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员创造角色”理念的歌剧角色塑造
——以“托斯卡”为例

2022-07-23 08:10韩瑞瑶
轻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托斯卡斯坦尼马里奥

刘 双 韩瑞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简称斯坦尼)是俄国著名的戏剧表演大师、教育家、理论家。不仅如此,在歌剧艺术方面也有所建树,他在许多论著中都有关于歌剧表演艺术的独到见解。“演员创造角色”说是斯坦尼著作中篇幅较大的重要部分,他在《演员创造角色》中描述演员创造角色有三个时期,即:认识时期、体验时期和体现时期,其中论述了他通过自身经历,总结出的较为科学的、系统的经验方法。

一、认识时期

认识时期是角色创造的第一时期,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开端决定能否带来一个好的角色体验。这一时期的准备工作,我们可以把它比作是串项链,每一个瞬间都是一颗颗圆润的珍珠,从蚌壳中取出后,用精美的丝线将他们串成珍珠项链,为后面装饰表演者作出准备[1]。

比如刚拿到《托斯卡》的总谱:即在认识时期的前期时,读谱要求化繁为简,在之后的这段时间里,表演者需要将未来的所有准备工作划分为一个个的任务,斯坦尼对于这些任务的布置有以下几点建议:1.将任务的名称以动词来修饰,比如我要,我要学习歌词;2.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3.这些任务是关于演唱者本身进行训练的,不针对观众;4.针对某一特定角色设定任务,不是以一概全的;5.积极的、真正的推进自己所布置的任务[2]。在执行给自己布置的任务的同时你会发现,原本的作品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些变化。可能关于你对于角色的认知,可能关于你对剧情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或者在演唱某些音符乐句时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受和体验,等等。

在研究《托斯卡》这部歌剧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遍数的增加,会发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在心中发生了变化。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到深入。(如表格所示)不光是人物形象,包括演唱歌曲时的体会、肢体的表达、语言的流畅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剧中人物声部扮演角色最初印象研究后印象托斯卡女高音女歌手喜欢妒忌猜疑的美丽女歌手善妒、美丽、爱情至上、敢爱敢恨、勇敢的女歌手马里奥.卡瓦拉多西男高音画家深爱托斯卡的画家不畏强权压迫,愿为国家奉献生命,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和托斯卡的坚定、浪漫的爱情,让他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的渴望。安杰罗蒂男低音政治逃犯逃犯最早出场的他是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但能让马里奥拼死相救并坚持保守秘密的人,相信他是一位讲义气的、保家卫国的男子汉。斯卡尔皮亚男中音警长坏人、骗子性格残忍阴险狡诈;诡计多端,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审问马里奥、逼迫托斯卡时凶狠残暴,丑态展现无遗。

二、角色创作的体验时期

有了对于剧情与角色的最初认识,接下来体验时期的工作也不可轻视。什么是“正确地”表演角色呢?斯坦尼认为正确的表演就是:演员在舞台上,要和角色生活在同一场景中,做正确的、有逻辑的、有顺序的去思考、希望和动作[3]。只有在达到这一步时,才能接近她所演的角色,与角色感同身受,这就叫做体验角色。人的一生,不可能切身的去感受每一个职位、每一个角色,那么唯有体验才能让你对其中一些有所了解。由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剧情的起伏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体验过程就变得尤为重要,他是表演者一生的必修课,是人生阅历的宝贵财富,是灵感迸发的源泉。

体验时期,也就是情节、角色的体验。在歌剧《托斯卡》中也是一样,想象托斯卡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她每天都可能面对哪些人,遇到心爱的马里奥时心情是如何的?遇到可恶的斯卡尔皮亚又是如何?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时、面对斯卡尔皮亚的威胁时,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些都是需要演唱者去细细体验、仔细思考,才能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内心的细腻变化,置身于剧本的情景之中,想象符合人物性格的表情,甚至姿态,通过歌唱,充分表达出人物的语气,人物开始变得灵动而真实。

形体动作是斯坦尼较为看重的部分,能够为表演者的角色塑造增光添彩,但必须使用得当[4]。在《为艺术,为爱情》中女主角是一个有信仰的人物,那么在演唱时就要突出这一点,比如在登台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可以做一个在胸前画十字架的动作。前提是这个动作不能做错,他的顺序是额头、胸前、左肩、右肩,如果动作做错那么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这首作品是一个抒情的慢板,不需要有过多的、浮夸的动作,并且所有的动作都要符合旋律的节奏、身体律动的规律。老话说“手到、眼到、心到”,当演唱到抒发强烈情绪时眼睛和手的方向要是一致的,这样声音就会随着你所指的方向流入观众的耳朵。在演唱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在舞台上进行走动,那么首先走路的幅度要根据歌曲中人物性格和剧情去合理选择,其次不能影响到自身的演唱质量,最后,要注意仪态的美观以及不过分夸张,导致影响舞台上的其他演员。

三、角色塑造的体现时期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终于到了角色体现时期。体现时期,即是情节、角色的体现。如果把认识时期比作未来恋人的初次见面;体验时期比作孕育生命;那么体现时期,就可以比作新事物的诞生与成长。前两个时期大多停留在内心的心理活动,第三个时期更多的是外部活动以及情感积蓄的释放。在体验时期的开始时,表演者会兴奋地运用着积蓄已久的力量,比如:语言、声音、手势、动作等,但往往会出现顾头不顾尾的现象,初期应该先靠面部表情、声音来传达,避免使用大幅度的动作活动;有了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循序渐进的将所有的信号传达给身体,融入到作品的表达之中[5]。经过准备,女主角《托斯卡》形象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多疑、善妒

在第一幕中,在托斯卡还未出场时,马里奥便告诉了朋友“去躲起来!她是善嫉妒的女人!我会很快打发她”。

随后在刚入场时急迫地叫了三遍“马里奥”,演唱的前两句中进行了加速,第三句进行语气的加强和延长时值的处理。谱面中表情符号“stizzita”“cres”译为不耐烦、渐强,这样连续的三个纯四度的跨越重复体现了她性急、急于见到心爱之人的性格特点。

紧接着见到马里奥便夺命三连问:“为什么锁着门?刚才在跟谁说话?你在跟别人低语,她在哪?”“我听到她快速的脚步声和裙子的沙沙响”,在马里奥回答了她之后,她又提出了质疑“lo neghi?”一个带有疑问色彩的保持高音。随着她的步步紧逼,伴奏也从抒情的、活泼的、规整的三连音变成了连续的半音上行和下行,增强了对话中紧张感的氛围,旋律中的切分节奏强调了她发出疑问时怀疑的语气。这里简短的宣叙调展现她多疑的性格,待相信马里奥之后她又回归到一个小女人的幸福模样,体现了她对马里奥的用情至深。

在告别两次之后,准备出发的她看到了墙上的壁画问道:“那个金发女郎是谁?”因为画像十分的美丽从而怀疑到曾经见过的侯爵夫人身上,就问马里奥你爱她吗?又联想到进门前的脚步和低语声,心想刚才那个声音一定是侯爵夫人的一怒之下要毁了这幅画。当唱到E LAtta-van-ti!伯爵夫人的名字时,旋律的八度大跳进和重音记号体现了托斯卡激动的、愤怒和嫉妒的心情。

在马里奥的一番解释后,她表示希望可以将壁画上的眼睛颜色换成和自己一样的黑色,还递上了画笔说着“我不是有意让你烦恼,如果你了解我的痛苦,就会原谅我”。临走之前还不忘再一次嘱咐马里奥,记得替换画像上眼睛的颜色。因为她是如此的爱着马里奥,毫不避讳自己爱妒忌的性格,在爱人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当托斯卡再次返回教堂时,遇到了搜查安杰罗蒂的斯卡尔皮亚,他告诉托斯卡曾有人在这里“偷欢”并拿出了扇子,善妒的托斯卡一眼就看出扇子是侯爵夫人的,认定她与马里奥一定有了私情,痛彻心扉。本就多疑的她陷入圈套而不自知,心中的怨恨、委屈涌上心头,讲出了安杰罗蒂可能的藏身之处。

(二)无奈、委屈

第二幕中,刚刚结束演出的托斯卡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换便来找寻马里奥,马里奥的第一句话就是让她守住秘密,不要说出看到了什么。开始时,斯卡尔皮亚还是威逼利诱地让托斯卡说出真相,但托斯卡坚定地保守着秘密;从她和斯卡尔皮亚的这段宣叙调中可以体现出托斯卡的情绪变化,随着演唱旋律、音区的不断升高,从开始的假装镇定,到最后咆哮似的回答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挣扎,斯卡尔皮亚的每一次追问都加深了托斯卡心中的恐慌和不安。

在面对斯卡尔皮亚的四次连续追问下,托斯卡由镇定自若到陷入了极其痛苦的挣扎之中。普契尼让短短的七个小节中连续出现了七次“Ah!”的表达,将每次“Ah”的出现都作出了变化,前五次出现“Ah”呈半音上行、有重音记号标识,后两次中“Ah”旋律音高呈阶梯式的下落,表达托斯卡左右为难情绪的递进,以及后来的无奈、无助和为难,为剧情的发展作出了铺垫。

马里奥再一次被带走时,独自面对斯卡尔皮亚的她故作淡定、假意逢迎,并让斯卡尔皮亚开出可以释放马里奥的条件,可他垂涎已久的是眼前美丽的托斯卡。他向托斯卡表白自己爱慕于她,希望托斯卡能够属于他否则就杀掉马里奥。面对斯卡尔皮亚的纠缠,爱人命悬一线,就在托斯卡求助无门时声泪俱下地唱起了那首经典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将全剧推向高潮。她虔诚地祷告着,希望上帝可以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旋律声部在节奏中采用了四个连续的三连音,突出了强调的语气,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与痛苦。详见谱例:

在走投无路时,她三次向着上帝发问“为何,为何,上帝啊”。第一次的发问在整曲的第24小节,她在回忆过去生活中对于上帝是如此的信仰,此时的她还是相信上帝能够帮她,以至于内心十分慌乱的时候向上帝发出的提问。此处有一个强后即弱的处理,因为情绪十分的激动在演唱第一个“per che”之后,她发现自己是对上帝进行提问,立刻就换了另一种语气;第二次的发问在整曲的35小节,她又一次的回想过去的种种情形自知无愧于心,在接近崩溃时“为何,为何”,这既是对自己的发问,也是对上帝或者斯卡尔皮亚的发问;紧接着的第三次发问,一个微弱的呐喊之后的再次提问,此时的她已经心灰意冷,绝望和痛苦。

面对可恶的斯卡尔皮亚提出的条件,面对她爱人的生命,她只好答应,只要能够解救她心爱之人她愿意牺牲一切;待一切条件谈妥之后斯卡尔皮亚也放松了警惕,此时不堪受辱的托斯卡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一把尖刀插进他的胸膛。她对上帝说,“现在我原谅了他”,使劲地将那把“凶器”扔了出去,还在尸体的旁边放了蜡烛和随身佩戴的十字架,体现了她天性的善良和此时的无奈。

(三)单纯、敢爱敢恨

第一幕中,与马里奥相约今晚约会后她畅想着约会时的场景,描述着她心中树林深处的小屋、有鲜花盛开,有广阔的田野,有迷人的月色……想象自己的爱情能被心中的神灵所庇护,抒发在心爱之人身边的幸福与爱意。普契尼给了托斯卡长达四十个小节来憧憬美好的生活,体现了她对马里奥爱的单纯,即使现实生活极其的残酷也始终抱有美好生活的愿景。伴奏声部也随着台词、表演的情绪不断变换着,从开始时的低音提琴活泼的、规律的跳音进行,到大乐句长线条的感情抒发,再到八分音符的半音下行最后回归轻快的气氛之中。

第三幕仿佛所有的不幸都已经过去,她兴冲冲地来到刑场告诉马里奥事情的经过和假枪刑的好消息。计划着怎样演戏装死可以逃脱,“不过是演戏,没有子弹,假装行刑,枪声一响,就要倒下……”。此时展开了与马里奥的二重唱,与第一幕的二重唱前后呼应。满怀希望的她已经开始幻想着能够和马里奥拥有自由幸福的生活,到一个没有痛苦和忧伤的地方,那里有阳光,有玫瑰,有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与第一幕不同的是此时的托斯卡心里多了恐惧。

单纯的托斯卡哪知这其实是斯卡尔皮亚的一个骗局,到枪声响起看到倒下的马里奥她依然觉得他是在演戏,当摸到马里奥身上流出的鲜血时,她彻底崩溃、难以置信,心中一切美好化为泡影,被追赶而来的士兵逼迫得走投无路,跳下了高墙殉情而死。体现了托斯卡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物形象。

结 语

斯式表演体系是斯坦尼在实践中总结的规律,是在多次实践中不断建立的。“演员创造角色”说是斯式表演体系最重要的理念,具有独到的见解。体系中的内容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体会从而融会贯通,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过程,这样他才会真正的属于你,不然只是冰冷的文字。

角色塑造不单单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每个声乐表演者必不可缺的专业技能之一。所以,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自身音乐理论素养,加强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研究,去开阔自身的艺术视野,从而达到整体音乐修养的提升,为完美的演绎声乐作品奠定基础。

注释:

[1]苗 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字、腔、韵”研究[J].音乐创作,2015(01):129—132.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M].林 陵,史敏徒,郑雪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89—91.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M].林 陵,史敏徒,郑雪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135—136.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M].林 陵,史敏徒,郑雪莱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172—173.

[5]刘 双.社会环境对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创作之影响[J].人民音乐,2008(12):34—36.

猜你喜欢
托斯卡斯坦尼马里奥
马里奥闯世界
歌剧《托斯卡》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斯坦尼康在电视拍摄中的美学意义和运用技巧
悲剧人物托斯卡戏剧形象分析
马里奥奇遇记
真正的谦卑
超贱小幺鸡
超贱的小幺鸡
剥好手中的桔子
30min造出“斯坦尼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