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期限结构、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

2022-07-21 13:23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师期限债务

何 丽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言

独立审计作为产权分离下产生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物,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判断公司是否存在审计风险。自Simunic(1980)首次提出审计费用模型以来,学术界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由于现阶段中国审计市场尚不完善,存在诸多如事务所低价竞争和审计失败等问题,因此探讨降低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抑制审计费用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债务期限结构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债务虽然能缓解企业投资过度等问题,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管(杜春明等),但同时可以用来反映企业财务的不确定性,过多的短期债务是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研究。那么, 在给定不同债务期限结构的情况下, 其是否会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呢?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仅可以监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还可以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降低风险,减少企业的审计成本,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对落后。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出从2012年以后,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由外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周泽将等(2019)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将会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减少财务舞弊或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因此,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能会减少公司的审计费用。基于此,内部控制是否会对债务期限结构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这类问题构成了本文关注的焦点。

本文可能的贡献有三。第一,丰富了债务期限结构经济后果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影响因素,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发创新和企业投资方面,而本文从审计师的角度出发,研究债务期限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丰富了这一领域研究。第二,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从企业层面(企业规模、盈利状况、产权性质等)和审计师层面(事务所规模、审计师任期等)考察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本文则从债权人的视角探讨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充实了有关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三,在研究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加入内部控制变量,拓展并丰富了现有研究。

二、文献综述

1.审计费用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企业层面和审计师层面来考察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一是企业层面。伍利娜(2003)研究表明,盈余管理和公司规模都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即公司规模越大,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审计师审计风险越大,审计费用也就越高。刘启亮等(2014)从媒体关注的视角,发现媒体的负面报道会造成审计师增加审计费用,但这种影响只出现在高诉讼风险下。此外,叶建芳等(2016)研究发现:商誉会提高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同时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难以核实,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提高,同样会导致审计费用增加。二是审计师层面。刘霞(2013)认为事务所声誉和规模都对审计收费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声誉的影响更大,而前“十大”事务所可能会对国有企业降低审计收费。进一步地,酒莉莉等(2018)实证发现,审计师变更会给继任审计师带来更高的信息风险,进而会提高向被审计单位收取的审计费用。

2.债务期限结构相关研究

学术界关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以影响因素方面为主,有关其经济后果研究相对较少。影响因素方面:孙铮等(2005)考察了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债务期限越短,进一步发现政府关系会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获得长期贷款;方红星等(2017)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越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源,使得公司获得的长期借款更多;李燕平等(2018)研究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越会选择增加短期贷款,减少长期贷款,但大股东越多、大股东间的竞争性越强,越会增加长期借款;张晓琳等(2020)通过代理成本和资源约束理论,发现长期债务明显造成企业创新效率降低,这是因为长期的债务期限可能会加剧代理问题,不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现有文献表明,国内外学术界对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短期债务可以依靠其治理功能缓解企业代理冲突,提高企业治理效率。那么债权人将利用短期债务及时获取企业的财务信息,并监督企业管理层的行为,进而抑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短期债务并未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短期借款的期限较短,企业的还款压力较大,短期债务过多会致使企业代理成本和财务风险增加,引发盈余管理和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也不尽完善,实施执行上就会导致偏差问题,所以,短期债务的治理功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在短期借款增加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层基于动机、压力等因素,实施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将会增大企业的经营和信息风险。此时,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处在较高水平,所需的审计资源投入相对较高,审计费用也会增加。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短期借款占银行借款总额的比重越高,公司审计费用就越高。

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董望等(2011)从投资者的视角研究,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盈余质量,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加大对企业风险的控制,及时发现和修复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首先,内部控制能够改善和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它贯穿于企业每一项经营业务流程,会对生产、销售和资金管理等行为造成重要影响,有助于抑制企业的信息风险提升。董小红等(2021)研究发现较高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减少管理层盈余操纵动机,进而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流通效率。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让企业快速识别和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对策,有助于企业及时管控该经营风险。由上述分析可知,高质量内部控制弱化了短期债务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

H2:内部控制会削弱短期债务对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15年~2020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ST和*ST、金融保险类公司,以及财务信息缺失的样本。此外,为消除极端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变量进行1%和99%的缩尾处理,最后得到了9769个样本。主要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DIB数据库。

2.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Lnauditfee)。参考陈德球等(2011)的研究,采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替代变量。(2)解释变量。短期债务期限结构(Std)。参考李栋栋(2016)的研究,采用短期借款与银行借款总额的比例来衡量债务期限结构;内部控制(Ici)。根据前人经验,采用迪博数据库中内部控制指数/100来表示内部控制质量。(3)控制变量。借鉴陈德球等(2011)、胡艳等(2015)的研究确定本文的控制变量。各控制变量的名称和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3.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债务期限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借鉴胡艳等(2015)的研究,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i为第i个企业,t为年份,为模型误差项。

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内部控制”这一调节变量,以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对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二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其中Ici为调节变量内部控制,交互项Std×Ici代表内部控制对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分析

对样本公司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审计费用(Lnauditfee)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6.76和12.71,说明审计师对不同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比较明显差异;标准差为0.722,与杨荻等(2021)研究中的结果(0.759)非常接近。债务期限结构(Std)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这表明不同公司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债务期限存在明显差异,而0.644的平均值表明上市公司的短期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占很大比例。内部控制(Ici)的均值是6.065,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8.34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水平较高,但不同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差异较大,这与杨旭东等(2018)的研究一致。

2.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Person相关系数。债务期限结构(RATIO)与审计费用(Lnauditfee)的相关系数为负数,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短期借款越多,审计费用就越高,这初步符合本文假设H1的预期。此外,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除一个不显著,其他均显著,且vif检验结果小于4,说明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下面的回归分析。

表3 主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

3.回归结果分析

(1)主效应检验

模型(1)是基准回归检验方程,即债务期限结构和审计费用的检验,结果如表4列(1)所示。其中,债务期限结构(Std)与审计费用(Lnauditfee)的系数为0.055,且在 1% 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假设H1一致。这说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企业短期借款占比越高,审计费用就越高。关注到相关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se)和速动比率(Quick)对审计费用(Lnauditfee)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是0.433和0.071,但是盈利能力(Roa)和流动比率(Liqasset)对审计费用(Lnauditfee)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分别是-0.646和-0.059,而且盈利能力(Roa)的影响较大。

(2)调节效应检验

本文运用模型(2)为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对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如表4列(2)所示。分析发现,内部控制(Ici)与审计费用(Lnauditfee)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费用,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成本,所以审计费用相应减少。内部控制与债务期限结构的交乘项(Std×Ici)回归系数为-0.048,且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即高质量内部控制会降低债务期限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信任程度越高,进而会减少审计资源投入,抑制由短期债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良好的内控将缓解短期债务过多引起的审计费用增加,企业应根据债务融资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4.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分析检验。参考沈维成(2019)的研究,采用审计费用与总资产的比值取对数作为审计费用的衡量指标。在其他控制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本文利用替代变量重新对模型(1)、模型(2)进行回归, 结果见表4的列(3)和列(4)。可以看出,主要结果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2015年~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内部控制在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中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债务期限结构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即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越高,所需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加入内部控制作为调节变量,发现内部控制能够缓解债务期限结构对审计费用的正向作用,换言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质量,将会导致债务期限结构对审计费用的正向促进效应减小。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改善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占比过高企业将承受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面临更加严峻的财务危机;中长期负债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因而企业应该建立满足自身条件的债务期限结构,可以通过权衡收益和风险来规划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以降低其带来的风险,减少债务期限结构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企业需要树立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设计出适当的内部控制并持续实施,及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和行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进一步减少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支出。

猜你喜欢
审计师期限债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本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应支付双倍工资?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延长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