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思考

2022-07-22 02:52高烨
军工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能上能下选人全员

高烨

“能上能下”,听起来确是应有之义,做起来却难令人满意。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认真对待,因为一旦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老百姓会感到不满意,会为该上而没上的同志打抱不平,对该下而没下的人员表示不忿,进而影响工作氛围和从业状态。党的事业更不会满意,没有好的干部人才队伍,事业难以壮大甚至难以为继;没有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向心力、凝聚力难以形成,进而影响党的事业发展,折损党的光辉形象。但“能上能下”听起来确是应有之义,做起来却难令人满意。

解决“能上能下”问题要分清主次

笔者认为,能上能下,重在能下。早在1962年,小平同志就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下来,能上不能下,现在看来,副作用很大,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障碍,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能下”。“能下”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不能下”相比“不能上”,危害更大。一方面,“不能下”影响队伍质量,违反精兵简政和管理高效的原则,助长论资排辈的风气,造成“上位就能无忧”的结果,诱使特权现象和“跑官要官”问题发生,恶化选人用人的生态;另一方面,“不能下”直接影响“能上”,职数有限制,位子腾不出来,邓小平同志形象地比喻“庙只有那么大,菩萨只能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有足够的位子,事情会好办很多。此外,比较之下才有伤害,一旦优秀的人上了,对那些在其位难谋其政的人冲击很大,他们会利用“在其位”的优势,把控话语权,干扰决策权,尽全力阻挠和防止优秀的人脱颖而出。加之现实中,“不能上”并不会完全限制优秀的人发挥作用,只是会有较大衰减。可以想见,在同等难度的“不能上”和“不能下”的问题面前,在同样没有处理好“能上”和“能下”的问题之前,一般会选择“先不下”而牺牲“能上”。所以能上能下,首要是能下。

解决“能上能下”问题要认清本质

选人用人,古来有之,我們党历经百年风雨,人事管理制度、组织管理经验甚至典型的成功案例不可谓不丰富,不存在占据相当比例的“不能上”“不能下”的情况,更不可能有“完全不能上”“完全不能下”的情形。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能接受的,是“具备了充分的能上条件但没有上”和“具备了必要的能下条件但没有下”,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恰恰也是“能上能下”难以令人满意的根本所在。“能上能下”的本质是让非常态的事情常态化,我们孜孜以求的是一种触发机制:在“能上”方面,只要条件充分就能上,没上就是“不能上”;在“能下”方面,只要条件必要就要下,没下就是“不能下”。这种目标需要海量数据和超高速运算能力来支撑,类比一下,当前或还处于算盘时代,因而目标无从实现甚至无从想象。

认清本质不是要轻言放弃,兹事体大,纵有千难万险,也必须去做。功成不必在我,相信有一代一代人的持续努力,结果必然光明。

解决“能上能下”问题要实事求是

凡事不能违背实事求是这个原则,推进“能上能下”机制建设的导向是清晰的,但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什么是能、什么是庸、什么是劣,有很多考量,有各种要素、边界、变量,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单位,标准理应不一样。如“到点就下”和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职能机关、经济责任单位、非经济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团队、创业团队,应当区别对待,不必片面追求年轻化指标和高科技比例。在一些投资周期长、收见效益慢或延续继承性强的领域,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见得一时不好就马上走人,干部调整要慎重,力度要适中。

具体到工作,笔者有两点建议。

要循序渐进。难办的事情向来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一个案例一个案例积累,一条经验一条经验汇集,总体上先易后难。比如干部选任,要有目标地选择、有计划地解决,做成标杆、形成效应;比如制度建设,一步不能到位或难以成体系建好的,就一个一个来,不要贪快贪全。

要全员尽责。能上能下关乎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绝不能靠组织部门包打天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发挥作用。党委认识必须要到位,氛围渲染必须要跟上,不但让大家形成共识,还要弄明白能与不能、上与不上、下与不下的内涵、意义,建立一个统一的话语体系。全员参与是基础,全员尽责才是关键,组织部门、用人部门、纪检部门要作为,干部和人才本身也要担当,有时从大局出发,需要一批同志“提前下来”,还要研究和配套考核、监督、评估和退出关怀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

猜你喜欢
能上能下选人全员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选人用人求精准
选人用人求精准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二则
本轮省部级高官调整释放怎样的用人新信号
领导干部如何“能上能下”?
让干部能上能下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