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建设数字贸易中心研究

2022-07-29 07:22邱丹平
价格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广州

邱丹平

(1.马来西亚世纪大学,马来西亚雪兰莪 47810;2.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广州 511370)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是粤港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契机,对于巩固粤港澳区域原有经贸成果、进一步推动该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以5G、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全球贸易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后的亮点。特别是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贸易无需面对面而主要依靠互联网开展线上交易模式的优势更加明显,其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传统货物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愈加需要考虑数字贸易发展需求,而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建设数字贸易中心的天然优势。应客观分析广州建设数字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科学路径,更好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建设

建设数字贸易中心城市必然需要具备相匹配的实力。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接近12万亿元,且广州与港澳的地理距离都不远,处于泛珠三角地区的核心位置,是整个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广州的定位是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职能。广州是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较为发达的城市,通过之前实施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模都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广州数字经济规模达8000亿元,基本具备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相匹配的实力。此外,广州享有作为广东省会城市的政策红利,在建设数字贸易中心方面有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

(二)数字贸易发展浪潮

与传统贸易不同,数字贸易是以生产要素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核心内容并借助互联网进行传输、完成交易的贸易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步入快车道。2020年,全球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在数字贸易中的占比已达到61%,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及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数字贸易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有关预测数据显示,到2035年,中国服务贸易额有望达到2.7万亿美元,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服务贸易国。近些年来,数字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竞争领域,由各国政府主导的数字化发展也成为未来贸易的发展常态。数字经济借助数字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各国经济结构优化,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2019年中国出台的 《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无疑是顺应大势之举,也有助于其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

二、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具备的有利条件

(一)广州具有数字贸易基因

一直以来广州就是因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著名的千年商都。以广交会为例,自1957年创办至今已经有65年的历史,是中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的国际贸易盛会,65年来广交会出口成交额逾1.4万亿美元。此外,广州市本身的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2021年广州市对外贸易总额为10825.9亿元,同比增长13.5%,继续领跑全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广东省还是华人华侨人口第一籍贯省,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与广东籍华人华侨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广州在发展数字贸易上具有数字贸易基因,在建设数字贸易中心方面有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数字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9个城市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面积5.6万平方公里,涵盖人口超7000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2021年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全国数据资源最为集中、丰富的地区之一。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更加成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更高,尤其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些年来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还是服务业数字化,都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数字经济体系,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因此,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可谓水到渠成。

(三)广州拥有全国领先的跨境电商产业

广州跨境电商十分发达,是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比较早也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一方面,广州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贸易增速。2014—2019年,广州跨境电商贸易额从45亿元增至385亿元,实现了8.6倍的增长。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增至472亿元和576亿元(如图1所示);广州跨境电商进口额已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跨境电商出口额常年名列全国前三。另一方面,跨境电商贸易额在广州对外贸易额中的占比越来越大。2014年广州跨境电商贸易额在传统对外贸易额中的占比只有5.6%,2017年该占比为23.4%,2019年该占比为38.6%,2021年该占比已经接近50%。从广州近几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可以看到,虽然传统贸易实现了增长,但增速已逐渐放缓,而跨境电商贸易增速已经是传统贸易增速的50倍左右,广州跨境电商产业兴旺发展显而易见。事实上,在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广州市跨境电商发展是最好的,其跨境电商贸易额在105个试点城市跨境电商贸易额中的占比在1/5左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 2014—2021年广州跨境电商贸易额

(四)广州拥有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基础

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由其产生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及其所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深刻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生产要素。截至2021年,广州建成的5G基站达6.5万座,加上深圳的近两万座,广州周边的5G基站密度位列全国第一。广州市政府十分重视数字技术的运用,形成了ABCD四大块技术支撑战略,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一方面,推动四大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带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进而组织起数字经济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受益于广州现有产业与前沿垂直领域技术的结合,催生更多新领域,加快数字经济弯道超车。在良好的政策吸引下,当前,国内不少实力较强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落户广州,包括广东本地企业华为、中兴,本身就全程参与了广州的现代化工业进程。2017年,阿里云也将其工业互联网基地设在广州,意在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技术基础。

三、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贸易规则领域面临的问题

与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相比,目前全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字贸易规则,数字贸易的美式模板、欧盟模板与中国模板还存在明显冲突。尤其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贸易规则上存在明显分歧。因此,广州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数字贸易规则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贸易中常见的数据本地化限制问题。中国关于数据本地化方面的主张较为坚决,对数据跨境流动有着严格限制。自互联网兴起以来,个人信息和公司机密泄露事件就层出不穷,互联网犯罪频现,各国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管制越来越严,形成了一系列的数据本地化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关键数据的国内存储作出了明确要求,但具体到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则面临着法律的协调和数据本地化的规范问题。如,根据数据本地化要求,必然会对数据中心本地安装义务进行规范,这会影响到外国投资积极性。此外,数据本地化要求会降低数字经济的活力,尤其是对那些刚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会增加相应成本,抑制其线上交易扩张,进而影响到数字经济发展。

2.安全强制标准和源代码公开问题。长期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以各种理由反对安全监管和源代码公开,以保持其在数字经济上的强势地位。但数字经济安全作为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历来受到各国重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数字经济安全显得更加重要。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建设首先要保障数字经济安全,避免因网络犯罪带来的损失及信息泄露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中国法律的要求,也是世贸组织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要求。源代码公开同样如此,这可以帮助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数字经济体系,实现数字经济领域弯道超车。对于广州而言,要处理好粤港澳三地的法律协调和衔接问题,最好是能够在遵守国内法律和尊重港澳两地习俗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制定出共同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创造更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规则体系。

3.数字贸易非关税壁垒问题。各国最初的本地化要求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在斯诺登事件发生后,各国愈发认识到数据本地化存储的重要性。考虑到数字贸易所具有的虚拟经济特性,各国从服务本地化到设施本地化再到数据本地化,采取一系列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形成各种各样的管制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国家(地区)在数字贸易非关税壁垒上会出现各种搭便车现象,在限制数据跨境流动的同时,也限制了公共服务部门、行业技术数据的流动,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就要更好地处理数字贸易非关税壁垒问题,要明确划分数据种类,明确哪些数据是可以跨境流动的,哪些数据必须经过审核才可以跨境流动,哪些数据必须严格执行本地化要求。另外,在服务本地化和设施本地化方面也要作出明确规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主体有清楚的预期,有效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二)数字贸易技术领域面临的问题

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面向的不只是国内市场,还有全球市场,参与的是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目前,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技术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一是数字平台服务有明显短板。目前,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中国企业,其数字平台优势主要体现在交易平台上,如阿里巴巴、京东、淘宝都是交易平台的优秀代表,但在软件交易平台上的劣势明显。因此,广州要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取得进展并在全球市场上展现更强的竞争力,必须在生产力软件、手机软件及游戏服务软件等交易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打造出国内领先的数字服务交易平台,形成广州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人工智能服务发展还比较落后。人工智能服务是未来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谷歌、百度都走在了行业前列,但总的来说,北美和欧盟是全球人工智能研发最早且成效最大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行业主体都还比较少,只有华为、大疆等少数企业具备人工智能服务研发实力。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应采取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攻关等措施,更好地将本地优势资源调动起来,实现人工智能服务研发的突破。三是区块链服务不到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市政府提出的四大领域技术中就包括了区块链服务,但在具体运用上还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事实上,中国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对区块链服务这种在数据保密上具有天然优势的项目有着强烈需求,应加强对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的经验总结,积极借鉴美国、欧盟金融业区块链服务先进经验,围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区块链服务创新,为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提高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便利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四是5G商用服务研发不足。广州市场和广东省有着全国最好的5G设施,但5G商用研发依然不足。应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加大5G研发投入,早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G产业链,用中国标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商用产品集群。

(三)数字贸易监管面临的挑战

数字贸易与传统贸易存在很大区别,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更甚于生产技术、交通技术和物流技术。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产品、贸易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如原有的国际贸易分工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各行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带动产生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具体到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集中体现在市场监管上。不同于传统贸易,在数字贸易下,货物贸易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即越来越多的贸易会以小批量、多批次进行,数字服务也会更加复杂。政府有关部门如何有效监管新兴的数字产业,同时又不影响其正常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要努力完善监管职能、改变监管方式,促进数字贸易发展。

四、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数字贸易法律和监管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最健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广州作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打造数字贸易中心既有优势也有压力。在中国仍处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重构博弈下风的情况下,广州应站在推动中国从数字贸易大国迈向数字贸易强国的高度,打造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模板,提高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的话语权,更好地保护中国数字贸易企业权益。一方面,努力完善国内数字贸易相关法律。围绕中国的个人信息法、数字签名法、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法律,针对企业、个人隐私保护及国家信息安全存在的漏洞,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实际,提出法律修改建议。另一方面,立足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提出更契合实际的数据本地化政策。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源代码公开等方面制定明确规则,使之成为中国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博弈中的主张,不断提升中国在数字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二)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数字经济领域的活力和吸引力,广州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过程中,应围绕当前数字经济最集中也是最活跃的跨境电子商务,努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广州作为数字贸易中心的吸引力。一是打造粤港澳口岸新的通关模式。重点是加强三方协商,建设三方联动、高效统一的口岸监管机制,在三地产品检验检疫与技术标准上实现统一与互认,提高产品在三地流通的时效。二是统筹“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跨境电商合作谈判,通过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各方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平台和资金支持。三是优化数字贸易监管服务横向经济联合,在政府监管中引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市场监管效率。鼓励粤港澳三地跨境电商企业在异地建立仓储端和销售端,用双店双仓、前店后仓等运营方式更好地响应消费者需求,真正体现出跨境电商的强大竞争力。

(三)加快虚拟化贸易中心和在线支付体系建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广州需要在数字贸易便利化与自由化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数字贸易发展形态上,要加快构建虚拟化的国际数字贸易中心。围绕将广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知名的虚拟型国际数字贸易中心目标,依托现有各类贸易基础设施,以跨境电商为重点,打造涵盖市场调研、贸易洽谈、合同签订及货物报关、检验检疫、物流配送全流程的虚拟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互联网+外贸”的新模式。如打造报关在线平台,针对跨境电商产品特点,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做法,甚至是一次申报、多次通关做法,在实现报关与报检一体化的同时,大大缩短产品通关时间。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多功能在线支付体系。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中心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应加快建立覆盖不同货币、安全低成本的便捷在线支付结算体系,方便全球不同市场主体快速完成交易。鼓励跨境电商外汇支付试点企业开展更大范围的第三方跨境支付,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各种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区发展特点,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广州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