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7-18 07:57涂劲松李瑞霞常光明卢义忠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涂劲松,李瑞霞,常光明,卢义忠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科学构建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2]。

要深挖每门课程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组合,课程思政要像“糖水相溶、化于无形”“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在思政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在原有课程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3,4]。

一、专业与课程主要逻辑关系设定

课程思政的融合一定是在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基础上的抽象逻辑,用显性的案例嫁接容易让课程变得生硬,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设计上,应不改变原有课程的逻辑关系和知识内容,在设计上先从专业认证的12个毕业要求出发,关联相应课程,由此分解出所授课程的目标、理念和思政元素,进而对课程大纲重新设计修订,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案和演示文稿等,在每一年级课程授课过程中,要对课程大纲规定的思政目标进行评价,进而形成PDCA的闭环过程, 在下一轮的课程思政课程教学中不断创新提高。本课程思政逻辑如图1所示。

二、土木工程专业思政育人目标分解

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维度来看,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备土木工程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图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实施主要路径

毕业生可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5]。从认证维度解析的能力目标有:家国情怀、技术创新、学科融合、终身学习、批判思维、开拓视野、沟通协商、信息管理、可持续发展和领导力等方面。

从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

(1)熟悉与土木工程行业和职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文化传承、工匠精神)。

(2)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工程活动对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安全的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3)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涵和意义,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工程活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的可持续的影响(天下意识、环保意识和命运共同体)。

(4)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对工程出现的新知识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对待工作耐心执着,能够把未来职业成就反赠母校(职业素养、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施工技术部分着重介绍工程的施工技术手段、施工方案及有关的施工机械选择与应用;课程具有综合性、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施工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从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质量评定的原理(质量意识);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土木、勇于献身工程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爱岗敬业)。

(二)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设计

思政的落脚点在课程,润物细无声的课程设计既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也达到了与思政课相向而行的合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大建设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设计课程思政的内容上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典型案例进行设计,总体按照课程内容涉及的思政元素如下:

1)古代经典建筑建造技术到现代建造文明,如原始土木房屋,赵州桥等利用天然之材,应县木塔和故宫体现匠人技艺,宏伟鸟巢、上海中心等现代信息化建造技术都体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建筑历史,佐证当下复兴之路的正确。

2)土方工程从“人多力量大”的劳动观到现在的全机械化施工,从地上建筑到地下建筑,从铁锹挖土到盾构机掘进无不体现技术进步带来的超越。如地铁、隧道和三峡大坝工程等。

3)基础工程中以杭州湾,港澳珠跨海大桥等超级工程案例,深入解读大型浮吊船打桩等技术,解读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实现国家跨海大桥的超级工程典型案例等。

4)砌体工程中围绕传统砌体在2008年已经禁止使用的规定,阐述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以及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5)钢筋混凝土工程辅以水泥、钢筋在解放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超量供给,完成了中国城市建造需要,以此解读工程人不畏艰难,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

6)预应力工程章节中融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卢浦大桥、杨浦大桥等案例,解读预应力创新桥梁发展的历史。

7)脚手架工程以脚手架典型事故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安全观。如江西丰都电厂脚手架倒塌案例,河南安阳5月12号脚手架倒塌案例等。

8)装饰工程以精装修的地产案例,解读扬尘、噪音的危害,提出装饰工程的环保理念。

表1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对应的矩阵关系图,课内思政环节的设计在后续课程中应该继续延伸,特别是在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应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把思政育人环节延伸到工程实践,指导老师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对工程技术创新、环境可持续等继续加深了解。

表1 土木工程课程实施关联矩阵表

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

对于专业课程思政来说,育人的效果多体现在无形之中,因此思政评价很难量化,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实践创见和科学举措来承托和贯彻这一重大教育评价改革。基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6],专业课程思政评价应始终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为中心,从单一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到所有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评价,课程评价注重三个维度考量:一是教师的思政课程设计;二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三是学生相对无思政元素课程的“增值”评价。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层面从教师维度设计主要是“怎么讲、如何讲,讲的效果怎么样”,从学生的维度主要是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度、课外实践反思等”,而最终体现的增值应该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根本提升,或持续跟踪五年的毕业生作为增值的重要评价参考,课程评价体系和内容如图2所示。对于学生的评价方法除课堂之外还应有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素养考查,采取的方式如主题团日、卓越土木工程案例分析、学院故事、传统建筑文化赏析、校企合作交流、职业规划等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同时与课程思政有关的轶事记录、小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课堂(观察)记录、个别交流记录、教学日志等,都可纳入课程思政的考核[7]。

图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图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评价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课程思政群与思政课程群的协同角度、单体课程思政与已修思政课程的关联角度、单体课程思政与同步思政课程的协同角度,观察点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计、内容、教学组织的协同性。

五、结语与改进

课程思政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环节,是与思政课协同相向而行的正向设计,在近两年的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如何与专业认证的紧密结合和考量方面,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将在以下4个方面努力做到更加契合[4]:

第一,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紧紧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第二,形成基于工程教育核心理念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思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思政纲要→育人逻辑→教学设计→效果评价;

第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分析的思路适用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

第四,与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工作、导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提升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然,课程思政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教学效果难以用一定标准来衡量。立德树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久持续改进的伟大事业,把问题摆在前面做到努力持续改进,只要把握初心相信课程思政课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