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为何会为根本不存在的偶像如痴如狂?

2022-07-22 00:29
中欧商业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威尔森真人偶像

2012年,脑神经学家盖瑞·威尔森在TED演讲中提出一项有趣的发现:“在现代,一个男性通过一块屏幕在10分钟内看到的美女,比他的祖先几辈子看到的总和都要多。”十年后的今天,盖瑞·威尔森的观点依然适用在当下,但它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对于身边女孩的兴趣变低,反而对于虚拟世界中不同风格的女孩兴趣增高,虚拟偶像应运而生。

艾瑞咨询称,2020年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突破4亿,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字节跳动、B站、腾讯等互联网头部公司都开始将目光聚焦在虚拟偶像上。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这些根本不存在的女孩?在这个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是“人设”比真实更重要。

对一个真人偶像而言,年龄是约束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真人的性格、能力注定无法满足所有人,不可控性极强。但虚拟偶像从出道开始,形象、性格都是统一的,她们不会有绯闻,保持永远的单身状态,还能根据粉丝的喜好学习,她们不仅形成了一套增长闭环,还成为众多单身年轻人的“精神抛锚处”。

不同于客观存在的真人偶像,也不同于动漫、小说中所塑造的具有故事性的虚拟人物(偶像),虚拟偶像是一种通过动画、CG等技术手段制作的虚拟人物形象,再配合真人的配音以及对真人的肢体动作、神态进行捕捉,从而塑造的具有独立性格的虚拟人物。这类偶像不仅能够和真实偶像一样通过制作视频、直播、线下演出的方式与粉丝互动,还能通过网友的二次创作不断进行形象的自我塑造。

根据柯立芝效应,一个男性对于自己固定的异性伴侣随着相处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失去兴趣,当一个新的异性伴侣出现时,他的新奇感又会被立刻调动起来。虚拟偶像通过别样的方式创造了新的柯立芝效应。

以B站虚拟偶像组合A-SOUL为例,这个组合于2020年11月出道,共有五个虚拟数字人,分别代表了可爱吃货、知性、温柔、傲娇大小姐和颯等多种将女孩符号化之后的标签。在刚出道时,B站部分用户纷纷自发抵制,一致认为资本进入了V圈(虚拟偶像圈子),会把饭圈的一套模式带到V圈,但一年多过去了,大部分抵制的人成了她们真正的粉丝。

A-SOUL的粉丝群体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群体,在直播中打赏最多的人也不会成为粉丝中的领导者。人人都有参与感的粉丝们,共同搭建起互相关怀和鼓励的粉丝社区,极大地催生了粉丝的二次创作。

此外,虚拟偶像的粉丝具有极强的忠诚度,变现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直播打赏、周边产品销售。随着技术发展,虚拟偶像也开始了突破次元的尝试,如线下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等,这些变现方式能够在维护粉丝社群的同时打造IP,从而进行更多的如品牌联动、代言等突破次元壁的尝试。

猜你喜欢
威尔森真人偶像
大众偶像
Task 4
真人秀F2
变色龙
面孔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
偶像效应
我们的梦会改变世界
美国18岁少年设计出简易核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