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中介作用

2022-08-02 10:34康建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幸福感体育锻炼效能

康建荣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 353000)

按照意大利心理学家G aprara 的观点,个体在情绪调节上的区别,因个体对于自身情绪调节能力所持信念而定,即这种信念的差异性,会影响到个体情绪调节最终效果,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1]。而按照自我效能理论,从情绪调节出发的自我效能感,属于一般效能感范畴之内的特定说法,它突出强调了个体在某种特定情形之下,对于行为结果产生预期效益方面的自信心水平以及相关程度,其中涉及识别情绪所处状态的能力感、自身对于他人所形成感受的能力感、对正面和负面情绪表达的管理能力感等。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间的关系,以及其所表现出的中介作用,对于体育运动更好发挥教育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明显现实意义。

一、自我效能感定义及维度划分

(一)自我效能感定义

自我效能首先源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概念。20 世纪80 年代以前,人们一般将自我效能定义成:个体在处于特定场景下时,自我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相应行动的期待[2],随着行为主义期望论的影响式微,自我效能被赋予了新含义,即个体对自我行为操作能力知觉,及个体恪守自我生成能力信念的统一体。这弥补了原来定义的不足,强调了个体在自我生成能力知觉方面的功能,它强调了增加个体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等技能指向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被认为是行为操作时的无限动力源泉,其巨大的行为调节与控制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二)自我效能感特征维度

在深入研究后可发现:自我效能感特征可从下述几个维度加以表述。一是水平维度,它主要体现于某一个体认定自我可以完成的,且接近特定目标的难易程度。在此维度内的区别,造成了不同个体选择进行的任务难度[2]。二是强度维度,一般认为:自我效能感或强或弱,将会对个体能否完成特定目标行为信心度产生直接影响。即越强的自我效能感行为主体,在面临困难时越不会轻易放弃,同时也不会由于失败而出现怀疑自己能力的问题。三是延展性维度,自我效能感延展性强弱,重点表现于个体在自己所熟悉的区域范围内,例如有些个体在狭小领域内可进行自我效能判断,而有些个体则可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做同样的判断。

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实践研究

本文选择本校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使之成为被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5 份,经填写后回收203 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200 份,总有效率97.6%。回答问卷学生,男生95 人,女生105 人。问卷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回。问卷填写完毕后,进行800 米或1 000米跑步及仰卧起坐等体育测验。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以及学生在体育测验上的表现,可证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可成为情绪调节的中介参考。

1.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特点

总体讲,大学生拥有较理想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知与实践重评表现,男女生稍有区别,但差异并不显著,在年级分布上同样没有明显差异,均有较稳定的情绪调节策略应用意识(如表1 所示)。

表 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认可度

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同锻炼成绩关联性

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关注前与关注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评分有所增加。另外,女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同其跑步、仰卧起坐成绩为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并不突出,同样,男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同运动成绩有正相关关系,显著性也不突出(如表2 所示)。

表 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同体育成绩相关性分析

大学女生跑步与仰卧起坐成绩,同认知重评策略评价结果呈显著负相关,同表达抑制策略评价结果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男生跑步同情绪调节策略相关性不显著。结果显示:运动成绩同情绪调节所应用策略之间具备一定相关性,相关性程度深浅存在性别差异。

自我效能感同情绪调节策略应用之间,不管是基于认知重评分析,或者表达抑制策略分析,都具有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其本人的情绪调节运用策略间具有相关性,即个体自我效能感有可能给其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也将最终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与使用。

(二)讨论

1.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向

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功能在于对个体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而且利用调节与控制,对个体行为结果产生显著影响[2]。因此,也可以认为自我效能感作用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对个体行为选择性与坚持性的影响。个体因自我效能感的不同,在对行为进行选择,以及选择后的坚持方面具有差异性。例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较高,在对行为进行选择时,更乐于挑选同自身水平相统一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与此产生明确对比的是,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则更倾向于简单易行任务[3]。与此同时,在面临难度较高任务时,差异化的自我效能感所展示的持久性、耐力性也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以本次调查为例,在学生参与中长跑,或者仰卧起坐等锻炼时,自我效能感表现较好的学生会尽可能接近目标要求,自我效能感表现较一般的学生则更乐于选择放弃。

第二,对个体行为努力程度的影响。面对具体事务时个体所形成的态度倾向可从肯定的一面或否定的一面支配个体实施某种行为。实践中具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越容易充满信心,并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而部分自我效能感表现一般的学生,则会在面对体育锻炼或者接受挑战时,表现出相对消极的态度,或者缺少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第三,对个体思维方式及锻炼效果的影响。个体因为自我效能感的不同,在完成体育锻炼任务或活动时,也将表现出显著的思维方式差异,以及最终的锻炼效果差异,这一点已经有充分的数据证明。总之,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当其完成任务期间,往往会有信心不足的表现,他们会更多关注自身缺点,以及所可能面临的困难,从而自我形成不必要的自卑情绪或者紧张心理等,最终对其所完成任务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同其产生显著对比的是:有较好自我效能感表现的学生,当其完成体育任务时会更容易把思想集中于怎样正确分析运动技巧、解决运动难点方面,其信心会更强,同时也会更加努力,这是有利于锻炼效果优化的心理倾向。

2.对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的判断

利用对上面自我效能感功能的分析,并使之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对照,可发现自我效能感同锻炼成绩,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关联性。

第一,自我效能感同锻炼效果的关联。本次调查结果证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同运动成绩间的相关性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既往研究往往以高水平的运动员作为对象加以研究,体育锻炼也多为竞技运动项目,本研究所使用跑步、仰卧起坐等项目更加容易,更具普遍性,对于学生自信心、毅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要求不高,是造成相关性薄弱的原因之一。

第二,大学生情绪调节和锻炼效果的关联。前面所做调查中,认知重评策略同表达抑制策略相比较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情绪调节策略,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更多运用认知重评策略,并表现出了较好的情绪调节习惯。同专业运动员相比较,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上年龄差异不够显著,至于具体的表达抑制策略方面,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这是可注意引导之处。如女生在情绪调节方面和最终运动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较男生更强,即情绪调节策略应用能够更明显影响到女生跑步或仰卧起坐等的成绩,可在教学期间由教师给予引导,使之拥有认知重评策略的促进作用。同时男生情绪调节策略同运动成绩的相关性不强,这说明其受情绪影响较小,正确情绪调节策略应用对其运动成绩发展起到帮助。研究结果分析及资料调查证明:个体对于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策略的使用较少同时进行,然而也有部分研究者支持个体同时应用两种影响策略的观点。笔者的观点是:大学生在进行情绪调节时,偶然存在两种策略并用的情况,这可能与个体心理素质差异有关,并不能集中表现大学生普遍心理特点。

第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的关联。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能够看到:自我效能感同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正相关,男女同学均表现出一定相关性,这非常显著地验证了自我效能感同情绪调节之间的关联性,而它们所具备的因果关系如何则依然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次研究并未涉及该问题。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可认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而表达抑制策略则和自我效能感的因果关系尚不明显。

3.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的角度

体育锻炼的影响作用是值得重视的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角度。利用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再结合本次实验探讨,得出体育锻炼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提升产生积极作用,这说明体育锻炼这一前因变量的存在,能够产生情绪调节方面的作用,从而在自我效能感满足方面给予支持。王旭、张勇、李张玉等人在其《体育锻炼、自感身心健康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内,探究体育锻炼给一般居民主观幸福感带来显著影响,虽然同本研究存在目标人群的差异,然而研究理念具有一致性,所以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可以表现出支持此观点,即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能够借助体育锻炼产生发展和提升的机会[4]。而分析体育锻炼本身,可发现其中涉及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与锻炼频率等相关要素,同时各项要素会在个体活动期间,或者群体活动期间发挥作用,属于连续过程与整体状态的表现。总之,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既可改善身体特征与健康状态,又可在消极情绪缓解、人际关系融合、生活质量水平增强方面拥有收获机会,从而带动心理幸福感的进步。

另外,锻炼氛围制造的功能也是值得重视的。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同大学生情绪调节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即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个体心理和行为均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且同时能产生施加至环境因素的能动性[5]。首先这让锻炼氛围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参与体育锻炼重要研究与实践因素,可在物质层面给学生提供多种的设施、场地支持,有益于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形成多重认知效果,继而通过其中介作用,向两侧分别影响情绪调节与锻炼效果。其次,若从精神层面来看,若大学生获得来自同学的、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则会更容易使其处于良好的锻炼氛围,从而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取得突破,在情绪调节方面拥有进步空间,并在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方面保持活力。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能够证实,虽然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偶因运动内容区别或性别差异未有十分显著表现,然而总体来看,它在体育锻炼和情绪调节方面的正向影响作用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可在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提升方面具有较显著影响,也就是自我效能感可展现体育锻炼和心理幸福感间的部分中介功能。此结论形成,会使自我效能感中介功能被更进一步显现,有助于全面揭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升自我心理幸福感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幸福感体育锻炼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