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的分析

2022-07-22 02:01王飞克内蒙古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18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戏曲

王飞克(内蒙古师范大学)

明代,是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随着明代通俗文学如戏曲、小说的崛起,雕版印刷的发达与盛行,加上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迎来了书籍插图木刻版画的盛期。为了吸引读者大众,许多书籍的书名都带有“绣象”“绘图”的词语,所以也把图、书两字并称,有书必有图。正所谓“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可以看出来木刻版画运用在书籍中做插图非常流行。在盛行的明代木刻插图版画中,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最引人注目,也最具有研究价值。无论是它的遗存数量,还是它刻画的精美程度,又或是它的艺术价值,均胜其他题材一筹。在戏曲小说插图版画兴盛时期,文人画家也加入版画创作中来,取代了充满匠气的作品,促进了明代版画的发展。

一、明代木刻插图版画的发展

(一)明代木刻插图版画的时代背景

明朝建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使民间资本得到积累,民间劳动力获得解放。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明代的工商业也发展起来,明代的雕版业也随之旺盛。当时,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的雕版业都发达起来。雕版业的盛行,为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明代版画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还在于明中后期生产生活资料的充足,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受到重视,市民文化和审美意识增长,艺术也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大众化。随着市面上对于各种书籍的需求量增大,书籍的流通也突破了地域的界限,使其能够广泛传播。同行业的竞争也刺激了各地雕版手工业者被迫提高产量和质量,出现了许多的优秀刻工及刻工世家,雕版手工业随之较为专业化。这个时期各地还形成了不同的雕版流派,在雕版艺术上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特色,也使得明代木刻版画更加丰富多样。

明代中后期,随着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的兴盛,雕版业成为行业。为了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自身的竞争力,许多出版商和文人画家会聘请有名望的画家和刻工与自己合作,加入自己刻坊。所以,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开始为雕版作插图,这对版画发展有促进作用,也使版画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二)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发展概况

(1)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兴盛的历史成因。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的兴盛不仅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关,还与明代雕版印刷产业的发达与盛行、版画技术的提高以及戏曲演艺市场的兴盛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式的萌芽。市民阶层在这一时期不断壮大,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文化领域中,市民阶层的文化意识提高,促进了文化娱乐行业的消费和发展。文学作品也朝着市民阶层的喜好发展,变得世俗化、平民化、更加商业化。随着印制戏曲、小说书籍的书坊大量出现,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也繁荣起来。产生了戏曲文学和戏曲木刻插图版画商品化的萌芽。生活化、世俗化的市民阶层文化对戏曲小说插图版画的创作与印刷质量也有了较高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各地雕工竞相发展,相互竞争,各地雕版手工业者雕刻质量提高,并出现了各式各样风格的版画流派。在多种因素下促使戏曲小说插图版画得以繁荣兴盛。

(2)各时期发展特点。明初期的版画延续宋、元版画之风,还没有独特的面貌。明初的版画和宋元版画上的特点一致,十分强调阳刻。插图的版式大部分都继承了建安版画的风格。不过出现了全图整版的样式,这一时期的戏曲小说插图版画上大多并未刻录文字榜题,此时的戏曲小说插图版画与一些故事版画不同,没有解释故事文字的辅助功能,而只是作为展示戏曲的演出场景。明初版画在继承传统版画的表现特点上,最突出有意义的是版面上还运用了黑白对比手法。这也对明中期后的版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中期的戏曲小说插图版画进入盛期。市民文学的戏曲小说兴起使得版画业规模扩大,不同地区产生了各地的版画流派。分别是建安、金陵、新安、武林四大流派,还有南北其他各地规模不小的刻坊。各地流派、书坊在竞争下技术提高,题材逐渐丰富。出版商和画家对于戏曲小说插图艺术非常重视,部分流派的主要出版内容以戏曲小说插图版画为主。其次在插图版式结构上也有了变化。

明末期延续了中期的繁荣,在创作上继承并发展了中期的艺术特色。戏曲小说插图版画逐渐成熟,刻制从精工转向精巧,版画数量也有所增加。戏曲小说插图版画开始注重写实,摆脱了只描绘舞台演出场景的局限,画风更贴近生活,更加真实客观。

二、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

(一)思想内容

明代的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作品生动且丰富。其中有很多体现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

很多作品在典型人物的刻画中,运用生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和表情。戏曲小说木刻插图艺术的成功在于绘刻的作者对原书中人物的爱恨情愁有深切的体会,对文章足够的了解,且必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好的插图,不仅用来帮助读者理解书的精神,还要加深读者对书中人物的印象和感情。如刘君裕刻的《忠义水浒全传》插图中,不仅表现出英雄形象的人物神态性格特征,也刻画出不同人物的出身阶级、社会地位和思想精神的面貌,并在推进的故事情节中,反映出梁山好汉们的共同理想。可以看出明代戏曲小说插图版画对人物及感情的描绘非常细腻且认真。艺术家在创作中既表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展现了大胆的想象力。

(二)图像特征

(1)构图特点。中国的版画继承了中国画的构图特点,这是明代版画的构图特点之一,作品的画面在构图上不受任何限制,简洁又有丰富的表现效果。作者能将两个或多个场景在一个画面中表现出来。这种手法不仅加强了作品的紧张感和曲折感,突破了时空和画面的局限。也体现出我国版画在构图上的与众不同。还有许多作品,为了更好地描绘人物,画面中的窗户都是开着的,有的则是画出了房间的剖面图。如徽州黄氏诸家和吴兴凌、闵两家的插图,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还有一种画面处理方式是画家描绘的“展开图”,即除主体之外的故事展开的画面,这种“展开图”在明代戏曲小说插图中最别出心裁,使故事情节表达更丰富,引人遐想。

明代戏曲小说插图版画的另一特点是画面的组织安排像舞台画面一样。有的插图的背景画面及对空间的处理都类似舞台中的场景,画面中人物的动态也与舞台上的动作一致。如图1《量江记》插图“聚慨”中,人物“请安”的动势就是舞台上惯用的动作。画面中无论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还是画面中的空间深度均与舞台一致。有些描绘户外场景的作品中,人物的体积也无近大远小之分。画面中的景物像舞台上的道具,在不遮挡主体的前提下可随意摆放。这种艺术手法是明代在戏曲盛行时,木刻插图版画所流行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另外,对画面中的各种景物精雕细刻,画面精致华丽是明代戏曲小说插图版画的一大特色。画面中的人物衣着细致华丽,室内的场景花纹繁密整齐。特别是对地砖花纹的描绘,各式各样丰富至极。

(2)图版形式。戏曲小说的插图的图版形式相较于宋、元时期更加多样化。

首先从插图的位置来看分为图文一体式和图文分立式两种。图文一体式即图文共存在一个页面中,它又包括上图下文、图嵌文中、上文下图、左图右文、左文右图等几种类型。图文分立式是指图与文不存在于一个页面上单独呈现,又可分为封面插图、牌记插图、卷首插图、折中插图四类。

图1 《量江记》插图“聚慨”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金陵书肆继志斋陈氏刊本(来源:来自网络)

其次从插图版式来看,可从插图的外形和插图的规格形式来划分。明代戏曲小说的插图外形非常多样化。最常见的是长方形插图,而长方形插图也有横竖长方形插图两种,有的插图还用单线或双线的边框修饰,又或用花边做边框。圆形插图又叫月光行插图,它的数量也比较多,如《泊巷芙蓉影》《永团圆传奇》等,非常别致美观。除此之外还有扇形、椭圆形、六边形、多边形及不规则形状的插图。可以看出,明代戏曲小说插图版画越来越追求装饰美和形式美,文人画家加入后变得更加明显。插图版画也成为独立的艺术品。明代戏曲小说插图的规格形式也各有不同,有上图下文式、单页图版式、上下两幅式、自由体式即主副图式、长卷式又叫连环画式等。

(三)艺术语言

(1)黑白及色彩形式语言。明代的插图版画不仅继承了传统版画的表现特点,还在版面上了运用黑白的对比。传统木刻的特点就是阳刻,到了明代,一些插图增添了阴刻的手法,发挥了别样的特性。在画面中运用阴刻做出的黑色面积可以使画面的中心部分增加重量感,吸引观者的视觉注意力。

明中期后,随着彩色套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明代还有一些木刻插图还加入了色彩,在明代之前只有独幅版画才会加入色彩。并出现了“饾版”彩印技术和“拱花”印刷术,运用朱、墨二色或朱、墨、黄、蓝四色的雕版,根据印刷品色彩的要求,先刻印不同的小版,印刷时依次逐色套印。经过多次印制后的画面变得丰富,色彩绚丽,人物的形象更为立体美观,场景和静物也更加真实。在书籍插图中加入色彩,丰富了木刻插图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末著名艺术家胡正言,运用彩色套印技术制作了水印木刻《十竹斋画谱》,它的出版说明了我国木刻版画的刻印技术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对世界印刷技术也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2)人物造型。因为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的画面和戏曲小说的内容需要一致,需围绕着故事情节,再现故事中的人物场景,所以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当重要的。在技术和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画派和各刻坊,对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不同的表现。

戏曲小说插图中的女性形象与国画中的仕女画的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们都擅长仕女画,所以他们的作品直接影响了明代戏曲小说插图中的女性形象,如构图、服装、发型等。模仿传统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是当时的主流。戏曲小说插图中的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女性人物的服装首饰和她所处的情景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还可暗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甚至预示故事的发展。戏曲小说插图中的男性形象主要有武将、功臣、文人墨客等形象。男性人物的形象也与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形象相似。与女性人物形象相同,可以通过人物的服饰和身上佩戴的器物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但在戏曲小说插图中男性的形象比女性的形象有更多的行为和动态表现其身份地位。如武将不仅可从服装穿着辨认出武人的身份,还可以通过他如何携带兵器,做什么样的动作,辨认出他的地位。一般地位较高又兼职文官的武将,他们所配的刀在鞘中,手中握着朝板,姿势比较稳定。地位较低的武人,一般会配有自己独有的武器,武术动作也丰富多样。他们的武器像女性的首饰一样,用来代表自己。戏曲小说插图中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相比,其在身份、职业、品性等方面,表现方式更多样化,人物动态也更丰富多彩。

(四)雕刻技术

明代有许多刻工世家,雕刻技术非常专业,讲究精工细致,所刻出的线条富有韵律,正所谓“千容百态,远近离合,具在刀头之精”。雕刻版面常用的工具有:拳刀、崩刀、平凿、圆凿、三角刀和木槌等。当时的刀法有双刀平刻、单刀平刻、流云刀、斜刀、整刀、敲刀、卧刀、添刀、旋刀、卷刀、尖刀、转刀、跪刀、逆刀,等等。明代木刻插图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画管画,刻管刻,印管印”。到了明末年间,一些画家开始与刻工合作,并且参与印刷。可以看出画家与刻工的关系在逐渐改变,画家会主动与刻工尽可能保持紧密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作品的质量。版画最理想的创作过程,就是画与刻两者不分工。当版画家能够做到自己画自己刻时,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才会取得更大成就。

明代版画的辉煌,要数戏曲小说插图版画最为耀眼。戏曲小说插图的盛行,对其他一些版画的形式也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推动了雕版技艺的提高与进步。但,明代戏曲小说的插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雕刻技法上,一些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它们的插图无论在结构上,还是人物的动态上都非常相似,缺少创新。不过总体来看,明代戏曲小说的插图虽有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它的辉煌。

三、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的价值与意义

明代的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随着众多艺术家、文人墨客、刻工手艺人的加入,和各种艺术流派、各种雕刻工坊之间的相互竞争下,使明代的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创新的雕刻技术和艺术表现技巧,如阴刻木版画、多版套色木刻插图版画、“饾版”彩印技术和“拱花”印刷术、一些刀法技术的运用等。其构图特点和图板形式包括画面透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创造了众多优秀的作品。明代木刻版画追求完整、丰富、饱满的构图形式,使其具有形式美感。有的作品不止表现出现实生活的景象,其画面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值得借鉴和学习。不论是在插图版画的构图形式与创新上,还是在木刻版画的造型风格、工艺技巧等方面,对国内外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促使明代版画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在社会的经济文化、建筑特色、服饰特点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道德精神、地域特色等民族性也是木刻版画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要素。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所具有的意蕴意境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通过朴素简单的造型和高超的刻制技术,表现出明代人们的思想和审美的同时,也流露出民族的精神与内涵。为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和意义。

四、结语

明代戏曲小说木刻插图版画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和版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宋、元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和风格,对中国的木刻版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的绘画艺术要善于从古代的木刻版画艺术中借鉴与学习,体会中国绘画艺术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创作出更有意义且具有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版画作品选登
戏曲从哪里来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