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悬念 用抑扬 令文章摇曳生姿

2022-07-19 09:43徐双燕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于勒心思夜市

徐双燕

我们在写叙事类记叙文时,只有做到情节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之,如果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然读来索然无味。那么,记叙文怎样才能做到波澜起伏呢?

热题再现

心思,人人都有,它藏在心底,不易为人所知。请以《他的小心思》或《她的小心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在700字左右;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作文题)

名师金手指

以往湖北省黄冈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大多以“我”为主,突出考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考生以“我”手抒“我”心,关注自身成长,深入考生内心,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加深情感体验,传递正能量。2021年的命题作文改变了这一方向,着眼于第三人称,以“我”之眼来观察,以“我”之心来揣度,体现出命题者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

这个题目的核心词是“小心思”。所谓“心思”,是指念头、脑筋、想做某件事的心情。而这样的“心思”具有隐秘性,“它藏在心底,不易为人所知”。因此,写作时应该要有细腻的描写,尤其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小心思”。前面还有一个词——“他(她)”,这就强调了故事的主角是“他”或者“她”,要叙述的是“他(她)”有怎样的小心思。这小心思可以是有关“他(她)”自己的,“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也可以是“他(她)”对别人的小心思,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心思虽然每个人都有,看似选材范围很广,但考生要选择一个值得写的,还需要斟酌。从命题者的出题导向看,所叙述的事情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彰显社会的正能量。比如,例文就是这样构思的:一个小姑娘悄悄扔掉了拾荒老人捡来的食物,“我”目睹后不解、生气,觉得她没有同情心,谁知后来她买了一份饭给老人吃,原来她是怕老人吃捡来的食物不卫生。“我”敬佩她的善良,也为自己之前的误解感到羞愧。这样的一篇文章,读后能让人从“小心思”中收获到感动和温暖。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写的“心思”要“小”,不能是那种很大的计谋。“心思”越小,越是不易察觉,所以在行文的安排上,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悬念,随着故事的展开,到最后才揭晓谜底,在曲折生动的情节中解读出人物的“小心思”。

技法点拨

要想使文章波澜起伏、意趣盎然,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悬念法、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突转法等,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前两种来谈。

悬念法。悬念,能激起读者心中的“期待”,抓住读者的心,从而使其对文章所叙之事的发展、变化、结果以及人物命运,产生关切之情、好奇心理和急于读下去的动力,最终让文中所叙之事具有引人入胜的文字魅力。记叙文中的悬念设置主要包括“设疑”和“释疑”两个过程,其中“设疑”过程最为重要。设疑也有人叫它“卖关子”,当“关子”让读者产生了“这是为何”的疑问时,“设疑”过程就算是精彩完成了。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怎样来设置悬念呢?

一是题目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是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悬念,比如学生习作题目《100分,我恨你》《有家,真的好吗?》《我也想成为“差生”》,题目令人有一探究竟、往下阅读的冲动。当然,我们也不能当“标题党”,千万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忽视了对主题的把握。

二是开篇设悬念,开门见山催人阅读。在作文开篇设置悬念,读者在阅读之初便充满了疑问和兴趣。比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开端部分,菲利普总说:“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于勒是谁?这一家人为什么这么盼望他?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小说的高潮和结局部分,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的富翁于勒竟变成了穷水手于勒,这完全出乎菲利普一家的意料,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但这种意外并不荒诞,仔细一想,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是文中设悬念,推波助澜引人入胜。在行文中设置悬念,能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让读者兴趣盎然。如《驿路梨花》一文,深山月夜,梨树林边“我”和老余急于投宿却找不到人家,好不容易发现小屋,却不见主人;继而来了“我们”以为是主人的瑶族老人,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之后,瑶族老人说自己打听到了小屋的主人是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可是等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出现,“我们”要道谢时,为头的小姑娘却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这样一波三折,层层设悬念,使得故事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是文末设悬念,巧留余地发人深思。在文章结尾处设置悬念,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让人更有回味无穷之感。比如《变色龙》一文的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裏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文末,奥楚蔑洛夫的这句话留下了一个悬念,也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抑扬法。一般来说,按“抑”“扬”出现的先后顺序,可分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方法。前者指作者本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从相反的贬低处落笔,而后对其加以褒扬;后者指作者本来想要批评、指责某个对象,却在文章开篇先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通过描述对象自身的前后反差对比,暴露其弱点或丑恶的一面,文末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比如鲁迅写“阿长”,先以简笔勾勒的方式,表明“我”对阿长的印象之坏,心存怨恨;然后以工笔描绘的方式,叙述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我”心存感激。这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我”对她态度转变之大,表达由衷的感激和敬仰,从而兴起波澜。

运用“抑扬结合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抑”和“扬”的比例。应该确定重点,如欲扬先抑的重点是“扬”,“抑”只是起衬托作用,而欲抑先扬则反之。

2.注意“抑”和“扬”的适时转换。“抑”和“扬”转换的最好时机,就是内容上前后很自然地形成转化关系的时候,可以用“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做标志。

3.注意“抑”和“扬”的分寸。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时,不要把事物贬得一无是处,要留有“扬”的余地;运用欲抑先扬的写法时,如果“扬”得过了头,就会喧宾夺主,后面的贬抑就没有了力度。

4.适度抒情、议论。适度的抒情、议论可以使作者的感情表现得更强烈,也可以使作品主题表现得更深刻。

佳作工坊

她的小心思

一考生

暮色降临,晚风习习,这样的时刻适合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这不,我们早就约好了,要一起去逛夜市。

城市夜晚的繁华尽在夜市体现,灯火通明,人声喧嚣。我们几个却不那么喜欢热闹,夜市也有它幽静的地方。我们发现,夜市东边小巷子的墙边有一丛野玫瑰,比我们家养的玫瑰要小得多,便围过去,折下几枝玩儿。

这时候,我用眼角的余光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儿。她朴素的衣着在繁华的街市中显得格格不入。她扎着一对小辫子,低敛着眼眸,一副羞怯怯的样子;手上提着一个花篮,花篮里都是小小的玫瑰。

看起来,她和我年龄相仿,应该是卖花的,只是她的花无人问津,那一束束小玫瑰懒洋洋地躺在花篮里,似乎在眯着眼打瞌睡。想想也是,怎么会有人愿意掏钱去买这些小小的野玫瑰呢?她那些玫瑰,应该就是从这墙边折的吧,我心里想。

忽然,她望着一个地方,脚步停了下来。我有些好奇,循着她的目光看了过去。原来是个拾荒老人,正在垃圾桶中翻找着什么。翻了好一会儿,老人才从垃圾桶里翻出一个被人啃过的馒头。吃了几口,老人把破三轮车停在原地,离开了。老人前脚刚走,小女孩儿后脚就跑过去,她动什么心思了呢?只见她很快找到老人刚翻出来的馒头,又重新丢进了垃圾桶里,然后快步离开了。

“啊!”我正看着她出神,一个不小心,玫瑰的刺扎破了我的手指,一滴鲜血渗出指尖。我把玫瑰扔在地上,厌恶地踩上几脚:“你这不该有的坏心思!”

我和小伙伴继续在玫瑰花丛边嬉戏玩耍。没想到的是,一会儿那个小女孩儿又回来了。只见她匆匆忙忙,脸上沁着汗珠。她的眼神搜索着,看到拾荒老人的破三轮车还在,仿佛放下心来的样子,抿了抿嘴,淡淡笑了一下。她将手里的盒饭放在老人的三轮车上,然后就提着花篮,快步消失在喧嚣的夜市里了。她的背影,像极了一朵瘦弱的野玫瑰。原来,她不是在使坏,她的小心思只是想让素不相识的拾荒老人能吃得好一点儿。

“我有个提议,小伙伴们,用我们准备在夜市上娱乐的钱,每人买一束玫瑰吧!”我们一起跑过去,追上小女孩儿。她的样子真的像极了墙边的野玫瑰,虽然普通,但依然为这个世界美丽绽放。我不知道那个小女孩儿后來怎么样了,只知道她的小心思,曾温暖过人间。

特色点评

巧设悬念,欲扬先抑。本文情节紧凑,作者巧妙地在开头设置悬念:她做了坏事,想一走了之。然后抽丝剥茧般解开悬念,原来是“我”误解了她,她是给拾荒老人买盒饭去了。文章情节设置波澜曲折,行文张弛有度。

巧妙扣题,主题突出。文章巧妙扣题,紧紧围绕“卖花姑娘的小心思”展开情节,正文部分细腻地悟出“她的小心思”,结尾再点“她的小心思”,首尾呼应,一线贯穿,以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全文主题。

猜你喜欢
于勒心思夜市
她的小心思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蜘蛛的一生
没有一个武汉人逃得过夜生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古代夜市哪个朝代最流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重庆首次授牌市级夜市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