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歌词的修辞和语言特色

2022-08-04 09:40白晨曦
名家名作 2022年6期
关键词:娱乐性意象语言

白晨曦

歌词本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所在。有的歌词词不达意,读起来味如嚼蜡;有的歌词却是妙笔生花,读起来沁人心脾,这主要在于歌词是否具有音律美。自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后,诗人便有了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这样一来便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效果,作为原创歌手的许嵩,也非常注重这类技巧。正如老舍所说的“我们不要叫文字爬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

一、句子修辞

句子是相对完整的表达单位,句子修辞可以称为“炼句”,主要以句子为调整对象,以调整节奏、整散、长短、搭配等为主要衔接方式。虽然汉语没有时态的变化,但是运用汉语的某些特点,同样可以达到语言美的最终目的。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锤炼句子中的搭配以及整散来说明句子修辞的作用。

(一)整句和散句

整句指的是一组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散句指的是一组句子各种结构、句式相互交错,各有各的不同。整句和散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整句和散句在许嵩歌曲歌词中运用十分广泛。

谁三言两语撩拨了情意/谁一颦一笑摇曳了星云(《庐州月》)

如果场景里出现一架钢琴/我会唱歌给你听/哪怕好多盆水往下淋(《有何不可》)

例①是采用结构、成分完全对应的整句,看起来结构整齐美观,读起来声音和谐、语言凝练,这样一一对应的整句在许嵩歌词当中十分常见,并且运用到了极致,使他的歌词气势贯通,能够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感染性极强,体现出整句的对应美、整齐美。例②采用散句结构,结构灵活,富于变化。《有何不可》这首歌以叙述为主,风格比较活泼可爱,体现的是男生对女生的关怀,这样的歌曲适合采用散句结构,听起来不压抑,朗朗上口,仿佛在诉说某件事情,体现出散句的变化美、参差美。

(二)超常搭配

虽然一些词语与词语之间的不当搭配会让人产生语句错误的感觉,但是运用到句子中进行超常搭配后会更加符合逻辑,甚至超过平常词语的搭配。在歌词当中经常会用到超常搭配,这主要是因为要符合作词者和与之发生共鸣的接受者当时的心境。这些能够打破语法规则的超常搭配,可以更好地带有情绪感染性,营造更完美的艺术表达效果。许嵩歌词中有许多超常搭配,这里主要探究语义的超常搭配。

语义的超常搭配指的是用本来指甲的搭配用到了与甲相关的其他词语身上,这样一来打破传统意义,追求新的含义,语义在抽象和具体之间可以来回颠倒。

1.主谓超常搭配

主谓结构超常搭配主要体现在名词和动词的抽象和具体上,大多是用具体行为的动作将主语的抽象名词具体化,使歌词呈现出生动的特点。

例①的主语“绝望”搭配谓语“溢”,是一组主谓之间的超常搭配。“溢”这个动词的主语一般是水,指水充满而流出来,这里用“绝望”搭配“溢”字,把整个画面给活跃了起来,写出了“我”的黯然神伤、大失所望。例②的主语“爱情”搭配动词“凋落”,也是主谓之间超常搭配。在这里,将快要结束的爱情比喻成落叶,用叶子凋落这个场景形容爱情结束,叶子凋落归于大地,两个人的爱情也从此一刀两断。

2.定中超常搭配

定中超常搭配在运用上十分灵活,尤其是在定语的选用上。定语是描绘情景、展现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定中式的结构搭配可以发挥常规搭配不一样的一面,可以达到更加稳定的语用效果。

①缓缓流淌的爱(《尘世美》)

②总盼望能有故意的邂逅(《我的爱情也曾经过》)

例①中说爱是缓缓流淌的,缓缓流淌一般用来指小河之类的,但是这里爱情是缓缓流淌的,一下子就写出了这份爱情的舒适感,像小河一样细水长流,不慌不忙,清澈平淡又长久,是作词者对爱情的向往。例②中用“故意的”来修饰“邂逅”,其实是一种矛盾,两个人的邂逅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故意的”就十分具有调皮的画面感,这种被制造出来的“偶遇”充满了作词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动宾的超常搭配

动宾结构超常搭配主要体现在动词和宾语的抽象和具体上,大多是用具体的动词将宾语名词形象化,使歌词更符合接受者的想法。

①剥落了忧愁(《我想牵着你的手》)

②我该怎么整理你给过的温柔(《情侣装》)

例①动词“剥落”将忧愁形象化了,“剥落”原意是将某个东西的外壳给剥掉,这里忧愁就如同一个外壳,将其剥落,把忧愁丢掉,此时就只有快乐相伴。“剥落”道出了急迫的并且想完全地脱离忧愁的苦海。例②动词“整理”将“温柔”形象化,“整理”一般指整理东西,“整理温柔”读起来是不符合日常语义的,但是在歌词中的意思却显而易见,两个人已经没有了爱的温度,整理温柔就是要收拾好对方的一切,整理后丢掉。

二、语言特色

作为一个集才华、思想于一身的独立音乐创作人,许嵩的作曲风格刚柔并济、跳跃多变,作词风格率性洒脱、贴近生活,可谓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从他的歌词中,我们仿佛可以穿越古今,回到过去体会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感受寒窗苦读的儒雅书生,回到现在体会歌词中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感受他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审视。从古写到今,从虚幻写到现实,题材多变,语言特色十分明显。许嵩音乐具有大众娱乐性、语言感染性、诗意回归性、托物言志性这四个特点。

(一)大众娱乐性

流行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大众性,是一种大众文化。歌词语言具有大众娱乐性,这主要体现在歌词趣味性强,不局限于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可以从谐音、方言等角度出发,使得语言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听起来可以减轻压力,唱起来朗朗上口。

多种语言之间进行杂糅、拼贴、套用是歌词语言大众娱乐性的体现形式之一,如:

我不是boss/没有超大的house/如果送你rose/可不可以给我chance (《你若成风》)

各类语言之间的杂糅称为杂语,这一理论是由俄国巴赫金提出的。杂语可以使语言更加具有包容性。随着说唱艺术的流行,中英文杂糅已经成为歌词创作的一种流行趋势,语码转换是说唱艺术的一大特点,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上述案例属于单词性插入这一类,boss/house/rose/chance在语言层面符合歌曲押韵需要,就算平常读起来也会有音乐的节奏旋律。

另外,歌词语言的大众娱乐性在歌词中也体现在歌词中包含对作词者本身的调侃或者对歌手自我形象特点的描述,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歌曲中带上了个人标签,会使得歌词更加贴近生活,使歌词新鲜有趣,其歌词的娱乐性也是大于音乐性的,如:

大家好我是许嵩/我打一下岔/请你和我一起跟着节奏拍拍手(《我想牵着你的手》)

上例是歌手的自述。其实并无真实含义,插入在歌曲之间只是单纯有趣,那么听众听到这里会产生愉悦的心情,歌词的游戏娱乐性就已经达到了。

(二)语言感染性

五月天《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这首歌曲足以证明歌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掌控听者的情绪。情感渲染可以通过旋律、唱功,但主要还是在歌词本身。流行文化的感染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社会心理学中的“感染”是一种心理交换,这种心理交换是不自觉的,而且可以交换各种方面,比如情感、观念等。传播学中的“感染”是将这种心理交换以小扩大、以少扩多,从而产生一种“从众特征”。

正所谓“再听已是曲中人”,与听众产生共鸣,是歌词产生的魅力,是歌词的灵魂所在。作词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将歌词努力地贴近现实、符合情感,才可以释放更多的情感力量。许嵩歌词中既有痛彻心扉的失恋情节,又有恋爱悸动、关心的甜蜜,如:

①就算当初声嘶力竭/ 我作苦苦的求你留下别走也没用(《灰色头像》)

②我的绝望溢出胸口(《灰色头像》)

③请领悟/请拿出速度/奉我为公主/别磨蹭的像胖叔叔(《你若成风》)

例①②用比较极端和夸张的手法,来展现痛彻心扉的失恋情节,这种失恋情节在现实中每天上演,“声嘶力竭”“苦苦的求”非常形象地再现了故事情节,仿佛历历在目,有所经历的人也能感同身受。“绝望溢出胸口”采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感情,非常生动的同时也将情感完全准确表达。例③则展现出恋爱时的甜蜜,最后一个字押韵,更能体现出女生的可爱之处。

“诗言志,歌咏怀。”自古诗歌不分家,国家一级词作家魏德泮的《歌词美学》中提到,把哲学看成歌词美的根基,抛开歌词的大众娱乐性,去反思语言形式和精神层面。许嵩的歌词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更能体现歌词的情感渲染性,如歌曲《天使》,主要写给5·12汶川大地震时遇难的孩子们,将孩子们比作天使,祈求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无忧无虑。许嵩歌词语言既有夸张成分的表达,也有温暖理性的叙述;既有华丽辞藻的铺垫,也有平铺直叙的故事情节。

(三)诗意回归性

许嵩歌词的诗意回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嵩的大量歌曲进行了诗词借用、诗词化用或者典故化用(用典);二是歌词借用大量古典意象。这样一来,许嵩的歌词唯美如诗,歌词充满诗意,作品充满美感,读起来有律动,听起来有意象,思索起来有情怀。如:

①相看两不厌(《尘世美》)

②微雨过/小荷翻(《尘世美》)

例①②都是对古诗词的借用,例①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当时诗人和敬亭山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相”和“两”二字将山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尘世美》这首歌写的是一对恋人平凡而温暖的故事,这里借用“相看两不厌”来表达恋人之间相处的美好情节。例②出自苏轼的《阮郎归·初夏》一词。这首歌借用这句词来作环境衬托,美好轻松的画面被一笔笔勾勒出来。

③为伊消得衣宽人消瘦(《梦蝶》)

④一将成万骨枯(《半城烟沙》)

例③化用柳永《蝶恋花》一词。“终不悔”“人憔悴”一语破的,写出唯有真情最珍贵一意。例④化用曹松《己亥岁感事》一诗。“一将功成万骨枯”中“一”和“万”相对照,形象描绘战争的残酷景象,字字血泪。《半城烟沙》是许嵩为《天龙八部2》作的主题曲,一半烟火一半黄沙,营造出战争的紧张氛围,这里化用曹松的诗句,写出战争的残酷、冰冷与无情。

⑤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庐州月》)

⑥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庐州月》)

⑦年少庄周/酣醉不为酒/梦里化蝶飘香花间走(《梦蝶》)

例⑤⑥⑦都是许嵩歌词对典故的借用。《庐州月》追忆青梅竹马,表达的是对庐州友人的思念之情。庐州是当今的合肥,是许嵩的家乡,月是家乡月,人是心上人,但现在可见月是当时月,人却早已不同往时。例⑤出自匡衡凿壁偷光典故和乐府诗《子夜歌·宿昔不梳头》。借用匡衡凿壁偷光、借光读书的典故说明书生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就连每日的须发都难以整理。例⑥出自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化用杜郎求情的典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红药已经枝叶繁茂,不知道年年为谁而生又有谁来欣赏。《庐州月》中写道:“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在这里许嵩把自己比作红药,孤目观望,看桥上来往的有情人,其实在说明自己与无人观赏的红药的境遇是一样的,都是孤苦寂寞。例⑦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是歌曲的核心内容。运用典故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歌词中运用典故可以营造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

(四)托物言志性

许嵩借用古典意象的歌词不在少数,借古典意象不仅可以渲染更为贴切的意境,还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词者的思想感情,提高作品的质量。

①庐州月光/洒在心上/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庐州月》)

②雁南飞/前方的路惹得人憔悴(《花满楼》)

《庐州月》这首歌曲主要是写对友人、家乡的思念之情。例①许嵩选用了“月光”“柳絮”两个主要的古典意象。自古“月亮”“柳絮”这些意象代表离别和乡思,代表故园和思乡,在这首歌中也是如此,庐州是许嵩的家乡,借用月光和柳絮意象,来抒发思念之情。《花满楼》这首歌曲主要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例②许嵩选用了“大雁”这一意象。王实甫写“北雁南飞”主要表达出离别之情,李清照也写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用大雁来寄托相思之情。这首歌中“大雁”意象亦是如此。

猜你喜欢
娱乐性意象语言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