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音乐作品在舞蹈教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2022-07-19 13:23王锐
乐器 2022年7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钢琴伴奏

王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塑造同一艺术形象。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技巧和情感感染力极高,是理智与情感完美碰撞出来的灵感火花。随着高校舞蹈专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用于舞蹈教学当中,针对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有的放矢地选择好的音乐,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芭蕾基训课堂中的经典钢琴作品分析

芭蕾基训是芭蕾舞教学的一门主课,通过对身体的“开、绷、直、立”训练,使舞者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解放四肢,对表现舞蹈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芭蕾基训几乎是所有舞蹈训练的基础,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个部分,大多采用现场钢琴伴奏教学的形式。

比如:赛贝尔的《爵士小练习》非常适合把上的五位擦地练习。该乐曲是典型的爵士韵律。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加上左手八分音符的跳音断奏,给舞者一个很明显的节奏提示。让学生在擦地的过程中找到2/4拍的强弱对比,钢琴教师在弹奏该曲时特别注意爵士风格的重拍处理,可将原曲的左手单音改编成音程,让和声效果更加丰满。

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亲切的名字》很适合把上的大踢腿练习。该曲旋律优美柔和,在乐谱中用到了密集节奏型、花腔、跳音、倚音的变化手法,音乐线条既富有颗粒性,又富有连贯性。结合大踢腿“起腿要轻、踢时要快、落脚要稳”的动作特点,从第一乐段的主旋律性开始,便可直接作为大踢腿的正拍開始。在演奏时,应注意右手旋律下行时级进大跳的力度,又要注意左手分解和弦的控制,在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旋律主动机下,运用好弹奏时的似断非断,让音和音之间既要有弹性和张力,又要随时辅助于大踢腿的踢腿爆发力。

肖邦a小调《圆舞曲》很适合把上单腿蹲的组合训练。这是一首回旋曲式结构,其结构是A-B-A-C-A。结构短小,却富有细腻情感,难度不大,却富有强大表现力。旋律以急进和大跳为主,非常形象地表现出舞曲的特点,还有倚音、回音、颤音等装饰音的运用,体现出旋律的灵巧性。节奏是很明显的3/4拍,左手伴奏音型以柱式和弦为主。单腿蹲的动作过程细致而缓慢,强调两腿在同等外开的基础上同时弯曲、同时伸直。在弹奏曲目时应注意速度平稳而富有旋律线条的延伸,这首圆舞曲的柱式和弦刚好很巧妙地帮助到学生在做蹲的时候能够找到发力点,单音八度的来回变化,可让学生有无限的想象力。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中的音乐作品分析

中国古典舞定名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的基训是结合芭蕾舞的训练体系,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流传下来的被认为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古典舞蹈。其训练要求围绕形、神、劲、律进行,主要包括基训课程、身韵课程以及其他排练相关内容。钢琴伴奏在课堂训练中担任重要角色,在低年级阶段要求音乐乐句规整、气口拉伸感;进入中高年级后,就需要对音乐表演要求有所提高,将音乐节奏的拉伸和紧缩的弹性范围加大,这也是古典舞钢琴伴奏的难点所在。中国古典舞基训内容,是在参照了芭蕾训练课程的同时,将民族舞训练方法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训练课程。

活动音乐一般用于把杆训练的第一个动作,是肌肉准备活动的前奏,舞蹈教师常常把活动作为擦地组合的引子。我们在选择音乐时多用到慢速的2/4或中速的4/4,左手常用分解和弦织体,触键以连奏为主,右手突出主旋律,左手控制好力度即可。蒙古族民歌《迷途的羔羊》较适合这个组合。该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在弹奏时力度要轻,其中在23小节从F调转为G调时,可配合舞蹈动作的力度做大幅度的延伸,将音乐的情绪和力度推到最高潮,让整个调性色彩更加鲜明。

日本动画片《犬夜叉》的插曲《穿越时空的爱恋》旋律流畅、优美,略带忧伤。最有特色的是小调作品升高三音的Ⅳ级和弦突出变化音所带来的的色彩变化,较为适合蹲或者单腿蹲的音乐。在该曲的高潮部分,可改变左手的伴奏织体,用八度双音加音程的形式,辅助到蹲的重心移动,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将动作更加轻松的完成。该曲还可以通过改编左手伴奏织体的方法运用到中跳组合训练中,在力度演奏上则要突出右手每小节的第一拍重音,让学生在起跳的过程中找到节奏的重拍点。舞蹈钢琴伴奏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教师通过眼睛收集视觉信息,感受舞者呼吸,然后通过钢琴的技术技巧将视觉转化成声音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动作的变化随时即兴创编或改编。

擦地一般分为一位擦地和五位擦地两种,主要动作形态是脚掌和地面的接触,犹如一滴水经过地面,脚背要绷到头,并且有延伸的感觉。主要锻炼脚背、脚腕的能力,以及整个身体和后背重心的稳定性。林海的琵琶曲《欢沁》就很适合五位擦地。该曲为中速4/4拍,诙谐、幽默,又不缺乏清新、流畅。左手的重音在第2拍、第4拍的第一个音上,右手时而连和跳音的交替出现,让舞者在轻松的情绪中完成动作训练。该曲的整体力度应控制在p-mf之间。

《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它欢快的曲调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该曲旋律活泼轻巧,富有弹性,后十六、十六分平的节奏型常常作为小踢腿的经典节奏使用,弹奏速度中速平稳,左手的伴奏音型要灵巧、欢快,注意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可带动舞者的情绪变化,将小踢腿的击打动作表现的完整。

三、古典舞身韵课堂中的音乐作品分析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中“身法”和“神韵”的合称。以符合古典舞艺术规范的“身法”展现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身韵”。八大基本元素包括“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身韵音乐大多选用4/4、2/4拍,偶尔也选择3/4拍。和基训音乐相比,呼吸气口多变,旋律较为稳定,音乐气息线条流动,在选择音乐时多注重内在的节奏感和呼吸感,强调情绪的变化。

《梨花颂》是京剧《大唐贵妃》的选段,音乐形象高贵、典雅、雍容大方,适用于提沉的元素音乐。该作品是一部曲式,A大调,歌词短小而精炼,速度为adagio柔板。前8小节为引子部分,情绪优美,可作为一个八拍的起手准备拍。歌曲的伴奏织体丰满,大量运用四部和声的效果,和声进行运用了西方音乐的完全终止,将中西合璧更显大气磅礴。不论提或沉,整个过程像打太极拳一样,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尽量做到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在弹奏该音乐时要结合呼吸律动带动动作。

旁提也是身韵基本动律元素之一,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舞女性美的动律之一,它是沿失状轴的弧线运动,具有很强的女性体态线条感。一般与“拧”紧密交织在一起,动作过程始终贯穿“边拧边提”的要领,一般选用4/4音乐。《菩萨蛮》是大型古装连续剧《甄嬛传》中的插曲,是一首具有现代化音乐风格的古诗词歌曲,很适合旁提的组合训练。这首歌曲篇幅短小,曲调流畅,旋律十分舒缓却略带一丝哀怨。既采用了中国民族调式音乐的记谱法,在和声编配上又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特点,是一段式曲式结构的音乐,由七字句与五字句混合而成。作品采用B羽调式,音乐既有古韵的特点又有现代化气息。用钢琴编配的形式表现,触键既要柔和又要慢下键,律动方式两拍一重音,突出旁提的呼吸韵律。

结语

舞蹈钢琴伴奏需要钢琴教师既对舞蹈整体有全方位的把握,又要对每一个训练动作有细致的理解,不仅要有过硬的钢琴技术技巧,还要对作品有即兴改编的创作能力。舞蹈音乐对节奏的强调胜过旋律,钢琴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钢琴伴奏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促进舞蹈艺术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钢琴伴奏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示范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