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锡的制备工艺研究*

2022-08-01 01:16莫稀玉杨育兵
广州化工 2022年13期
关键词:碳酸钠产率颗粒

莫稀玉,孙 松,杨育兵

(柳州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5)

氧化亚锡(SnO)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被广泛用于催化剂、电镀和玻璃工业等领域。氧化亚锡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其性能与碳材料为负极的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体积比能量与质量比能量[1]。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纳米级氧化亚锡的出现,使其具有更加长远的应用发展。

目前现有氧化亚锡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2-4]。物理法包括: 微波法,磁控溅射法,原子束 沉积法以及高温燃烧合成法等,化学法包括: 直接沉淀法、微乳液法、超声辅助溶液法,热气流法,气固液法,溶胶凝胶法,模板法以及水热合成法等[5-6]。

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成熟、合成机理研究充分、合成成本低、生产方法简单等优点,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表现在工业化设备要求高,产率低,产品中氯离子含量高等缺点。如何寻找一条可控性好,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氧化亚锡工业化路线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采用不同碱源生产氧化亚锡进行探讨,提出一条氧化亚锡工业化的可行技术路径,以满足市场对氧化亚锡产品的需要。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HH-S6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101-3EBSC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科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JJ300(0.1 mg)电子天平,常热市双杰测试仪器厂;磁力搅拌器,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公司;SHZ-D(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二水合氯化亚锡(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水碳酸钠(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氨水(AR),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钠(AR),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浓盐酸(AR),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原理

SnCl2+2OH-→Sn(OH)2↓+2Cl-

向氯化亚锡溶液中加入碱液,氢氧根与亚锡离子结合,产生白色的氢氧化亚锡沉淀。氢氧化亚锡沉淀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其在溶液中进一步发生脱水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亚锡颗粒。

1.2.2 氧化亚锡的制备

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将其加入至125 mL恒压滴液漏斗中,再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亚锡溶液,将其置于250 mL烧杯中,在加热和搅拌条件下,向氯化亚锡溶液中缓慢滴加碱液,待反应完毕后,将氧化亚锡沉淀进行抽滤,洗涤干燥,得到颗粒均匀的氧化亚锡产品,并计算其产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碱源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保持反应温度80 ℃, 10%氯化亚锡溶液,终点pH值为7,改变沉淀剂碱源的种类,得到相应条件下氧化亚锡的产量及产率,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碱源制备氧化亚锡的质量与产率

由表1可以看出,以10%的氯化亚锡溶液为原料,分别使用10%碳酸钠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10%氨水进行滴定沉淀操作,制备氧化亚锡颗粒,三种条件下产品氧化亚锡产率基本一样,产品外观皆为黑色颗粒,即沉淀所加碱种类对氧化亚锡的制备产率无影响,但在实验中发现用氢氧化钠和氨水作为碱源,制备出来的氧化亚锡颗粒粒径小,给后续洗涤产品中的氯离子造成一定的困难,而用碳酸钠作为碱源,制备出来的氧化亚锡的粒径大,方便洗涤产品中的氯离子。

综合上述,在氧化亚锡的制备中,应该选用价格低廉,经济环保的碳酸钠作为制备氧化亚锡的优选碱源。

2.2 反应温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依次改变反应温度,得到相应条件下氧化亚锡的产量及产率,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反应温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氧化亚锡产率均有差异,当温度为80 ℃时,最高产率为98.31%。

60~70 ℃时,实验所得产物为白色略带淡黄色的颗粒 (70 ℃产物颜色较60 ℃更深),其中伴有有少量黑色颗粒。在该温度下,氢氧化亚锡沉淀没有完全沉淀,无法进行有效的脱水反应,故产物主体仍为白色的氢氧化亚锡沉淀,伴有少量发生脱水反应的黑色氧化亚锡颗粒。随温度升高,其发生有效的脱水反应,故表现为产物颜色加深。

温度继续升高,所得产物为黑色颗粒。且随反应温度升高,氧化亚锡产率递减,由98.31%下降至96.62%,下降幅度也减小。80 ℃时,氢氧化亚锡沉淀获得充足能量,能进行有效脱水反应,生成黑色氧化亚锡颗粒。随温度升高,所获能量增多,脱水反应进行更加剧烈,反应生成的氧化亚锡颗粒减小。

综合上述,控制反应温度在80 ℃,可有效促使反应的进行,且在保证高产率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2.3 不同反应终点pH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保持反应温度80 ℃,10%碳酸钠溶液,10%氯化亚锡溶液条件不变,改变pH值,研究pH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pH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控制反应终点pH值由5~9,产品氧化亚锡产率总体趋势先升后降,在pH达到8时,氧化亚锡产率有最高值为98.87%。

氧化亚锡产率在 pH值为5~6时呈现急速上升趋势,pH值为6~7时有轻微回落,pH值为7~8时继续上升并于8时达到最高值,pH值为8~9时有急速下降。

在滴定沉淀过程中,亚锡离子与碱溶液电离出的氢氧根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锡,后进一步脱水生成氧化亚锡。在偏酸性情况下,溶液中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游离态亚锡离子。中性偏碱的情况下,有利于溶液中的亚锡离子完全沉淀,可以减少溶液中游离态亚锡离子的数量,减少损失。在较强的碱性情况下,部分亚锡离子会转化成亚锡酸根离子,继续以游离态锡存在于溶液中。故在控制反应终点pH值由5~8的过程中,氧化亚锡产率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应终点pH由8~9时,氧化亚锡产率呈现下降趋势[9]。

反应终点pH小于7时,实验所的产物为黑色略带墨绿色颗粒。反应终点pH为7~8时,实验所的产物为黑色颗粒。反应终点pH大于8时,实验所的产物为黑灰色颗粒。

2.4 碳酸钠溶液浓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保持反应温度80 ℃下,10%氯化亚锡溶液,控制反应终点pH值为7。改变碳酸钠溶液浓度,得到相应条件下氧化亚锡的产率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 碳酸钠溶液浓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沉淀滴定所用碳酸钠溶液浓度增大,产品氧化亚锡产率总体趋势先升后降,在碳酸钠溶液浓度为25%时,氧化亚锡产率有最高值为99.15%。

在滴定沉淀过程中,向氯化亚锡溶液中所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从接触点向溶液中扩散,扩散过程中电离出的氢氧根与亚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并进一步脱水生成氧化亚锡颗粒。当所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浓度较小,所产生的沉淀颗粒也有限,相应所耗费碳酸钠溶液体积较多。随所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浓度增大,所产生的沉淀颗粒变大,相应所耗费碳酸钠溶液体积较少。当所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最终所生成的氧化亚锡晶体变得较细, 其在抽滤洗涤过程中易于损失且难于洗涤。故随着沉淀滴定所用碳酸钠溶液浓度变大,产品氧化亚锡产率先升后降。

2.5 氯化亚锡溶液浓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80 ℃下, 10%碳酸钠溶液,反应终点pH为7的条件下,改变氯化亚锡溶液溶度,得到相应条件下氧化亚锡产率关系图,如图4所示。

图4可以看出,随着所使用的氯化亚由锡溶液浓度增大,产品氧化亚锡产率总体趋势先升后降,在氯化亚锡溶液浓度为20%时,氧化亚锡产率有最高值为99.01%。

图4 氯化亚锡溶液浓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

氯化亚锡溶液浓度由10%~15%时,氧化亚锡产率增大。氯化亚锡溶液浓度由15%~20%时,氧化亚锡产率继续增大,且增长幅度变大,当氯化亚锡溶液浓度为20%时,氧化亚锡产率达到最高99.01%。氯化亚锡溶液浓度由20%~30%时,氧化亚锡产率持续减小。

氯化亚锡溶液浓度偏低时,溶液单位体积中分散存在的游离亚锡离子数量较少,在于加入碱液中氢氧根结合生成的氢氧化亚锡沉淀较小,对后一步脱水反应所生成的氧化亚锡颗粒有影响,且消耗大量水。随氯化亚锡溶液浓度增大,氧化亚锡产率增大。氯化亚锡溶液浓度偏大,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锡沉淀体积与溶液体积比例较大,影响脱水反应效率,也影响Sn2+的充分沉淀,进一步影响产率。故后期随着氯化亚锡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氧化亚锡产率反而减小。

3 结 论

以氯化亚锡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氧化亚锡,以氧化亚锡外观及产率为评判标准,探究加碱种类、反应温度、反应终点pH值、碱液的浓度及氯化亚锡溶液浓度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条件。

(1)湿法制备氧化亚锡的优选碱源为碳酸钠。

(2)对氧化亚锡产率的影响:反应终点pH值>碳酸钠溶液浓度>氯化亚锡溶液浓度。

(3)最优工艺参数:反应温度80 ℃,20%碳酸钠溶液, 25%的氯化亚锡溶液, pH值为7,得到的氧化亚锡有最高产率为99.718%。

猜你喜欢
碳酸钠产率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污水厂污泥产率随季节变化研究
中国颗粒学会简介
α-烷基苯乙酰胺的合成新方法
CeCl3和CeO2对松木屑的催化热解作用研究
原煤深度解离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业合成碳酸钠”为例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肾舒颗粒中9种成分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