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诊断及扫查技巧*

2022-08-02 06:28叶思丹古凌风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超声科517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性骨折病患踝关节

陈 园 叶思丹 古凌风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超声科 517000

踝关节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特别是外侧副韧带的距腓前韧带的损伤[1]。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在今后会频繁出现扭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定,对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损伤早期的准确诊断以及有效治疗方式的选择,在改善预后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当前,临床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通常选择影像学(CT、MRI)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在软组织损伤方面,核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2],能够发挥更大的诊断价值。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耗时长、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运用。近几年随着超声影像仪器的发展及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浅表超声更是快速发展,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肌骨超声方面。高频超声的分辨率高,检查费用低、操作简便,可有效观察软组织病变情况,在软组织损伤疾病诊断中获得良好应用[3]。但是当前对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超声诊断效果的研究较少,仍需开展深入分析。为此,本文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接收的90例疑似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病患,对其开展超声检查,部分阳性病患开展手术修补或探查,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接收的90例疑似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0例、男5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0.02±3.08)岁;左侧损伤42例、右侧损伤48例;损伤至就诊时间在1~45d,平均损伤至就诊时间(22.87±5.06)d。纳入标准[4]:(1)全部疑似病患均存在运动外伤史;(2)病患及其家属知情,自愿签署医疗文书。排除标准[5]:(1)病患存在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情况,无法顺利沟通;(2)依从性差,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疑似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病患在入院后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其中检查措施有:选择西门子ACUSON OXANA2,GE-LoglQ E8超高频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查,超声探头工作频率在8~17MHz。检查方法: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针对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实施不同切面扫描,观察韧带回声、张力、活动度、连续性、附着部位周边骨皮质连续性,观察健侧情况并与之进行对比。检查距腓前韧带时,病患采用坐姿,小腿保持垂直状态,足踝略向内翻转,将超声探头略与足底平行;对跟腓韧带实施检查时,患足调整为足背屈曲状态,超声探头保持同皮肤垂直,在外踝和跟骨间放置超声探头,同距腓前韧带走行呈120°,将超声探头向下适当按压,并观察韧带活动度和张力。采集相关数据后将其传输至后台工作站,形成图像后并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超声检查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方面的检查结果。(2)分析手术修补或探查结果。(3)分析超声检查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型方面的诊断情况。超声检查分型依据[6]:韧带连续性尚佳,回声下降同时增厚,为挫伤,属于1型;韧带纹理连续性部分中断或是变薄,能够观察到肿胀,四周关节腔有暗性液体区,为韧带部分性撕裂伤,属于2型;韧带连续性中断,并且断端出现回缩,探头加压后韧带张力消失,四周关节腔有暗性液体区存在,为韧带完全性撕裂伤,属于3型;韧带附着端骨皮质不连续,韧带自附着端连续性中断,探头加压韧带张力消失,为韧带端撕脱性骨折,属于4型。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方面的检查结果 90例疑似病患在超声检查结果提示:48例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阳性,42例为阴性。其中外侧副韧带挫伤(1型)5例(10.42%),部分性撕裂(2型)8例(16.67%),完全性撕裂(3型)30例(62.50%),撕脱性骨折(4型)4例(8.33%),完全性撕裂伤合并撕脱性骨折1例(2.08%)。在超声结果提示完全性撕裂及撕脱性骨折的35例病患中有28例选择手术治疗,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

2.2 手术修补或探查结果分析 在开展手术修补或探查的28例中,完全性撕裂伤23例、撕脱性骨折4例,合并完全性撕裂及撕脱性骨折1例。见表1。

表1 手术修补或探查结果分析(n)

2.3 超声在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型分析 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总共25例,总符合率为89.29%(25/28)。超声在外侧副韧带损伤各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3型为91.00%(21/23),4型为75.00%(3/4),3型合并4型为100.00%(1/1)。

3 讨论

在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扭伤较为常见,其中踝外侧副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常见。侧副韧带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关键部位,但是外侧副韧带薄弱且松弛,在外力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损伤,使得踝关节外侧韧带出现完全或局部撕裂的情况[7]。韧带损伤后,病患可出现踝关节外侧疼痛,在活动关节以及走路时可有显著疼痛感,对病患正常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损伤后需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以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临床对软组织损伤诊断的常用方式之一,其中核磁共振检查在软组织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在韧带组织以及肌腱组织方面,因此在韧带损伤时核磁共振信号改变比较突出,有助于直接显示损伤的外侧副韧带[8]。另外,核磁共振可利用多个序列进行观察,进而清楚观察到韧带损伤情况,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骨挫伤以及软骨损伤方面,核磁共振同样可进行有效显示,进而提示复合损伤整体情况,以便指导医师制定针对性治疗计划。但是由于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同时踝关节韧带走向复杂,在检查期间若未能选择最佳角度,则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在钟南等[9]的研究中,对疑似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病患分别开展核磁共振与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超声在诊断准确性方面与核磁共振相当,因此其认为选择超声检查同样能够发挥良好的诊断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在外侧副韧带损伤各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3型为91.00%、4型为75.00%、3型合并4型为100.00%。分析结果可知,超声存在无创、检查费用低、可以动态多角度扫查以及可重复操作性良好等优势,能够针对皮下组织不同结构有清晰显示,进而可对肌骨组织病变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利于掌握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对于正常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而言,其在超声图像上厚度一般在3~5mm,形成中低回声条索,结构清晰,实施动态扫描后会形成较大张力[10]。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发生损伤,在形态、回声以及张力方面出现显著异常情况,超声图像上会呈现出不同损伤类别,有助于医师对损伤程度进行判断,进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措施[11-12]。

综上所述,将超声检查应用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诊断中,能够发挥良好的诊断效果,诊断准确性较高。

猜你喜欢
性骨折病患踝关节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