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7-19 09:35陈丽群
高考·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改提出以后,我国教育行业也将核心素养这一内容纳入教育目标之中。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展的核心品格和能力,每个学科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学科蕴含着极高的价值导向,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极为重要。对此,本文也将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研究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单凭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养[1]。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并且这个阶段的他们还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此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期,高中历史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时机,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以更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一、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变革教学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历史课程中,教师面临着多重的教学挑战,学校也需要更高的教育水平来维护自己的声誉。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尽管理论知识的传授仍然是高中教育的教学重点,但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更需要教师充分整合历史知识、信仰和价值观,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思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不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也在无形中推动了历史教学的改革[2]。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高中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此,为更好实现这一目标,考试成绩不应再是评估学生优劣的标准,对其的评价应包括理论知识、学科思维和实践技能等综合几个方面,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内容涵盖方方面面,这些内容也是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渗透给学生的。但是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对核心素养培养缺乏重视

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下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可是有些老师还不能很好理解这一点,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从历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没有对其进行创新和变革,更不用说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内容。在这种局势的影响下,也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效较低,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二)历史教学缺乏趣味性

尽管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较以往更为成熟,但在学习方面还远远达不到自觉性和自律性,绝大多数学生在开展学习时还是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对知识学习还未形成客观认识。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往往缺少恰当的方式方法,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也较为枯燥,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无法更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一)教师正确引导,明确课堂主体地位

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上,大多会将教师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则是有所忽视,而这种想法是存在偏差的。所以在当下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摒弃这种观念,转变课堂活跃主体,将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成引领者。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鼓励学生去主动研究问题,而不是过度依赖教师讲解,否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对其历史核心素养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然,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放手,对学生不管不顾,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指点迷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并且在学生遇到弯路时及时将其引回正轨,相比于教师“一手包办”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这样设计教学任务,首先在正式开始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将本课内容熟读一遍,先自行探究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盲点,将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出来,同时,借助网络或者是其他课外书籍资料查阅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并将其记录下来。其次,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将学生们按照学习和理解能力情况的不同进行合理分组,具体可根据班级人数分配好每小组学习人数,之后为不同小组设置一至两个问题,并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他们进行自由讨论。在讨论过后,每组可派出一位代表对他们组内的问题进行总结作答,教师再对其作答进行点评,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向该小组提出问题。因此,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也可以实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从老师的点评中,学生也可以看到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这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历史学习兴趣

教學情境设计是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历史学科来说尤为重要。由于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如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和他们现实生活实际联系也颇浅,导致他们在理解这些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历史知识,进而他们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3]。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在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思想家,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观点,再加上战国诸侯分裂局面复杂,也导致学生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出现一定困难,无法更好梳理并掌握知识点。为此,教师便可以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创作作品,还原当时诸侯割据的场景。在小组中,不同的学生可分别扮演君王、群臣,以及孔孟老庄等思想家,通过语言演绎还原当时的故事情节,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在演绎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当时的文学地位,并且在情境演绎中生成自己的感悟,之后教师再开展系统的知识教学,讲解那段纷乱的历史也会让学生能更加轻易地理解。当然在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注意语言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此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找到相关纪录片或者是剪辑影视剧片段,通过具体的视频影像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了解当时那段历史,进而使学生们理解知识更加轻松简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知识讲解要逐层递进,由简到难,如先为学生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就是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之后再为其详细讲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状况,最后再为学生讲解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思考和理解知识,也可以通过老师的逐层讲解来掌握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感知力,让他们在学习期间对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使他们逐渐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三)结合时事政治,丰富学生人文情怀

历史和政治是紧密相关的,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时事政治新闻,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辩证思维习惯。为此,在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时事政治素材,促使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到“两次鸦片战争”这一课时,这一课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后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当时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受封建腐朽统治,导致国势衰微,遭受到西方列强国家的压迫,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是我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对于我国近代史,由于时间线较多学生记忆不佳,所以在讲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先帮助学生理清时间线,先为其讲述1840年到辛亥革命之前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之后老师再带着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并对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在课堂内容全部学完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超级工程》等纪录片,让学生感受现在的中国的发展,了解现如今我国的国际地位,进而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努力学习。简而言之,通过将时事政治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体验到我国的变迁发展,让学生们意识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并且逐步建立起历史思维,养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家国情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四)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意识

学生只有自己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深刻理解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历史来说,思考意识更是十分重要。在历史核心素养中有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够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意识[4]。而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形成这一意识,进而发展其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在课堂基础知识讲授完毕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在汉朝以后各朝代会尊奉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并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并在下一节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分享自己查阅到的内容。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还必须具有历史宏观思维。然而,与获得正确答案相比,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相比之下,这一能力是比正确答案更为重要的,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所必不可缺少的。学生完成探究后,老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预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看看法做出点评。在所有学生全部表达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整合,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次梳理,并基于学生阐述的内容做出相关知识点补充,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思考。总而言之,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考意识对历史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探究,以帮助学生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其历史综合素养。

(五)历史文化教育,树立正确历史价值观

高中历史课程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不但丰富了历史知识,而且也有关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方面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意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他不仅掌握了最基础的历史知识,而且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也有贡献。

例如:在学到“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影片片段或者是纪录片,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层面感知到当时的残酷景象。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也会自发产生,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和内容也有了想要更多了解的欲望,此时,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展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受到情境影响也会更专注于课堂学习中,进而使他们的听课效率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使其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也能具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中历史学科无论是对于学生的高考成果来说,还是其今后成长发展来说都极为重要,因此,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还要积极革新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在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融入其中,以更好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费涛.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1(32):185-186.

[2]向丽.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86-87.

[3]金海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1(33):116-117.

[4]龙恒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1(20):99-101.

作者简介:陈丽群(1986— ),女,汉族,福建仙游人,福建省仙游现代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