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综合性管理措施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2022-07-19 13:44周丽英杨春燕韩梅盈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重儿呼吸机早产儿

周丽英,杨春燕,韩梅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252000)

近年来,随着围生期医学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较前明显提升,而其免疫功能极不成熟,住院时间长,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机会多,随着应用气管导管时间延长,易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通常由潜在病原体的气道定植引起,而气道定植的来源可以是患儿自身的菌群或者病房环境、医务人员等,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形式,导致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增加[1]。有研究显示,VAP的发生率可达42.8%[2];而持续质量改进更注重过程和环节管理,运用PDCA循环提高新生儿的治疗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采取质量改进综合性管理措施,以期为临床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5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为干预组。纳入标准:胎龄<32周和/(或)体重<1500 g,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入院日龄>3 d的早产儿,诊断标准符合第5版实用新生儿学要求。排除标准:住院时间<3 d,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家属放弃治疗、遗传代谢病、发育畸形患儿及临床资料记录不完整者。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入院时间(0.59±0.39)h;体重(1203.53±294.06)g。干预组男60例、女35例,入院时间(0.56±0.78)h;体重(1228.05±269.29)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了解本研究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号:2018126)。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质量改进综合性管理措施。

1.2.1 质量改进方法 成立管理团队,包括新生儿科医生、专职护理小组、院内感染相关人员、影像学医师、儿科临床药师、微生物检验人员、康复治疗师等;运用鱼骨图和帕累托图确定优先影响呼吸机使用天数的相关因素,采用对应的相关综合性干预措施,目标为降至122 d(见图1)。

图1 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机使用时间驱动图

1.2.2 综合性管理措施

1.2.2.1 医护人员管理 收集整理大量文献、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集束化护理措施资料,再结合病区实际情况制订操作性强的干预措施,采用PDCA循环持续解决遗留问题,以确保新的干预措施顺利开展。组建护理团队10名,纳入人员为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10年,获得主管护师资质>3年的本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加入护理小组;定期测评不同医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不断改进。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尤其手卫生监督,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2.2.2 病区管理 每日进行病区环境消毒,严格限制入室人员,床边影像学检查或检验等设备均喷洒消毒后进入,维持合适的湿度、温度及噪声,定期进行病区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学监测。

1.2.2.3 呼吸机管理 所有患儿均在无菌操作下经口气管插管,均使用德国Maquet Servo-i呼吸机,呼吸机管路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按时倾倒存储的冷凝水;做好呼吸机管路管理,按时更换,污染时及时更换呼吸机管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与预防VAP护理措施,加强手卫生。

1.2.2.4 患儿管理 实行集束化护理措施,有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儿VAP的发生率,主要从以下几点实施。①体位管理:抬高头肩部15°~30°,病情允许情况下,侧卧位与俯卧位交替进行,由左侧→右侧→俯卧位行机械通气,每2 h更换1次卧位,做好记录,由专职护士操作,避免发生意外。如俯卧位出现Tc-SO2持续下降>20%,血压不稳定,频繁呼吸暂停,血痰,腹胀或呕吐,则停止俯卧位机械通气[3]。患儿置于水床式鸟巢包内,方法简单易于制作,即婴儿包被对角斜放于患儿身下,然后左右两侧包被对角向下卷至贴近身体两侧为止,头足两头包被角两斜边内收角翻折一侧被下即可,紧贴患儿围绕于四周类似子宫即鸟巢,水袋置于鸟巢下面[4]。②呼吸道管理:按需吸痰,吸痰前10 min选用电动声波振动式牙刷,按照规范叩背流程(避开双肾),进行患儿背部振动,振动频率设为每分钟31000次,每次2~3 min[5]。采用密闭式深部吸痰,吸痰时间<10 s,负压 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使呼吸机处于持续性密闭送气状态[5]。每日评估患儿呼吸功能,根据胸部影像学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个体化管理,符合撤机指标及时撤机。③营养支持: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消化功能差,由专职护士给予初乳口腔涂抹干预,遵医嘱执行涂抹次数[6-7]。④其他:适当镇痛镇静,康复治疗师早期介入进行早期心肺功能评估、干预;加强抗生素管理,避免漏用或滥用。

1.3 资料收集 采用数据库统一收集,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等)、呼吸支持、每千例患者住院日有创呼吸机应用时间、达到胃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DOT)、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VAP、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早发败血症(EOS)、晚发败血症(LOS)]。

2 结果

2.1 两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每千有创呼吸机应用时间、DOT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每千例患者住院日有创呼吸机应用时间、DOT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由于其肺部成熟度差,顺应性差,呼吸肌易疲劳等,出生后多应用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随着呼吸通气时间的延长,易合并VAP、BPD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造成不良结局。有研究指出,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VAP、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细菌聚集、基质包裹分泌形成细菌生物膜,同时增加VAP发生率,NICU院内感染中肺炎占第二位,其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作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3~4 d后VAP发生率可增加1.4倍[8-9]。因此,如何能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迫在眉睫。

质量改进通过针对性比较强的临床特殊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了主观性和局限性,为临床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的思路。我院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呼吸机应用时间最长可达233 d/千例患者住院日,通过帕累托图找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中选取KD内包含了管理团队人员的培训、制订完善的制度流程、监督措施应用等,干预组每千例患者住院日有创呼吸机应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Phongjitsiri等[10]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通过质量改进项目可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VAP发生率、DOT、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Izelo等[11]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蠕动能力差,而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无法经口喂养,且有创12 h后,口咽分泌物和细菌可形成生物黏膜,肠道菌群失调,本研究中采用母乳进行早期口腔按摩干预,母乳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刺激口咽相关的淋巴组织,激活T细胞,影响口咽部的菌群定植,从而获得免疫;同时,经过口腔干预促进胃肠液分泌以及肠蠕动能力,达到胃肠道完全喂养时间缩短[12]。本研究中,干预组BPD发生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BPD系多因素导致,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可影响肺血管的通透性,从而阻止早产儿肺的肺泡化。

综上所述,将质量改进综合性管理措施应用到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可缩短患儿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改善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体重儿呼吸机早产儿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