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2022-07-28 08:00李贵勇杨洪陈学云付泽云张应贵夏琼梅龙瑞平朱海平邓安凤杨久杨从党
中国稻米 2022年4期
关键词:粳稻农家肥分蘖

李贵勇 杨洪 陈学云 付泽云 张应贵 夏琼梅 龙瑞平 朱海平 邓安凤 杨久 杨从党*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2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3 宁蒗彝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宁蒗 674300;4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农技站,云南 宁蒗 674309;第一作者:liguiy980200@163.com;*通讯作者:yangcd2005@163.com)

从1949 年到2003 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3.2倍,粮食产量增长的30%~50%来自肥料投入的增加,28%来自灌溉,7%来自品种改良[1-3]。水稻产量的提高,施肥是关键。不同生态气候类型水稻的施肥适期和施肥量都有差异。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海拔2 700 m),为世界水稻最高海拔种植地,气候类型属于高海拔寒冷粳稻区,常年平均气温10.1 ℃,大于10 ℃以上积温2 630℃,年降雨量910 mm,无霜期125 d,一年一熟制[4-5]。水稻种植以耐寒性特强的地方品种大白谷为主,水稻生育期间(3—10 月)平均气温<20 ℃,当地水稻施肥习惯是只施基蘖肥、不施穗肥,导致水稻前期生长过旺、后期肥力不足,平均产量仅在5 t/hm2左右,是云南省稻谷产量最低的地区之一[5-6]。为此,笔者于2020 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粳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该稻作区水稻产量提供依据和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为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海拔2700m,品种为大白谷,栽插株行距10 cm×20 cm,每丛移栽3颗种子苗。大白谷为当地常年种植的老品种,耐冷性极强,品种总叶龄(N)为 14,伸长节间数(n)为 4。

试验设6个不同施肥处理:CK,当地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复合肥300 kg/hm2,分蘖肥施尿素 45 kg/hm2,不施促花肥、保花肥);T1,增施穗肥(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复合肥300 kg/hm2,分蘖肥施尿素45 kg/hm2,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T2,氮肥后移(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复合肥300 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T3,前控后促施肥(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复合肥150 kg/hm2、尿素 45 kg/hm2,保花肥施复合肥 150 kg/hm2、尿素45 kg/hm2);T4,缓控释肥替代(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用缓控释肥300 kg/hm2);T5,不施任何化肥(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不施化肥)。尿素 N 含量 46%,复合肥 N、P2O5、K2O 含量分别为 15%、15%、15%,缓控释肥 N、P2O5、K2O 含量分别为24%、6%、10%。基肥在整田时施用,分蘖肥在移栽10 d施用,促花肥在水稻倒3.5 叶期(叶龄10.5 叶)施用,保花肥在水稻倒1.5 叶期(叶龄12.5 叶)施用。

试验设3 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用隔水板隔开,每个小区单独进排水。3 月19日播种,5 月20 日移栽,移栽平均叶龄为 5.6 叶,10 月20 日到 10 月 27 日收获。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叶龄和分蘖调查

移栽时每小区定点10 株,每隔7 d 调查1 次叶龄和茎蘖数。

1.2.2 株型调查

齐穗期每小区调查60 丛,选取有代表性的5 丛进行叶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调查。

1.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

成熟期每个小区选取60 丛调查平均有效穗数,选取有代表性的5 丛调查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成熟一个小区实收一个小区,各小区单打单收,晒干后测定稻谷质量和含水率,折算成稻谷标准含水量14.5%质量记为实收产量。

1.3 数据分析

用 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LSD0.05检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高海拔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T2、T3、T4 和 T1 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6.50、5.98、5.63 和 5.57 t/hm2,分别比 CK 增产 24.05%、14.12%、7.44%和6.30%,均达显著水平。各施肥处理的颖花量和结实率差异显著,颖花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T2>T3>T4>T1>CK>T5,结实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T5>CK>T1>T2>T3>T4;各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差异较显著。T2 处理的有效穗数、颖花量最大,分别为308.40 万穗/hm2、2.99 亿朵/hm2,且结实率 适中,为85.18%,这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表1)。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海拨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对高海拔粳稻叶片生长的影响

与 CK 相比,T2、T3、T4 处理显著提高了粳稻齐穗期倒 1 叶、倒 2 叶、倒 3 叶、倒 4 叶的 SPAD,这 3个处理倒3 叶、倒4 叶SPAD 差值较小,尤其T2 处理倒3叶、倒4 叶SPAD 差值最小。根据凌启鸿等[7]研究“顶3顶4 叶叶色差作为高产群体叶色诊断统一指标”表明,T2 处理齐穗期倒3 叶、倒4 叶SPAD 最接近,可获得相应生态区的最高产量(表2)。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海拨粳稻齐穗期SPAD 的影响

与 CK 相比,T2、T3、T4 处理显著提高了粳稻倒 1叶、倒2 叶、倒3 叶叶长,这3个处理叶长由大到小顺序是倒2 叶>倒3 叶>倒1 叶>倒4 叶,并且显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其中T2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为3.91;这3个处理倒4 叶叶长与CK 倒4 叶叶长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海拨粳稻叶长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3 对高海拔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与 CK 相比,T2、T3、T4 处理显著提高了粳稻穗长、二次枝梗数,其中,T2 处理的穗长最大,且二次枝梗数最多,6个处理的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所以,T2 处理促进了二次枝梗数的分化,更有利于增加群体颖花量(表4)。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高海拨穗部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粳稻产量分别为6.50、5.98、5.63 和 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 24.05%、14.12%、7.44%和6.30%,增产显著,其中以氮肥后移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水稻生长过程中,植株生长优劣主要表现在群体叶片数量和质量上,并通过叶片的相关性状而影响产量[8]。叶片性状除了由品种特性决定外,还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合理的肥料运筹改变了植株叶片性状及其配置,使其向有利于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由于水稻上部三叶生长发育与穗分化同步进行,故在促进高效叶面积的同时,也促进了穗部性状的改良[9],最终提高产量。本研究表明,在水稻种植最高海拔生态区,氮肥后移处理促进了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使齐穗期倒3 叶、倒4 叶SPAD 差值最小,LAI最大,获得最高产。

猜你喜欢
粳稻农家肥分蘖
常规粳稻品种(系)裂颖性状的初步探究
如何发酵农家肥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种植药材如何施用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