外借”服务、天津大学图书馆的“上门取书”服务、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上门取书、快递寄书”、东南大学的“委托借书”服务,都是创新图书借阅、图书归还方式的体现。

为了辅助教学,各985高校图书馆更是提供“教材数字化服务”,保障师生教学、学习工作。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教材数字化”、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教参”等服务都是教材数字化的生动体现。

5.疫情防控宣传与心理健康辅导

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大多数985高校图书馆网站都有疫情防控宣传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内容,如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提倡的“做好思想引导”、同济大学图书馆的“战疫文化服务、以‘e’战疫微课”两个主题活动、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战‘疫’共读活动”、中南大学图书馆的“书香中南·悦读战‘疫’读者活动”,都是师生战“疫”信心、抗疫决心的生动展现。

6.创新咨询方式、提供多元化线上服务

985高校图书馆为应对疫情,积极改变资源提供方式,提供多元化服务。例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创新参考咨询方式,推出“智能咨询”服务,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在线咨询、线上查收查引、电子资源阅览和下载等服务,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兰州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微信、QQ等实时在线工具读者咨询服务。

7.制订疫情防控计划、成立疫情工作小组

各985高校图书馆在新冠肺炎肆虐之初,便积极应对,制订疫情防控计划、成立疫情工作小组,力图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均成立了疫情工作小组,确保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期间能正常运转,保障师生读者的权益。

除以上防控措施外,985高校图书馆也进行其他形式的创新,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面向个人的“线上面试空间”、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三地五馆、通借通还”、吉林大学图书馆的“医疗资源线上系列讲座”等。

四、关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几点建议

1.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机制对于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还让我们有准备地做。由调研可知,在疫情肆虐的初期,各985高校图书馆均出台了相关举措,但更多的则是一种“被动”应对的方式。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自身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

2.培养业务技能过硬的参考咨询人员

由调研可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大多数985高校图书馆采取“闭馆”的措施,更多是提供线上服务,包括参考咨询、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科技查新、馆际互借等多元化服务。这启示高校图书馆在以后工作中,应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参考咨询人员,以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3.加强防控宣传和信息公告工作

信息公告和宣传引导能很大程度上缓解高校图书馆读者对疫情的恐惧和“不知所为”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读者更好地生活与学习。调研可知,985高校图书馆多数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了读者心理辅导、加强了信息公开工作。这说明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公开,加强图书馆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宣传工作。

4.维护馆内卫生和加强读者健康保护

图书馆日常流动人数较多,馆内卫生的维护对于读者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可知,985高校非常重视馆内卫生的消杀,通过馆舍空间消杀、体温测量、距离间隔等措施,确保读者在图书馆的人身健康。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在日常图书馆的卫生清扫、环境消杀方面也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还可以对电梯、扶手、咨询台等容易被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处理。

5.设立疫情防控专题板块

调研小组在调研中发现,除极个别图书馆有专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板块外,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很少有高校图书馆开辟专门的疫情防控板块。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可开辟专题板块,进行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搜集,给予读者以明显的参考和帮助。

五、结语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时刻考验着图书馆的应急危机处理能力,如果没有做好相应准备,在災害发生时势必会对图书馆的正常运转造成无法想象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防患于未然,完善自身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馆员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危机处理能力,将相关的防控策略纳入单位的应急管理计划与培训活动中,确保高校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能够临危不惧,从容面对。

参考文献:

[1]魏大威,廖永霞,柯 平,张智雄,王有强,滕五晓,周 璐.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图书馆应急服务专家笔谈[J].图书馆杂志,2020

[2]许鹤平,孟良荣,储开稳.高校图书馆公共安全危机防控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

[3]唐鹏宇.我国图书馆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述评[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

[4]刘丽娟,陈丽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

[5]王颖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探析[J].情报探索,2020

[6]吕长红.突发事件下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探析——以“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

[7]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2/26/content _5574586.htm.

(作者单位:信阳学院图书馆)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编号:HNTQL-2021-081),项目名称:高校图书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马守军(1990—)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情报学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数据分析;谢为情(1990—)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图书馆学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韩冰(1985—),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典藏与流通。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图书馆高校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图书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