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那深沉的,是父亲的爱

2022-08-01 02:54余艳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
十几岁 2022年17期
关键词:傅聪傅雷父爱

文/余艳(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1954 年1 月30 日)

这是一个多么慈爱的父亲。我读《傅雷家书》,每每读到这一段,心中便如阳光抚过粼粼水波,温柔而潋滟。

可是,傅聪对父亲的评价却颇有意思。他在《爸爸到底教会了什么》一文中写道:“我父亲责己责人都非常严,是个非常严谨的人……”

作为父亲的傅雷,不是不爱,只是爱得太深沉、太隐忍。

仔细品:绘人物形象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入阅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傅雷?

生活上:温良恭俭让

恩德那里无论如何忙也得写封信去。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1954 年4 月7 日)

《傅雷家书》中像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知识分子形象:真诚、温厚、善良、节俭。

艺术上:真诚是第一把钥匙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956 年2 月29 日)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是傅雷的坚守。而怀着“赤子之心”的他更是将真诚当作“为人”的根本。一个艺术家,不能真诚地面对自我,怎么能真诚地面对他人,面对作品?

通过阅读,我们认识了一位严中有爱的父亲,也读出了以傅雷为代表的中国旧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精神历程。通过文字,我们触摸到了他们的灵魂,也了解了那个时代。

用心悟:感父爱深沉

老师在第一期(2022 年3-4 月刊)讲到的那个傅雷和这一期呈现的傅雷,两个形象区别很大。一个不近人情,一个春风化雨。其实,作为父亲,傅雷也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与儿子共同成长。就像傅雷说的:“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傅雷的愧疚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1954 年1 月19 日)

傅雷在这封信的结尾连用三个“孩子”,浓浓的爱意喷薄而出。我们由此入情入境,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的愧疚。

傅雷的鼓励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1954 年10 月2 日)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傅雷用真挚的语言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他还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句告诉孩子,人生原本就不会一帆风顺,要坚强面对,迎难而上。

傅雷的嘱咐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1954 年12 月27 日)

为学要“通”,为人更需要“通”,不追求眼前利益,不为名利所桎梏,做一个心灵超脱的人。这样的教育让傅聪成为了一个既成功又完整的人,使他能够吸收中西方文化营养,成为钢琴大家。

父母之爱是有境界的:一重境界是做孩子生活上的守护者;二重境界是做孩子人格上的引路人;三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做孩子精神上的导师。傅雷是令人钦佩的,他对儿子的爱从山脚到山顶,步步登高,臻于极致;傅聪是幸运的,父亲的爱将他引入世界级钢琴大师的行列,也帮助他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儒者精神。

傅聪的成功离不开父子间充满诗意的、深入灵魂的交流。傅聪的成长成才也是对傅雷深沉父爱的最好回报。

如何读懂“父爱”

我们越深入品读《傅雷家书》,越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浓浓的父爱。其他作家是如何将父亲的爱藏在文字之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贾平凹《我的父亲》

贾平凹笔下的父亲,用朴实的话语,教他学会做人,正确面对得失;用“半瓶酒”的陪伴,让他消解苦闷、不再沉沦;用他独有的方式传递着爱,镇定而又豁达。父爱,就如那老酒,醇厚悠长。

就在他翻上墙头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昏黄的路灯,照着他的父亲,他偎在那个墙角,身下垫着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破纸箱。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时围过的围巾,紧紧地缠在父亲头上。

大将说到这里,又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哭了好一会儿,大将又接着说:“后来我妈告诉我说,我爸听说我病了,就不顾一切地要来看我,买不到座位票,又舍不得买卧铺,站了二十多个小时来到西安。为了省下住宿的钱,在我们学校的墙角下蹲了一夜……”——李玉《墙角的父亲》

大将的父亲极尽所能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的生活多一些阳光,他即使负重,也要前行。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享受着父亲绵延深邃的爱。愿我们能看见爱,珍惜爱。

如果让你来写“父爱”

读了作家们对父爱的深情描摹,如果让你来写“父亲”,你会如何下笔呢?我们来看看《灯祭》。

扫描二维码,阅读《灯祭》原文。

爱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灯祭》这篇文章就借助了具体的物象表达了对父亲的情感。

贯穿全文的具体物象

文章开头以回忆的口吻叙述,点明了“灯”在我心中是“不寻常的”。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父亲为我做灯的过程,我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最后写我送灯祭奠父亲。“灯”成为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寄托着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和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这种写作方法以具体物象为线索,逐步深入地进行描绘与抒情,是非常适合我们学习与模仿的。

意在立骨的细节描写

作者很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如“父亲做灯”中,作者用倒、均匀地落下来、擦得亮亮、爬行、扎入、扭结、伸展等一系列词或词组,将父亲做灯的过程清晰流畅地呈现给我们。一个想方设法满足女儿愿望的父亲,就这样站在了我们的面前。作者未用一个“爱”字,却让父爱无处不在。

明暗交织的双重线索

作者在行文时埋下了两条线:明线(灯)和暗线(思父亲)。这样做可以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使文章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在明暗交织中传递出无法阻隔的亲情。

猜你喜欢
傅聪傅雷父爱
傅雷的称赞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爱如山
没有寄出的信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傅聪:我的信不能入《傅雷家书》
遵从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