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BD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分析*

2022-08-05 01:27
地矿测绘 2022年2期
关键词:钟差定位精度接收机

熊 晶

(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2.中国地震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3.湖北省地震局,湖北 武汉 430071;4.武汉地震计量检定与测量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是利用单台GNSS接收机,通过采用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发布的精密轨道和卫星钟差,来实现厘米乃至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最初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基于GPS系统,静态定位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动态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这种作业方式非常简便,一台接收机就能在全球范围内直接获取基于ITRF参考框架下的坐标[1-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于2003年正式运行,自2012年12月27日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独立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12-13]。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与GPS系统不同,北斗系统采用异构星座,可以优化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卫星导航定位性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BDS卫星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进行了估计并应用于精密定位研究[14-27],基于BDS的PPP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GPS/BDS多系统组合后可增加接收机卫星观测数目,改善卫星空间几何结构,减小精度衰减因子DO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分别研究了BDS和GPS/BDS组合PPP的定位模型,利用MGEX观测数据和武汉大学BDS精密轨道和钟差以及ESA发布的GPS精密轨道和钟差进行静态和动态PPP定位实验,并分析其收敛速度和短时间(4 h)内的定位精度。

1 GPS/BDS组合PPP定位模型

1.1 观测方程

基于双频信号无电离层组合PPP的观测方程为[28]:

(1)

(2)

(3)

(4)

这里可将式(1)和式(2)改写为:

(5)

(6)

从GPS单系统扩展到GPS/BDS双系统组合的定位模型,则有:

(7)

(8)

(9)

(10)

其中,

(11)

式中:G和C分别表示GPS与BDS系统;ISB表示两系统之间的偏差;TO表示两系统之间固有的时间偏差。从式(11)中可知,ISB既含有两系统之间的时间差,也有两系统之间伪距硬件延迟的差值。在GPS/BDS组合定位时,需要将ISB和测站的坐标、接收机钟差、对流层湿延迟以及卫星模糊度一起解算。

1.2 数据处理

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来进行参数估计,待求参数是接收机钟差、接收机坐标、天顶对流层湿延迟,各个卫星的模糊度参数和BDS相对于GPS的ISB参数。由于ISB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在一天内可作为常数处理[4]。BDS的轨道和钟差采用武汉大学导航中心的BDS 15 min精密轨道和30 s精密钟差数据,GPS轨道和钟差采用ESA发布的GPS 15 min精密轨道和30 s精密钟差数据。根据IGS发布的数据改正接收机端、卫星端的相位中心偏差(Phase Center Offset,PCO)与天线相位中心变化(Phase Center Variation,PCV)。目前IGS只提供BDS的卫星端PCO数据,没有提供接收机端的PCO和PCV数据,所以在处理BDS数据时仅对卫星端PCO进行了改正。而且,在数据处理中对极移、固体潮等也进行了改正。由于BDS轨道和钟差产品精度以及观测值精度相对于GPS较低,所以本文在GPS/BDS组合时设置GPS和BDS系统间权重之比为2∶1。

2 实验及结果分析

2.1 静态PPP实验

本文采用了3个MGEX跟踪站(CUT0、GMSD和NNOR)2016年第104天的数据,数据采样间隔为30 s。这里将一天的数据分割为6个时段,每4 h就重新初始化。当N、E、U三个方向的定位误差同时小于0.1 m,且其后20个历元的定位误差也小于0.1 m时,认为解算结果已收敛。以IGS的周解作为测站坐标参考值,将定位结果与之对比。由图1可知CUT0站(纬度:32.0°S,经度:115.9°E)分别在3种不同定位模式下,一个时段的静态PPP定位偏差。不难看出,GPS定位结果收敛时间约为25 min,主要是E方向和U方向收敛较慢。BDS收敛时间明显比GPS更长,约为74 min。而GPS/BDS组合的收敛速度比GPS更快,约17 min即可收敛。图2给出了3个测站6个时段收敛时间平均值。取各时段最后1 h的定位偏差统计RMS,表1给出了各测站在6个时段内定位偏差RMS的平均值。

图1 CUT0站3种定位模式静态PPP定位偏差Fig.1 Static PPP positioning deviation values of three positioning modes at station CUT0

由图2、表1可知GPS定位收敛速度较快,收敛后N方向和E方向精度在1 cm以内,U方向精度不超过4 cm。BDS定位的收敛时间明显比GPS久,其平均收敛时间为70 min。定位结果收敛后N方向和E方向定位精度在4 cm以内,U方向精度不超过8 cm。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DS的精密星历和钟差精度不高,而且BDS的星座多数是GEO和IGSO卫星,MEO卫星少,几何图形强度没有GPS星座分布合理。而GPS/BDS组合明显提高了可见卫星的数量,改善了卫星几何结构强度,因此会在解算结果收敛速度上相对于GPS有一定的提升,但在定位精度方面与GPS区别不大。

图2 3种定位模式静态PPP的平均收敛时间Fig.2 Average convergence time of static PPP in three positioning modes

表1 各测站静态PPP定位偏差RMSTab.1 Static PPP positioning deviation RMS of each station

2.2 动态PPP实验

图3表示CUT0站动态PPP定位偏差。从中可以看出:GPS的收敛时间约为35 min,BDS则需要约92 min才能收敛,而GPS/BDS组合定位结果的收敛时间为29 min。

图3 CUT0站3种定位模式动态PPP定位偏差Fig.3 Kinematic PPP positioning deviation values of three positioning modes at station CUT0

从图4、表2中可知,GPS的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都较好,平均收敛时间为35 min,收敛后N方向和E方向精度优于2 cm,U方向精度不超过 6 cm。而BDS的收敛时间都在90 min以上,N方向和E方向精度优于8 cm,U方向精度优于12 cm。GPS/BDS组合定位结果的平均收敛时间在30 min左右,定位精度和GPS接近。

图4 3种定位模式动态PPP平均收敛时间Fig.4 Average convergence time of kinematic PPP in three positioning modes

表2 各测站动态PPP定位偏差RMSTab.2 Kinematic PPP positioning deviation RMS of each station

3 结束语

本文利用MGEX观测数据以及GPS和BDS精密轨道和钟差,分析了BDS以及GPS/BDS组合的静态、动态PPP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并得出以下结论:

1)在静态定位中,BDS由于轨道精度和星座几何图形强度的限制,定位结果的精度和收敛速度均不及GPS。平均收敛时间为70 min,收敛后平面精度优于4 cm,高程精度优于8 cm。GPS/BDS组合提高了单系统的收敛速度,但是定位精度与GPS相比并没有明显提升。

2)在动态定位中,BDS平均收敛时间为100 min,收敛后平面精度优于8 cm,高程精度优于12 cm。GPS/BDS组合收敛速度最快,且定位精度与GPS接近。虽然目前BDS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不如GPS,但是将来随着BDS精密轨道和钟差精度的提升以及MEO卫星数量的增加,BDS的定位性能也会有较大提升。

致谢:感谢IGS提供MGEX观测数据,武汉大学导航中心提供BDS精密轨道和钟差,ESA提供GPS精密轨道和钟差。

猜你喜欢
钟差定位精度接收机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导航卫星钟差预报
GNSS接收机FLASHADC中比较器的设计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一种宽带低功耗四合一接收机设计
一种面向ADS-B的RNSS/RDSS双模接收机设计
IGS快速/超快速卫星钟差精度评定与分析
高分三号SAR卫星系统级几何定位精度初探
实时干涉测量中对流层延迟与钟差精修正建模
数字接收机故障维修与维护