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2-07-17 06:48
天工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院派彩瓷粉彩

沈 凯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久远,在漫长的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前辈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在不断的创作中发现和开拓了诸多陶瓷工艺门类,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手法,探索了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运用。

时至今日,景德镇手工陶瓷艺术的成熟程度位居全国之首,可谓是集各种工艺之大成者,有大家熟知的四大名瓷,即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随着现代审美观念的变迁,新生代学院派艺术走向陶瓷艺术设计的前沿,不可否认,学院派已经成为陶瓷艺术发展中的生力军,其中学院派艺术的中坚力量便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专业教授和研究生创作团队,我们要正视学院派的创作理念与设计创新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正在改变传统陶瓷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可分为三股创作力量,他们分别代表当今陶瓷艺术多元化多层面的不同理念。

第一股创作力量是代表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创作队伍,可以追溯到景德镇艺术瓷厂的成立与发展壮大,景德镇艺术瓷厂一贯继承和发展红色官窑的工艺标准,也进一步发展了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工艺,在人员培养上结合师传徒弟和子承父业,其影响是巨大的,且代表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半壁江山,最为著名的便是艺术瓷厂的粉彩工艺的完美传承,这种彩瓷工艺多以800℃烧制,过去俗称“红店佬”,这种传统釉上彩工艺已经在景德镇传承了几百年,从康熙古彩到乾隆粉彩,俗称清三代,粉彩瓷的高级阶段甚至难以超越,故这种传统工艺被冠以仿古瓷和精品高仿瓷称号。古瓷复烧和工艺的完美传承是这个创作群体的主要责任。

第二股创作力量我们称之为“景漂艺术家”,“景漂”是近几年景德镇陶瓷文化圈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一些外来艺术家来景德镇扎根下来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景德镇陶瓷文化圈是一个开放且包容的文化圈,本地艺术家和外来艺术家可以很好地交流和互相学习,这样就改变了原有文化圈的生态,同时也促进了陶瓷文化发展。无论从陶瓷的表现形式、陶瓷的材料运用以及当代设计语境的突破上,都带来一股新风。纵观近五年来的中国景德镇陶瓷博览会,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陶瓷艺术的形式表达和工艺创新远远超过过去20 年的发展步伐,而“景漂”艺术家创作理念有强烈的外来创作语境,这些外来艺术家往往有扎实的中国画创作实力,或者是油画和版画的高手,其创作思想和技术表达早已成熟,其欠缺的是对陶瓷色釉料的了解,外来艺术家的短板是不了解传统陶瓷工艺,这也使他们在运用陶瓷工艺技法方面无拘无束,而且他们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大胆尝试陶瓷色料和釉料的诸多工艺变化,包括其中难以控制的高温色釉以及窑变工艺的尝试与控制。

第三股创作力量就是科班出来的学院派学生,其中包括他们的教授导师及研究生团队,我们可以看到学院派的陶瓷创作以及对陶瓷创作的不同理念,其完全不同于传统工艺标准,更多的是在设计层面切入陶瓷创作,将当代视觉艺术中的点线面以及色彩分割,以一种更为个性的表达方式甚至脱离传统绘画本身来创作,更加注重平面的或立体的以及色彩构成因素,找到器物与装饰相统一的现代艺术特性。学院派创作的价值也在被主流审美观念慢慢接受,其思想和观念在慢慢成熟,最后开花结果,体系的完善也有待时日。

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一直讨论不休的话题,我们需要传承祖辈遗留下来的经典且历久弥新的工艺技术,这些技术之中蕴含着传统美学思想,经典总归是经典,历经百年却依然生机勃勃,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古彩装饰艺术,既有明清壁画的古朴和雅致,又融合了民间年画的喜庆与热闹,在红绿艳丽的色彩之中焕发出迷人的皇家贵气,它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被人们遗忘,这就是经典。我们更为熟知的粉彩装饰艺术,之所以称为粉彩,是因为其所表现出来的色泽与光亮给人以粉嫩清透的质感,不像古彩艺术那样色彩强烈,粉彩艺术所表现的柔和与娇艳,更好地折射出陶瓷的如玉之美,美人如瓷或瓷如美人,这恰恰是对粉彩瓷艺术的最好诠释,但粉彩瓷在工艺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很难掌握。粉彩艺术多表现宫廷绘画风格,用笔细腻且与中国工笔技法交相辉映,勾线填色层层分染,其中点染与洗染技法相结合,对色标和标水的把握是这门工艺的关键,因为粉彩色料都是水性色料,在光滑如镜的釉面瓷胎上洗染和点染,此过程中如稍不留神,或深或浅,就会出现调色不合理或接色不够融和自然,凡此种种都难以控制,况且粉彩瓷本身在烧制之前无法直观表现烧成之后的最终显现色泽,甚至外行看来也无法分辨其中之变化,控制过程几乎全凭个人经验,即使是实践操作多年的技术能手也有失手失控的可能,因为这项填色技术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除了技术人员的失手和失控之外,还有诸如天气与季节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在光滑如玻璃的瓷胎上,上色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南方春夏之交梅雨季节来临,空气中充满了过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在光滑的瓷胎上很容易凝成水珠,而当粉彩水性颜料附着在瓷胎上时,水汽易渗透其中,在烧制时,会造成其中所填的粉彩色料起泡或开裂甚至剥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工艺上是无法进行弥补的,就是说这件作品绝无二次烧制修复的可能。当我们完全了解粉彩瓷的技术难度和不可控因素之后,我们应当为一件完好的粉彩瓷精品点赞,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我们更要想到艺术家和技术人员所付出的心血,这也说明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高深的技术难度的,因此我们更要为技术的传承点赞。

《财神到家》 沈凯/作

《财神经》 沈凯/作

《招财进宝》 沈凯/作

《陆羽品茗》 沈凯/作

当我们谈到创新,不禁会想到笔墨当随时代或艺术要反映时代、反映生活这样的话语,但创新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空洞的教条,更不是否定传统而盲目地标新立异,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这个时代应当具有代表这个时代的正能量,以及正能量的思想感情,然后努力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从近年来的中国陶瓷博览会上,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学院派以及景漂艺术家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工艺上也有很大程度的突破,不再局限于传统工艺样式,从材料运用到构成因素,表现出新的审美趣味。首先从材料运用上就有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工艺创新,其中高温色釉和窑变的应用更为广泛,高温颜色釉工艺在过去一般都是在器皿上直接使用,烧制色釉器皿也成为一种单独的工艺门类,譬如郎红色釉的器皿,还有后来影响巨大的“三阳开泰”窑变器皿,如今高温色釉成为釉下彩陶瓷绘画领域广为应用的色料,因为高温色釉所表现出的温润肥厚之美,以及各种结晶釉和兔毫釉所产生的各种窑变,也给画面增加了各种神秘而幻彩的空间感受,从而成为陶瓷艺术的独特语言形式。

除了陶瓷绘画领域在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材料运用,学院派陶瓷艺术也拓展了各种烧制工艺形式,器皿的造型设计在成型工艺上有诸多方式,有拉坯成型,有模具成型,其中包括注浆成型、印泥成型,也有泥板成型和泥条成型,甚至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成型,从而创造出各种异形器皿。学院派将广泛的泥做火烧工艺统称为“陶艺”,陶艺一词源自海外,陶艺的观念也远远比我们的认知宽泛,甚至有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之类,有室内和室外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融入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之中。我们对于陶艺制作的各种形式与工艺,以及它们应用的场合和方式早已经没有传统陶瓷艺术的工艺标准,对于其工艺价值也是难以判断,我们可以姑且将这些放在一边,更关心传统工艺传承下的艺术创新,立根于传统工艺的学习上。我国有着千年来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们是唯一没有文化断代的国家。而我国的陶瓷文化以及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历史地位是永远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被抹去的,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不要忘记老一辈艺术家和艺术巨匠给我们留下的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学习传统,我们要向经典致敬!我们膜拜唐三彩的彩陶艺术,它给我们带来大唐气象;我们瞻仰宋代青瓷和兔毫工艺,它为我们成为瓷器大国奠定基础,宋代的青瓷从此代替彩陶艺术;我们仰慕元代青花瓷,它是第一次将人文艺术的纹样绘制于高温瓷器之上,让瓷器焕发出新的生命;我们更叹服明清以来御窑厂的皇家御品,尤其以“清三代”御窑工艺最为繁盛和精湛,它很好地诠释了皇家气象和中华文化。文化和艺术都是这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传承经典就是不忘过去,立足当下才能展望未来,只有薪火相传、文脉相传,路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学院派彩瓷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邹幸 陶瓷艺术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