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2-07-18 02:30贾小宁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口比例性别比城镇化率

贾小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随着我国政策的制定和观念的转变,在近几十年人口结构完成了快速的转变,其中计划生育政策起了主导作用[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人口红利”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人口条件,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河南省人口结构也在慢慢转变,并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加速了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人口更多地向城市转移,释放了第一产业的劳动人口,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就业,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增加[2]。笔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河南省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针对我国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蔡昉[3]提出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需要与其他促进其效果发挥的机制相配合,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于婷婷等[4]研究东北地区的影响时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肖祎平等[5]研究发现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李连友等[6]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有负相关关系。我国应积极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7]。

一些学者在人口城乡结构和人口产业结构展开了研究。城镇化率提高可以促进我国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北部地区则抑制经济增长[8]。沈凌等[9]认为推进城市化以减少农村人口比单纯增加农民收入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变迁推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10]。因此,我国的发展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11]。

基于以上的研究,笔者以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性别结构。运用计量软件,构建计量模型,对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2 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2.1 河南省人口变化基本情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影响。1979年—1989年,河南省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89年以后,河南省出生率持续下降;2015年我国提出开放二孩的政策,河南省出生率有微小的上升,但在2017年以后,很多家庭受到生育成本、个人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出生率又开始下降。1979年—2019年河南省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

2.2 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动

2.2.1 人口年龄结构。2001年—2019年,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最显著的特征是:0~14岁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少儿总人数相对减少;15岁~64岁阶段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基本不变,劳动人口的总人数保持稳定;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在持续上升,老年人口的总人数在逐渐增加。河南省总抚养比在2010年开始发生转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少儿抚养比由2001年的38.66%下降到2019年的31.5%,而老年抚养比与之相反,由2001年的10.37%上升到2019年的16.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河南省0~14岁、15岁~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23.14%、58.79%、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49%。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在逐渐加深,少儿人口逐渐减少和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从而影响了劳动人口,使劳动力资源出现短缺的情况,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2.2.2 人口城乡结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总人口也随之增加,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特点却有所不同,1979年—1995年两者都呈上升趋势,1995年之后,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城镇人口呈上升趋势,直到2017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河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3.6%提升到了2019年的53.21%,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河南省的人口城乡结构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2.2.3 人口产业结构。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总人数发生了变化,因此,人口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1979年—2019年,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在1979年—2001年有缓慢的增加,2001年后开始大幅度的减少,就业人员构成所占比重由1979年的82.4%下降到2019年的34.7%;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由290万人增加到1 919万人,其就业人员构成比重由10.1%上升到29.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由217万人增加到2 365万人,其就业人员构成比重由7.6%上升到36%。

2.2.4 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性别比是以女性人口为100,计算男性人口对女性人口的比例,正常性别比是103~107之间。自1979年以来,河南省人口性别比一直在100以上,由1979年的103.8到2019年106.7,虽处于正常范围内,但男女性别结构仍是不均衡状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可知,2020年河南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0.15%,女性比例为49.85%,性别比下降至100.60。

2.3 河南省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稳步增长。在2007年之前,经济增长处于缓慢时期;自2007年至今,增长速度加快,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河南省劳动力人口众多,刺激了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相应的影响。河南省GDP从1978年的162.9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4 997.07亿元,总体来说,河南省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3 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河南省2001年—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运用Eviews 8.0软件建立计量模型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选取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状况,且作为被解释变量(Y),解释变量在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产业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在4个方面进行选取,以此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动,指标分别是:0~14岁人口比例(%)、15岁~64岁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性别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城镇化率(%)。最后将各个变量进行对数化。

3.2 变量基本描述统计

为了更好地分析人口结构中各变量对生产总值的影响,笔者给出2001年—2019年每个变量时间序列基本描述统计数据(见表1)。平均值表示变量的集中趋势,从表中可以得知,人口年龄结构中的3个变量较为集中。方差是所有变量值与平均数偏差平方的平均值,表示这一组变量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小表明数据越稳定,由表1可知,性别比较稳定,而城镇化率较为离散。

表1 各变量基本描述统计数据

3.3 实证分析

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方程:

LnY=C+β1LnX1+β2LnX2+β3LnX3+…+β8LnX8

(1)

其中,β1、β2、β3……β8是参数,X1、X2、X3各代表0~14岁人口比例(%)、15岁~64岁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X4代表性别比(%);X5、X6、X7各代表第一产业人员就业构成(%)、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X8代表城镇化率(%)。首先,对以上变量及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检验结果,依次剔除了变量X2、X4、X5。

得到回归方程:

LnY=-3.78+0.44X1-0.39X3+0.84X6

+1.41X7+1.60X8

(2)

表2 回归检验结果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0~14岁人口比例(X1)、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X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构成(X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X7)、城镇化率(X8)这5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44、-0.39、0.84、1.41、1.60。回归结果表明:①0~14岁人口比例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说明0~14岁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的作用,而65岁及以上人口抑制经济的增长,并且前者比后者作用更显著。②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③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说明城镇人口越多,对经济增长越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显著。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2001年—2019年河南省人口结构和经济总量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人口结构中各主要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①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0~14岁少儿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②在人口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有助于经济增长。③在人口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④在人口性别方面,性别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

4.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影响各不相同。为缓解河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2.1 适度放松人口政策,保持人口稳定增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自然增长率下降的问题,从出生率与死亡率两个方面解决。在出生率方面,河南省应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三孩”政策,同时,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使生育政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在死亡率方面,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减少患病风险;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法,加强人民身体素质;加速提升医疗、医药技术的进步,减少非自然死亡人数。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使相对“年轻”老年人口能够继续从事经济活动和家庭活动;加强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改变老年人的消费和储蓄结构。

4.2.2 加大教育投资,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在人口年龄结构中,15岁~64岁劳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不断提高劳动人口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快科技的进步;企业和政府还应激励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人力资本的流出。

4.2.3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加快城市化,减少农村人口。政府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同时,政府还应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利用科技进步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就业,并提升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使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更快、更有效地完成转移。

4.2.4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上,推动劳动生产率和科技的进步,为第二、第三产业培养出更多的人力资本,利用“人口红利”的条件更大可能的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产业带动等方式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猜你喜欢
人口比例性别比城镇化率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人口结构与数量问题研究
Q2.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长,将发生什么?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整形人口比例韩国输给匈牙利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