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2022-07-19 09:35靳大林
高考·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方法与途径实践效果劳动教育

摘 要:基于城市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以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劳动教育的实践效果,以此促进高中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城市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方法与途径;实践效果

近年来,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城市家庭教育中,虽然一些家长会对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但大多数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不允许学生做家务,甚至有些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城市普通高中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一些教师未能去挖掘活动资料,在主题确定以及内容上缺乏新意,也没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活动不感兴趣,甚至还会丧失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文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城市普通高中学校层面的实践策略,从而保证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掌握自身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最佳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以此促进高中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科学劳动价值观的确立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与社会劳动关系密切,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中生单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技能是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有限。高中生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也就是说,全面参与社会实践的高中生,不仅要有相应的劳动技能和知识,还要深刻理解劳动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全面具体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尊重劳动人民,反对取得劳动成果的不道德行为,积极参与日常劳动,获得丰富的劳动情感体验,学会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劳动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高中生通过身体感受劳动行为,从而获得相应的心理成就感和效能感。通过劳动课程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核心素养,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择业要求的各种劳动技能,并从中把握相关的劳技知识。因此,高中劳动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式,让学生积极、独立地参与劳动,使他们在劳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心理愉悦和满足。

(三)激发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体验

教师应注意调动學生的劳动情感,学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劳动教育课程为渠道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伟大意义,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养成奉献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满足生存发展的基本劳动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强劳动幸福感与获得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理解和接受学生情绪的波动,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有积极的劳动心理。这种积极的情绪引导不仅为高中生认识劳动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高中生更加敬佩劳动人民,在一些积极情绪的引导下改善和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自身劳动素质。

二、开展城市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软硬件资源及师资队伍建设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是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郑州市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典型学校,学校文献资料、图书资源丰富,软硬件资源和科研手段齐全,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深入人心。学校努力提升劳动教育的技术含量,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中心设施,建设了“苹果树下”创客空间,各类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规范、现代化的动手实践环境,实现劳动意识与技术能力、劳动思想与技术思想的结合;不允许削减、挤占劳动教育课,保证开足开好。

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劳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1]。一方面,我们对现有的劳动教育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6人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以增强其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注意从各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劳动师资队伍,发动更多的科任教师从事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和校本研修,依托自身独特的校情和学情来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积极与中小学校外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和优秀企业进行联合,以个人自学和集体探究为途径,以学校奖惩机制为动力,能让教师探寻先进教育理念,习得精湛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学校特色办学注入活力。

(二)践行依托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劳动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最主要的教育环境,也是孩子在成长中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具有社会化特色的环境,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中,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动手做家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自主地帮助孩子承担了一切,必然会造成孩子劳动能力极差,无法适应未来的生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发挥积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所以学校需要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定期组织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让家长明确我们所开展的劳动教育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并且提倡让孩子每天坚持进行生活劳动教育。

除此之外,学校专门为学生设置日常劳动打卡清单,开展劳动主题班会,让他们有条理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熟练掌握多种劳动技能,满足了个性化需求,达到了育人目的。这些劳动教育的方法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劳动教育合力,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优化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三)创设特色化生产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

在校园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教学工作能够实现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宗旨,这也是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形式。但是单一学科知识的讲解以及课程的内容,远远不能够让高中生拥有综合发展的素质,也不能够凸显出高中生劳动的价值和自我创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探求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所以只有让学生全员参与到生产劳动中,才能够激发起劳动的品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校园开设特色化的生产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所具有的真谛,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2]。

劳动课程的开展需要扎根于本土,充分汲取地域所具有的文化,创设体验性的劳动教学情境,以多元化、特色化的特征作为支撑,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劳动教育之中。我校在教学楼一楼的空地建立植物花卉“秘密花园”,让学生亲身躬耕农事,尝试农具等简单生产工具的使用,更让学生亲身体验育种、栽培、浇水,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并结合生物、化学、语文等跨学科知识,来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初步形成独立统筹复杂劳动实践的自我组织能力。

(四)组织社区服务和职业体验的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个理念的提出,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性含义,第一就是要求校园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相互结合;第二就是要求教育能够直接参与到高中生的生活之中。加强社会公德劳动教育与校园道德教育,是校园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组织社区服务和职业体验的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强化身体力行,培养职业兴趣,培育社会公德,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我们针对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呈现出的不同层次性要求,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校园、社区的服务性劳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思想和意识。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在教师的有效带领下,让学生做一些垃圾分类、制作树木名片、帮困服务等简单的公益活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快乐,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五)开发“三园三阶段”劳动教育课程

建立了家园、校园、社园为主的多方联动劳动教育机制,突出以“必修初级课程-实现自我价值、选修中级课程-实现应用价值、融合高级课程-实现产业价值”为基点的三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策略,开发了城市普通高中“三园三阶段”劳动教育课程,高度融合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来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要求每周每班至少开设一节劳动课程,以满足劳动过程中对知识的需要和为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存而打下一定基础的需要;还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开展了科技文化节、“行之勤”五一劳动周、“行之勤”劳动教育暑假实践活动等。

“三园三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主要就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情境化教学方式,以分类项目主题来实施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教学法(简称PBL)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各守其责,精诚协作,共同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使学生通过应用知识、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劳动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调积极建构、深度学习,以及最终达成目标,学到技能,解决问题,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项目式学习流程主要包括项目介绍、项目设计、项目操练和评价交流等步骤。

三、实践效果

(一)培植课程土壤,有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将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发挥“五育并举、以劳为基”的育人模式,实现“健康、博爱、有为”的育人目标。在推动城市普通高中“三园三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始终围绕如何释放、顺应和发展人的天性来设计课程模型、课程体系和评价方案,学生在劳动项目学习的情境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和担当,锻炼了耐心和毅力,转变了学习方式、浓化了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据统计,我校从2015年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以来,累计有5600余名学生参与劳动课程,产生劳动案例项目近200余项,近六年高考一本上线率由2015年的30%上升到2021年的80%,充分說明开展劳动教育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发挥课程普适功能,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给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主动结合自身学科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发挥课程普适功能,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他们将这种理念和教学方式自觉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近年来,学校有92人次获省、市优质课一等奖,82人次获省、市骨干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学校案例《“行之勤”劳动教育课程》,荣获2021年度郑州市劳动教育特色品质课程;笔者参与的成果《劳动育人:K-12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区域实施》,荣获了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三)聚焦项目化学习流程,构建五星多元评价体系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与学科课程相比,劳动教育课程更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针对某个项目“设计”“操练”“体验”“反思”,一件作品或者一个项目的完成是对学生或者某个团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与之对应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结合《劳动教育实践手册》进行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和学期的综合性评价,建构基于劳动素养评价的五星多元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学业的重要指标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并形成反馈机制,定期给家长或教师,推送学生或班级劳动教育数据分析报告,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劳动教育评价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首要方法与途径就是从家园、校园、社园等场所中寻找劳动教学资源,帮助城市普通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人人都成长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总之,通过对新时代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为新时代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套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勤.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7):6-7.

[2]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12).

作者简介:靳大林(1975— ),男,汉族,河南内乡人,河南省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劳动教育。

本文为2021年郑州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市级经费支持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ZJKZD-S02-0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方法与途径实践效果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促管理水平提档升级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