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7-29 06:17□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外语类调研高职

□李 湲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比2019年增加了4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在就业压力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2015年5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以及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的通知》的出台,都表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2020年7月9日发布的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公司跟踪撰写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对于高职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与产业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的技术实用型人才,然而,高职外语类学生作为典型的文科生,与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差距明显较大。语言不再是高职外语类学生的优势,高职外语类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加狭小,压力更加巨大。外语+专业技能的专业定位以及更强的创新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给高职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带来新的机遇。

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类外语专业人才,是高职外语类专业定位和专业教育的关注重点。对高职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能够协助我们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外语类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影响因素,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外语类专业教育中的全面覆盖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高职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问卷的设置与发放

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各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调研主要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等方面进行。这些信息的获取将有助于评估当前在双创背景下高职外语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整理,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出高职外语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调研采取了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调研数据,调查对象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应用英语专业以及英语教育专业三个专业的在校生。本次调研一共发放1360份问卷,最后有效回收的问卷数量共计134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75%。

三、高职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样本基本信息。本次调研样本主体为女生,占比为89.9%,接近90%,这个数据符合目前职业院校外语系学生以女生居多的实际,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是否受到性别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商榷,但是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性别因素对于创新创业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明确表示毕业后打算直接创业的41名学生中,男生为25名,占比约为61%,女生为16名,占比约为39%。(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样本基本信息

(二)高职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不高。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实施,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参与调研的1,343名学生中,明确选择毕业后打算创业的学生只有41人,占比3.05%,而选择直接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的占比分别为44.6%和23.6%,另外有36.34%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后创业。有16.16%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创业兴趣,而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创业兴趣的占比为36.71%。此外,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在“逐步增加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院校和招生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习深造机会”的环境下逐年增加。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不少高职外语类学生表示创新创业与他们距离较远,并不列入考虑范围。

当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可能仅是为了让学生创业,更多的应该是希望能够让学生成长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无论学生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或者创业,作为旨在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双创教育,还是需要继续推行和发展下去。但是从调研的结果中看,绝大多数的高职外语类学生对于双创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见,有的学生把创新创业理解为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被迫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而有的学生却把创新创业理解为鼓励发展自己,放弃满意的工作去创业。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

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在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下,还有接近43%的学生表示对当下的创新创业政策完全不了解,51.23%的学生表示了解一部分,而表示很了解的在1,434名学生中仅有11人,占比为0.82%,不足1%。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政策的认识度偏低,而且缺乏主动了解的意愿。

(三)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高职外语类学生的需求。在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情况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您有参加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一题中,有高达62.7%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课程”,有15.71%的学生表示不确定自己有参加,而只有21.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参加。事实上,创新创业课程是属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如表2所示),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各专业为例,该类课的开课学期为第一、第三和第四学期,所以无论参与调研的学生在哪一个年级,都是应该有参加该类课程学习的。这个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学校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课程收效甚微,且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和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和注意。[2]

表2 外语类专业人培方案创新创业教育学时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表示满意的学生仅有20.03%,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11.91%,表示不确定的比例则高达68.06%。创新创业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等情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以辅导员为主,绝大多数并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具备导向性和实效性,而学生更重视的是对创业技巧和创业案例的学习,因此很多创新创业课堂反映平平。

在对学校创新创业培训不满意因素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有68.13%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相关的创业培训课程,30%的学生对师资不满意,43.1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设置不佳,41.88%的学生对培训效果不满意,51.88%的学生对时间教学不满意。此外,高职外语类专业学生普遍反应,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相关度低。在这类课程的学习中,几乎没有涉及外语或者语言类专业的相关内容。大多数的作业和任务也只是走个过场,书面形式完成即可,没有真实体验的过程,所以即使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创新创业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理解阶段,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3]

(四)高职外语类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需要有的放矢。高职院校在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时,需要尽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也就是需要从专业角度和学生个体角度进行考量,整合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有开创性思想的人才。双创课程的设置需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在本次调研中,学生所期待的创新创业培训指导主要分布在过来人经验分享(77.29%)、培训讲座(54.88%)、校园模拟创业(65.45%)、创业策划书写作(42.07%)。由此可见,事实上,高职外语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没有需求或者不为所动,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前学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彼此独立,课程体系也无法匹配创新创业教育,通用的创新创业课程没办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双创教育的效度过低,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双创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四、对高职外语类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本次针对高职院校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提升创新创业的引导力度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的举行与参与。创新创业讲座、优秀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学长学姐的创业经验介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团队经验总结、SYB培训、创新创业点子的头脑风暴、创新创业公众号推文分享及创新创业线上课程的开设等,均可以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创新创业实操比例。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在推行创新创业课程时,可以通过积极引进相关专业领域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思路[5],比如邀请与专业相关度高的企业导师进行创新创业指导等。同时改变当下理论课程为主的教育模式,大力增加创新创业的实操比例,比如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小试牛刀”、主题素拓团建活动、创新创业见习活动等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

(三)改革创新创业课程形式,加快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是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创新创业的切入点、创新创业的蓝海、创新创业的方式方法等均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固守陈规,而应该及时更换教学内容,应该积极贴近热点与潮流,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及时的有用信息,借此调整自己的创新创业计划和方向。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还应该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将专业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有65.6%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持支持态度,同时有16.1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创业意愿集中在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中。对于高职外语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线上培训课程、英语绘本、校园文创平台、商务礼仪服务队、跨境电商B2B或B2C运营、英语影视短视频剪辑等,都可以成为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点子。

(四)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注重观念培养与个性展现。本次调研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面临的创新创业阻碍主要集中在经验不够(81.61%)、缺乏社会关系(73.72%)、资金不足(82.35%)、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开拓市场困难(52.94%)、个人能力不足(60.98%),但是同时他们也表示,虽然面对不少困难,但是如果学校能够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如企业合作、实践和孵化、资金支持等,他们也是乐意尝试的。由此可见,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也会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高职外语类学生作为语言类文科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前以理论为主,与专业脱钩、普适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调整。高职院校外语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通过专业技术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尝试,不断提质,以期能够为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外语类调研高职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