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沂蒙山》中“海棠”的情感表达及演唱分析
——以《就在山水间》为例

2022-07-23 08:10张海荣管成峰
轻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呈示部沂蒙山咏叹调

张海荣 管成峰

一、歌剧《沂蒙山》的创作背景及内容主线

(一)创作背景

歌剧《沂蒙山》是2017年由作曲家栾凯,作词人王晓玲、编剧李文绪、导演黄定山联手创排,著名歌唱家王丽达、王传亮、杨小勇、张卓等人合作主演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民族歌剧《沂蒙山》取材于蒙山腹地的渊子崖村,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战的真实故事。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全民抗战的历史背景下,全面抵抗日本侵略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整部歌剧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渊子崖战役、青山突围等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革命抗战系列的红色歌剧。体现了当时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和老百姓“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呈现出了当年那副波澜壮阔、感动天地的历史画卷。

(二)内容主线

歌剧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妇人海棠追寻丈夫林生的过程中与夏荷等八路军所结下的深情厚谊为主线。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日本军队袭击沂蒙山革命根据的九族村民,他们以命相搏保卫家园,闻讯而来的八路军救了百姓。在八路军驻扎在沂蒙山根据地与村民共同抵抗日本军队的过程中,两位伟大的母亲——村民海棠和八路军夏荷在战争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海棠”的人物塑造

(一)人物“海棠”贯穿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理分析

1.人物“海棠”贯穿的故事情节

剧中海棠是歌剧的中心人物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由海棠的发展走向映射出了整个歌剧的情节发展。女主海棠由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王丽达老师扮演并演唱,王丽达老师无论是声音技巧还是人物刻画都将海棠这一山东大妞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海棠的一生也是沂蒙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一幕开始是海棠和林生的新婚当天,在战火连天的村庄里,村民手里拿着农具随时准备抵抗日本鬼子,海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举行婚礼,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形象地描述出山东“虎妞”海棠的形象。海棠舅舅为婚礼做证婚人,讲述海棠是苦命人希望林生好好保护她。婚礼仪式还未结束,日军马上打进了村,出嫁的喜酒也成了战前的立功酒。海棠便也成为保卫家乡的一份子,为抗战做准备。

第二幕开始是八路军与村民生活在一起快乐的情景,引出当兵就要当八路的剧情,后面海棠丈夫林生报名当八路军,可海棠当时肚子里有了宝宝,心里不愿,可最后海棠还是答应了,绣了一双鞋希望与林生一生一世不分离。在队伍出发前,八路军赵团长将受伤的战士和怀孕的妻子夏荷留在村里休养。

第三幕描写了“军民乳水相交”的生活情景,村民把自己的粮食给受伤的八路军自己却吃野菜,战士们东躲西藏却被富顺出卖,被日本军队堵到洞口,沂蒙的百姓替战士赴死,以命换命,替死的战士其中就有海棠唯一的亲人舅舅。

第四幕海棠在送粮食的路上由于劳累昏睡了,梦里梦见了林生哥,两人二重唱《等着我,亲爱的人》。可却不知梦醒后林生为保卫家园,带领众将士将生路留给了百姓,死路留给了自己。夏荷在战争中生下了小女儿“小沂蒙”,由于体力不支无法继续跟着队伍走下去,便将女儿托付给了海棠。

第五幕海棠和他的儿子小山子还有小沂蒙一起过着幸福又平淡的生活,儿子问海棠他的父亲是谁,海棠难以言喻只能心里思念林生。海棠担心小沂蒙会问自己她的妈妈是谁在哪里,便整理思绪唱出《就在山水间》。随后八路军女儿还活着的消息传出被走漏了,海棠在危难之际选泽让自己的儿子先快跑引开敌人,小山子却不幸遇难。

第六幕是八路军击退了敌人正在休息,赵团长回来了并带来了林生死在战场的坏消息,海棠还没走出林生离开的痛苦,就又将小沂蒙领到赵团长面前,说这是他和夏荷的女儿,赵团长也知道了海棠让自己亲儿子引开日本鬼子救自己女儿的事情。小沂蒙舍不得海棠,称她为自己的亲娘。海棠得知丈夫死了,悲痛万分,儿子小山子也没了,却还是将最亲的小沂蒙送回了亲生父亲身边。

2.海棠的人物心理分析

海棠从小没有父母,舅舅抚养她长大,她虽然没有体会过父母对她的疼爱,但却将一个女性的母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舅舅是一个淳朴善良的村民心里怀揣着大爱。海棠从小跟舅舅长大,舅舅对她的影响是骨子里的,根深蒂固,她有女性的柔美善良和感性淳朴,又有舅舅的刚毅和正直,果敢和坚强,舅舅为保护受伤的战士英勇赴死,她为保护战士的孩子让自己的亲骨肉引开敌人。非常形象的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女性,虽一生都被混乱的战争影响失去亲人,但依旧勇敢地面对生活,是沂蒙山的英雄儿女。

(二)咏叹调《就在山水间》中海棠人物塑造分析

歌剧咏叹调《就在山水间》[1]虽然不是海棠最具戏剧性最有表演性的唱段,但却是整个歌剧剧情的转折,也是海棠内心变化的转折,出现在第五幕小山子还未引开敌人,当时海棠的生活在整个歌剧里心情比较安逸,在照顾两个孩子享受着作为母亲的喜悦的同时,却也担心着战场上的丈夫,思念着已故的夏荷,但总归是心里有盼头的。歌剧表达了自己疼爱小沂蒙超越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难过夏荷不能体会和自己的亲骨肉一起生活的日子,剧中海棠梦到了夏荷回来抱着小沂蒙亲也亲不够爱也爱不完。梦醒后她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怕孩子日后问起亲娘在哪,便想到“妈妈就在山水间”的回答。

三、“海棠”《就在山水间》的情感表达及演唱分析

(一)歌词内容的情感表达

在咏叹调内容的刚开始,“山高水长路途远,绿水绕着青山转”表达了海棠平静的心情中带有思念和感怀的情意。“孩子喊一声,喊我一声娘,喊的我热泪流心头颤”一句形象地写出孩子把她当做亲娘,她心里却悲喜交加,思念孩子生母,引起下一句“想起分别的那晚,夏荷她托付我,字字声声还在耳畔”。接下来“沂蒙人一诺千金一诺千金,我把孩子当亲生养,要比亲生还要亲,要比亲生还要亲”,表达了她作为沂蒙人传承的使命感和文化认同感。“这些天我总在做一个梦……”这一段海棠是开心的,因为梦里夏荷回来了,抱着自己的孩子,那是她心里希望看到的,可梦终究不是现实,“梦醒后我心空了半边……”表示梦醒后的失落和遗憾。同时又出现了不能回避的问题,“孩子将来问我,我该怎么谈”。思前想后,夏荷是为了守护百姓守护沂蒙山才牺牲的,就提出了“我就说孩子啊,你往这里看,看看沂蒙的水沂蒙的山,妈妈就在山水间”。

(二)乐曲情感表达及演唱分析

乐曲旋律优美、词曲意味深长,非常具有山东韵味,展现了一个地道的山东大妞儿,展现了善良、坚强、重情重义的海棠。这首作品大量使用了山东的经典民歌作为素材,具有丰富的戏剧性和叙事性。

1.咏叹调《就在山水间》的曲式分析

分析曲子的曲式结构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曲子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以及作曲家着重表达的主题思想。

呈示部中部再现部 前奏A间奏B间奏A1材料a bca c小节数4(5-26)4(31-43)2(46-68)

此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结构,全曲结构比较自由,注重情感及歌词内容的表达。呈示部是整个呈现主体思路的部分,前奏有四小节运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很好地将观众带入剧中,预示主题思想。A(5-26)部分为ab两个乐段,乐段a有八小节分为四个乐句,每两个小节一个乐句是一个方正型乐段。第一个乐句(如谱例1)是整个乐曲的主题动机。十三小节是一个起到连接作用的间奏,引入b段内容,活泼短促的琶音织体凸显出山东民歌特有韵味。乐段b是一个非方正的乐段,为了强调语气语句多反复。

谱例1:

B部分是中部,与呈示部的音乐感觉不同,节奏由原来的65变成75,是属于小快板曲调欢快愉悦,随着语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绪的层层递进,速度也会随着不断变化,伴奏织体的各种和弦跳音,与呈示部的长线条形成对比。整个中部为了引入一个梦境,用对比的作曲手法让听众区分出现实与梦境、抒情与欢快。

再现部分再现了主题动机,代表梦醒回到现实,歌词“梦醒后我心空了半边”旋律也回到呈示部刚开始,速度由欢快转回了失落,由急促的小快板变回了意味深长的旋律线条。b1乐段中第一乐句(18-19)(如谱例2),也再现了呈示部b乐段的第一乐句(57-58)(如谱例3)。

谱例2:

谱例3:

2.演唱分析

歌剧中海棠是由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演唱和表演的,王丽达老师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中优秀的歌唱家,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王丽达老师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及对民族声乐孜孜不倦的探索,吸收和借鉴美声等唱法的优秀之处,凭借扎实的戏曲功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柔情和大气兼备,舒朗与精致并俱。

(1)情感与声音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演唱者不仅具备精湛的声音技术,还要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要贴近人物剧情,要掌握作品的情感构思,利用情感表达与声音相结合,才能让观众在理解演唱者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与演唱者“共情”,才能更好地传递作品的主题思想。王丽达老师在演唱咏叹调《就在山水间》时声情并茂,将作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是海棠的独唱作品,前奏优美表演者在唱第一句“山高水长,路途远”时眼睛看向远方,声音连贯气息平稳。“孩子喊一声,喊我一声娘,喊得我心头颤”中,“孩子喊一声”眼睛里充满孩子喊娘的画面,情感更饱满音色更加细腻柔和,空拍收的干净利落;唱“喊我一声娘”时表情是温暖喜悦的。“想起分别的那晚,夏荷她托付我,字字声声还在耳畔”前两句语气一问一答,最后一句渐强处理,推出呈示部的高潮部分“沂蒙人一诺千金”。

中部表达了一个梦,梦中的情节与现实相反,但却是海棠日思夜想迫切渴望的。歌唱“这些天我总在做一个梦”时眼里充满喜悦,速度比上呈示部快,声音轻巧,让人眼前一亮。“鲜花满山开,开的红艳艳,孩子画中笑,笑得多灿烂”是一个情绪递进的过程,一句比一句激动,一句比一句迫切,推出“母亲把孩子举过头顶”的情绪高潮。后面在第二个“亲也亲不够爱也爱不完”处释放音量感情,最后一句“爱也爱不完”声音渐弱守住感情,营造梦境要结束的情景。

再现部开始“梦醒后”一句之前,情绪就由喜到悲,要失落地演唱,但声音位置不掉。“夏荷却不在人世间”中“人世间”三个字演唱时带有惋惜和悲痛的情感。“孩子将来问我,问我”,两个“问我”带有焦虑和着急的情感。念白部分情绪要推进,声音做渐强,在唱“我就说”之前眼神笃定,心里已有答案。最后一句“妈妈就在山水间”眼神充满爱和希望。

(2)咬字吐字

观看过王丽达老师出演歌剧的现场和演出视频以及平时上专业课声乐老师的指导,对此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在咬字吐字方面有些经验分享。咏叹调《就在山水间》中大部分语言都是在叙事,为了陈述故事情节所以吐字更要清晰明了。此曲极具山东特色,句子结束大都归韵到“an”韵上,比如“远”“颤”“晚“等音要咬清楚,还有很多鼻音归韵“eng、ong”等要大胆入鼻。吐字要有爆破口,上口盖要抬起来,这样声音有颗粒性才会更集中,声音集中了清晰度就会越高。

结 语

本文对歌剧《沂蒙山》中主角“海棠”的人物刻画以及演唱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并对咏叹调《就在山水间》王丽达版本详细地从人物情感到演唱技术进行了陈述。文章分析了歌剧的剧情脉络、角色刻画、人物心理、音乐分析以及演唱技巧来帮助准备学习的人和正在学习的人对这部歌剧咏叹调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海棠这一人物的深入分析,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民不聊生,如何从当时的惨状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盛世,今天的中国是用多少代人的血肉拼搏而来。我们学习演唱技巧以及情感分析,是为了自己在演唱作品时能更好地表达出乐曲的思想,理解作品的思路,才能在演唱时更触动人心。

歌剧《沂蒙山》是一部堪称经典的民族歌剧,[2]它在乐曲的创作上融合了山东的地方民歌、快书、戏曲等,又将沂蒙山小调揉碎打散,以序曲、间奏等形式贯穿全剧,同时借鉴了现代曲风音乐剧的风格,通过丰富的创作思路,将沂蒙山人民不惧生死、只为革命的伟大形象进行了鲜明的呈现和表达。因为像《沂蒙山》这样的文艺精品实在是太少了,快餐式文化只求其名不求其实,层出不穷,现在的青年更需要健康的“养分”去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会薪火相传。

注释:

[1]苟 晴.歌剧《沂蒙山》选段《就在山水间》的人物塑造及演唱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21.

[2]冯琪涵.浅析歌剧《沂蒙山》中“海棠”的唱腔塑造角色形象[D].上海音乐学院,2020.

猜你喜欢
呈示部沂蒙山咏叹调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咏叹调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老李的咏叹调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