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调查与研究

2022-08-03 06:31刘佳
成才之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问卷适应性

刘佳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生活、人际交往、参加活动、学习情况、被关注程度等方面适应性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因素、民族差异、来源地、年级差异、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原因主要包括性格原因、经济条件、语言原因等。在对策上,提出通过增进民族间交流、有效把握介入少数民族学生适应过程的时机、提供广泛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等途径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吉林省;调查问卷;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526.5;G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3-0037-03

一、吉林省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目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以汉族文化为主的普通高校中属于特殊群体,他们多数来自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或多民族聚居地,在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各方面与汉族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96%。在关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方面,吉林省先后发布了《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共有普通高校6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2.7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1.27万人。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性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所高校。本次调查希望有助于探索影响吉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因素、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问题和研究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对策,为民族高等教育和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长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四所大学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0份,数据真实,可信度较高,可以真实地反映少数民族学生在吉林省普通高校中的适应现状。参与此次调查的民族有10个,其中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学生参与较多,傣族、哈萨克族仅有1名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是此次调查活动的主力军,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参与得较少。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问卷问题如实作答。问卷精心设计了28道题,并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级划分标准,即非常适应、适应、比较适应、一般、不适应。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部分被调查者作为访谈对象,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学校管理工作者对适应性问题的想法和真实情况。

二、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原因

1.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现状

(1)少数民族学生校园生活适应情况。参与调查的吉林省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的人数占6.92%,感到“一般”的人数占50%,这两部分人数加起来占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而感到“非常适应”的学生占6.92%。(2)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虽不主动,但还是能够和同学融洽相处。虽然不主动找同学聊天,但也不拒绝和同学交往是普遍现象,74.02%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可见他们还是希望能够融入普通学生中去的。而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的人中,性格对他们的影响很大。(3)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情况。调查显示,在参与活动方面,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参加活动。“从不参加”的占4.62%,“不经常参加”的占69.23%,仅26.15%的同学“经常参加”。总体上看来,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有很多学生表示,尽管有一些活动自己感兴趣也想参与,但最终因为在活动中的存在感不强而放弃。语言差异、文化习俗、经济水平是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语言差异和文化习俗。(4)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显示,表示“能很好适应”的少数民族学生占40.77%,选择“适应得不是很好”的占41.54%,表示“不适应”的占17.69%。在课程适应这方面,表示“能很好适应”的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为29.23%,不足被调查者的三分之一。(5)少数民族学生的被关注程度。调查显示,从整体来看,学校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度是很高的。有19.23%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自己“被重视”,有60%的被调查者表示老师对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关注”,只有3.85%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太关注”。

2.影响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因素

(1)性别因素。通过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性别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高校学习生活适应性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女生普遍比少数民族男生更适应普通高校的生活,71.3%的少数民族女生感觉自身更容易受到关注,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我和高等教育的认可度更高,自身体现出的对周围环境和教学目标的配合性也更高。(2)民族差异。调查发现,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吉林省高校校园中适应性有所不同。其中,蒙古族和朝鲜族的学生适应性更高一些。蒙古族学生大多性格豪爽,乐与人交往,因此蒙古族学生在这里适应性是最好的。受生源地的影响,来自吉林省本地的朝鲜族学生较多,因此朝鲜族学生的适应性也要好一些。(3)来源地。调查显示,初高中在家乡就读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受家乡的影响较大,适应性相对弱一些,而高中在内地就读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的适应性更好,他们更熟悉多民族融合的环境,和其他民族学生交往更自然,也较少出现孤单想家的情况。在内地高中班就读过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沟通上也更有优势。(4)年级差异。调查发现,在各个年级中,大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最好。大二学生经过过去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都熟悉了,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校园活动中都更加上进活跃,适应性也是最好的。而大三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较差,他们往往觉得大三这个阶段很特殊很尴尬,没有太多活动参与,也还不到实习时间,学习压力很大,对未来有些迷茫,缺少初入校园时的新鲜感,他们的适应性反倒不如大一大二学生。(5)人际交往能力。调查发现,人际交往能力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在民族融合度、自我开放性、学业自主性和民族自尊感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研究发现,女生、文科类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其人际交往能力更强一些,适应性也更强。

3.影响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原因

(1)性格原因。调查显示,性格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有着直接影响。开朗、豁达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民族融合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普遍在学业和生活上更有上进心,更加积极主动;内向、沉默的学生表示交流有困难、存在感低,在交往中胆子小,担心自己的语言口音、穿着打扮、思维习惯等方面和大家不一样而被排斥,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排斥别的同学与他们交往,他们只是不够主动。(2)经济原因。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在学习上不能积极主动、合理规划,这导致他们在校园学习生活中适应能力较差。而在经济条件较发达地区成长的少数民族学生则思想更开放,更具有包容精神,更具有竞争意识,适应能力也更强。(3)语言原因。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没有来吉林省普通高校之前往往在自己的民族区域内生活,从小在本民族語言环境中成长,对汉语的理解与运用掌握得不太好。因此,在以汉语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大学校园中他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压力,语言问题成了影响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原因。

三、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对策与建议

1.增进民族间交流,营造和谐共处的校园氛围

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吉林省普通高校中有藏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满族、回族、傣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应兼容各少数民族文化,营造和谐共处的校园氛围。遇到一些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时,学校应该提倡学院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同时让汉族学生也加入进来,增进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让少数民族学生有一种家的感觉。

2.有效把握介入少数民族学生适应过程的时机

少数民族学生刚步入大学生活,往往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加强各民族生活习俗相关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民族餐厅或民族窗口,尽量满足各少数民族学生用餐需求,尽力营造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良好氛围。在各民族节日期间,学校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体现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类民族团结座谈会、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表演等。要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互交流、增进了解,让他们彼此体会到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3.提供广泛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实际困难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学业辅导,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例如,每学期开学,教导处可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普查工作,对学业后进学生进行记录,然后制订相应的辅导计划,开展学业辅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同时做好助学工作,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此外,要加强少数民族课程改革,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学习生活之中。

4.在学生组织中设立民族工作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学校应在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中设立专门的民族工作部门,招纳各少数民族的学生,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少数民族学生服务,给少数民族学生争取更多展示本民族文化的机会,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进行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高校中的适应性。

四、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高校要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并探讨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的措施。要注重增进民族间交流,营造和谐共处的校园氛围;有效把握介入少数民族学生适应过程的时机;提供广泛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实际困难;在学生组织中设立民族工作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国策,洪晓楠.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3).

[2]高岳涵.新工科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提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3).

[3]赵竹村.关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思考[J].北京教育,2021(03).

[4]高岳涵,张瑜.少数民族工科生学业指导现状与优化路径———以天津市T大学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1(01).

[5]王伟,汪春泉.吉林省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

[6]李长珍.当代藏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D].西藏大学,2014.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Liu Jia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adaptability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in terms of campus lif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learning and atten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aptability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mainly include gender factors, ethnic differences, place of origin, grade difference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reasons affecting the adaptability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mainly include personality reasons, economic conditions language reasons, etc. In terms of countermeasures,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by improving inter ethnic exchanges, effectively grasping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vene in the adaptation process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extensive learning and exchange, and cultivating ethnic minority student cadres.

Key words: ethnicminoritycollegestudents;Jilin province; questionnaire; adaptability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问卷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