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导滞汤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2022-07-17 10:26李家诚刘梦佳秦凯健刘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腹皮莱菔子肉苁蓉

李家诚,刘梦佳,秦凯健,刘华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中医治疗便秘经验丰富、处方纷繁,行气导滞汤(厚朴、莱菔子、肉苁蓉、大腹皮)是课题组既往基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归纳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获取的治疗便秘的核心处方。有研究显示,情志因素是功能性便秘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均可导致气滞。因此,本研究以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行气导滞汤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探寻基于数据挖掘的真实世界研究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由国家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与疗效重点研究实验室-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研究所建立随机编盲。本研究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0-062),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2000036166)。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功能性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制定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①满足2条及2条以上:≥25%的排便有费力的情况,≥25%的排便干硬,≥25%的排便有不尽感,≥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堵塞感,≥25%的排便借助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次;②必须使用药物如泻剂协助排便;③不符合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制定气滞型便秘辨证标准。主症:排便不爽,腹胀。次症:肠鸣,胸胁满闷,呃逆或矢气频。舌脉:舌黯红、苔薄,脉弦。主症必备,同时满足次症或舌脉2项及以上即可明确辨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入组前1周未服用通便药(如杜密克、麻仁软胶囊);④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②经检查确诊为结直肠器质性病变,肠易激综合征,腹部曾有手术史;③有明确焦虑、抑郁症病史且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引起的便秘;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②患者要求主动退出、未能按时复诊或失访者;③依从性差,未按计划服药,中途停药或服用对排便有影响的药物及食物。

1.7 治疗方法

试验组予行气导滞汤(肉苁蓉30 g、厚朴15 g、莱菔子15 g、大腹皮10 g),按剂量制成盒装颗粒剂(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格/盒)。每次将1格药包的颗粒全部倒入杯中,300 mL沸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 min,早晚餐后30 min各温服1次。安慰剂组予行气导滞汤安慰剂(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效成分为行气导滞汤颗粒的1/10,辅料为食品级色素、苦味剂、乳糖。外观、剂量、服用方法同上。2组均连续治疗14 d。

1.8 观察指标

1.8.1 便秘症状评分

于治疗前后参照《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进行便秘症状评分,对粪便类型、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感、排便频率及腹胀进行评分。各项得分之和为便秘症状总分。

1.8.2 安全性观察

进行一般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时处理、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1.9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疗效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愈显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10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过程中脱落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一般资料2组比较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8.57%(22/28)、46.43%(13/28),安慰剂组分别为32.14%(9/28),10.71%(3/28),试验组均优于安慰剂组(<0.01)。见表2。

表2 2组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总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便秘总分降低(<0.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便秘症状总分低于安慰剂组(<0.01)。见表3。

表3 2组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总分比较(,分)

2.4 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各项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粪便类型、排便费力、下坠不尽感、排便频率、腹胀评分明显降低(<0.05),安慰剂组治疗后粪便类型、排便费力、排便时间、腹胀评分明显降低(<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粪便类型、排便费力、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0.05)。见表4。

表4 2组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各项评分比较[M(Q1,Q3),分]

2.5 2组安全性评价

2组一般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2组用药过程及停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课题组在前期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中得出4味关联度最高的药物,即厚朴、莱菔子、大腹皮、肉苁蓉。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或气机不利导致腑气内郁停滞,通降失常,糟粕内停,故以行气导滞为治法。行气导滞汤中厚朴,气药也,温而能散,消胃中之实,苦而能降,泄肠中之积,行气消积导滞,为君药。大腹皮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下大肠壅滞之气二便不利”(《本草汇言》),故为臣药。莱菔子行气消胀,协助君臣,行气中寓化气之意,《医学衷中参西录》有“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辛温之品虽行气导滞之力彰,然易耗津液,故佐肉苁蓉补益津液,《玉楸药解》有“凡粪粒坚小,形如羊屎,此土湿木郁,下窍闭塞之故”,肉苁蓉气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引诸药入肝,以助行气之功。木郁得解,木胜而脾湿得运,下窍乃通。且肉苁蓉温滑,滑以去着,润肠通便,《本草新编》记载“用肉苁蓉一味以通大便也”。以上四药共奏行气导滞之功,以行肠中之气,导腑中之积。

现代研究显示,厚朴及以厚朴为君药的方剂多能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同时可增加血清中胃泌素含量。大腹皮具有促进胃窦和结肠不同部位运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途径介导实现。莱菔子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强胃肠道动力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莱菔子油和莱菔子水提浸膏可以增加便秘小鼠的排便率,说明其均有通便作用。莱菔子热熨腹部腧穴可改善肠镜检查相关的腹胀症状,能促进肠道蠕动。肉苁蓉可增加便秘大鼠的粪便粒数,改善粪便类型,增强肠道推进,从而治疗便秘。

本研究患者以女性为主,这与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女性占比较高的结果一致。女性激素水平及盆底解剖特点导致便秘患者以女性较为多见。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郁气滞较为常见。行气导滞汤虽无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郁金之品,但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均可行气,使肝气顺、脾气调、胃气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试验组治疗后粪便类型、排便费力、腹胀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0.05),说明行气导滞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相关症状,但未经长期随访,尚不能肯定患者在停止服药后是否恢复自主排便状态。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所获得的组方进行临床试验,显示行气导滞汤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虽然研究存在局限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获取的组方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通过基于临床数据分析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以探寻临床新的用药经验。

猜你喜欢
大腹皮莱菔子肉苁蓉
槟榔的本草考证及其综述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大腹皮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沙漠人参肉苁蓉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红柳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总结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
莱菔子的鉴别与炮制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腹皮淋润软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